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中國館主題片導演:為世界拿出一段中國講述
陸川,中國當代著名導演,代表作《尋槍》、《可可西里》、《南京!南京!》,也是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主題片的導演。國家館里設計了一個電影院,三層的紅色建筑中,整個49米層都是一個電影院,循環播放這部主題片,電影會成為中國館展品的一部分。
這部主題片從腳本審核到開拍頗費周折,世博中國館主題片將至少創造兩個第一:第一次在國家級影像里展現70后導演的表達,第一次表現人的韌性和穿越災難的力量。陸川近日接受本報專訪,他說,可以向未來的觀眾保證的是,里面有真情。
我算是比武招親比出來的
南都:您接拍這部影片的過程是怎么樣的?
陸川:我們是從2008年8月份開始介入世博會國家館創作的。當時主題演繹部請了很多人,我是作為影像部的評審,和城市、建筑等各個門類的專家一起,評審這些方案。后來世博局領導找我談,問我有沒有愿望,為國家館做一部影片。
我當時有兩種心情,比較糾結。當時拍攝《南京!南京!》已經很累了,不想再接一個特別累的事情。我做評審的時候看到一些團隊很可憐,一次次被批回去。我當時想,從裁判變成球員,估計命運是一樣的,后來的經歷證明了我的預測。
另外,我覺得和國家合作,勢必不會成為一個個人的創作,必然會打磨掉一些個性化的東西。
南都:以前有過類似拍攝主題片的經歷嗎?
陸川:也拍過。2007年,為特奧會拍過宣傳片,但那個相對比較單純。這次不一樣,有很多國家利益、國家表達、國家成績在里面。當時我確實特別猶豫。我們都知道別的導演發生了什么,都特別擔心,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扛下來這件事。
但是也有另一個因素讓我們想去拍這部片子。因為國家級的影像表達,從來沒找過我們這代人(注:第六代導演,一般是指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90年代后開始執導電影的一批年輕的導演)。我們看著這些作品,都覺得不是特別能夠代表我們的心聲,不是代表我們對國家、民族、人民、歷史的看法。所以這次我特別希望去做一個新東西出來。
南都:也是一個機會。
陸川:又是一個巨大的困難,又是一次機遇。這個機遇不光是對我自己的,我們有可能向世界拿出一段講述,是不一樣的,是和人性密切相關的。不光是在講述一個宏大的成績,也是在講述中國人的變化,講述人的變化。
南都:所以這樣您就決定接受這個挑戰了?
陸川:我還得去參加七篩八選,得去進入它這種程序。我算是最后比武招親比出來的。我知道的就有七八個團隊,一起參與競爭。
汶川地震表現穿越災難
南都:其實還是非常有難度的,在很短的時間里,要表達一個宏大的主題,又要表達您希望表達的對人的關注。您是怎么尋找這個平衡的?
陸川:一開始我就不希望拍成以前那樣的,都是大笑臉,各種笑,那種拍攝方式幾乎是一統江山的。你知道,幾乎在每個(電視)臺,都是一類的拍攝方式。后來我們就說,這次一定要拍出具體的人,不光是昂揚向上的,也要拍出他們那種焦慮,還有穿越災難的東西。所以這次我們其實在劇情的設計上有一個家庭的四代人,從父親、兒子、孫子、重孫,他們30年的經歷,把鏡頭對準他們。他們一家人的歷程是中國人的歷程。
南都:是通過一個家庭的變化來講述時代的變化嗎?
陸川:但是又不是走的紀實范兒。如果這樣講,大家可能會覺得這是不是一個小片子,拍得挺溫婉。其實不是,我們恰恰拍得特別宏大。我們一上來就是上萬人的奔跑,父子倆告別,孩子在曠野上奔跑。各個民族不同的人匯集在一起,實際上是一種詩意的展現,最后他們又重逢在城市里,我覺得挺感人的。
它有很多寓言式的東西,我們當時離開鄉土,把父輩留在土地上,我們進城。是一種分別,我們背后有父輩的目光和期許。我們往前走,最后在今天,我們會重逢。這是一次回歸。我們把四世同堂,這種中國人最重視的家庭的至高理想給展現出來了。
我們的努力會讓大家滿意。至少這次肯定和以前不一樣,當然可能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
南都:您自己滿意嗎?
陸川:我覺得還行吧。它肯定不是一個100%的個性創作。但是我們確實盡了全部的力量,在現有的空間里,去表達出我們的個性,對30年中國人的關注,不僅是物質上的成長,還有精神上的成長。我們甚至在里面表現了災難。這個是很難的,以前從來不可能。在國家級的影像展示中,你去拍災難。但這次我們用一個很特殊的手法去拍了汶川地震。我們是想拍年輕的一代人,80后,其實是在汶川地震后成長出來的一代人。其實我們也有能力去肩負一個民族的興旺,去穿越災難。把城市和國家重新建設起來。所以我們當時為了保住這一段,確實PK了。這是我們和以往片子最大的不同。我們要把中國人的艱辛拍出來。中國30年不是順順當當,和諧社會是這么走過來的,30年實際上走過了太多艱辛,中國也是一個災難多發的國家,我們把這個拍出來了。
南都:這是您希望表達的東西?
陸川:我覺得這恰恰是對我們這個民族的褒獎,能夠穿越災難,仍然屹立在這里。我會覺得不能面對災難的民族不是一個強大的民族。
這是我們死鉚的。有的東西我們確實放棄了。過于個性化的、獨特的,我們可能會放棄掉。但對這個今天我們認為我們是對的。要讓全世界看到我們的韌性。
拍片的過程是共同找尋
南都:這種表達會不會和世博的“城市,生活更美好”的主題有一點差異?
陸川:但你知道,汶川它是一種城市的毀滅。但它又是一個城市的再生。它集中地濃縮了再生的精神。其實中國城市化運動作為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城市化運動,它在汶川有一個集中和特殊的表現。也證明了中國人不會被任何困難打倒。
所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我們的題目是叫美的歷程。英語翻譯為,the roadto our beautiful life。追憶通往美好生活的一條道路,肯定是有很多坎坷的。這種坎坷也能反映我們現代生活的美好。(注:在快結束拍攝時更名為《歷程》)
南都:在主題的拍攝過程中,您使用的表現手法會不會和主辦方在理念上有一些沖突。比如會不會他們更希望突出科學的發展、城市的進展。有沒有這樣的情況?
陸川:肯定有。就是所謂的展現成績。不過我覺得總體來說世博局領導,對我還是很寬容的。我曾經說,你請來一頭驢,不能讓他學鸚鵡叫。確實是這樣,我能發出的聲音是這樣的,但也是對國家民族負責的聲音,你一定要我掐著嗓子學鸚鵡叫,這就不是我能做的事情。
在我一生的拍攝中,我就不希望世博會的這部片子,會變成另外一個東西。它應該有我一貫的追求在里面?;蛟S有妥協,但核心價值觀不能變。我特別看重的東西,對人性的尊重和展示,一定不能放棄。去拍城市,拍城市變化,原來用自來水后來用桶裝水了。可以,但它不是30年最核心的。我覺得30年實際上是一種傳承。
南都:您不希望表現得很瑣碎?
陸川:八分鐘,你不可能涵蓋全部的東西。我們不可能全面展現。但我作為導演有我最重視的東西。
南都:在開拍之初就充分溝通好,能按照您的設想來拍嗎?
陸川:不是,其實應該是共同找尋吧。不光是世博局領導,還有上海市領導,還有更高層的領導。比如我們的經歷,去年9月1日就要開機。當時合同都簽了,全部籌備都做完了,突然一個電話打來暫停,三四天之后說前面一稿方案全部推翻。必須重新做。這是比較極端的,但這一類的事情還是發生過一些。
這就是我當時擔心的,國家項目中間,政府指令的一些改變。其實是預料不及的。
但我覺得至少遇到的上海世博局領導,包括上海市領導人都還是比較開明的,相當能夠聽取我們的意見。有時候雖然有的東西意見不同。他們肩負的責任可能比我們更大。我們也盡量能讓他們可以接受。但我們也希望核心價值的表達,不至于淪喪,這是很艱難、很糾結的過程。
至少有兩三處我覺得很動人
南都:之前聽說本來年前要結束拍片了。
陸川:要經歷很多次審核,腳本的審查是要到很高層。我們遲遲不能開機。最后這一稿,開機已經是1月份。這是很讓人崩潰的。所以我們到大年三十才殺青。春節沒過,工作人員一直在趕工?,F在初稿剪出來了。我覺得真算沒白忙活。有的東西挺有意思的。我覺得也不丟人。我拍的片子,唯一的標準就是別丟人。我看完之后,覺得不丟人,而且挺動人的。我們去審片,和上海世博局,幾百個工作人員一起看了,他們也覺得動人。所以我覺得還比較有信心。
南都:我們觀察到您之前的電影里面有很強烈的紀實風格,這部片子里仍然會得到延續嗎?
陸川:可能會不同,影響風格的有力量感,速度感,沖擊力,這會保持。但還是會比較詩意、陽光。
南都:有沒有您希望表達但是遺漏了的?
陸川:我覺得這是一個情感表達。思考了一年多,反反復復,劇本修改,提報,一個禮拜去一次到兩次上海,修改、開會,聽專家意見,這種狀況堅持了半年多。實際做片子的時間半年都不到。反正我每次做片子都是盡全力吧,實在是有遺憾也沒辦法。
南都:過程是非常繁瑣的。
陸川:是非常磨人的。中間有幾次我都覺得堅持不下去。后來想就被槍斃下去算了,斬立決。當時也有很多別的團隊在PK。
但是還是這么走下來了,我覺得還是有相當的實力吧。我們讓世博局領導看到我們的能力,和我們的真誠。
南都:聽起來您對這個片子還是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陸川:里面有真情。真的,走到今天。我可以向未來的觀眾擔保,里面有真情。這是很難做到的。但我們做到了。
南都:這種真情也感動您了?
陸川:是的,至少有兩三處吧。我覺得很動人。八分鐘,兩三處(笑),還可以吧。確實我們這個片子是集體做主的事情。
南都:您覺得放棄得多嗎?
陸川:一百一二十稿腳本,有不同的東西,所以我已經記不住了,哪些放棄了,有的偷偷撿回來了。我覺得我們盡了全力去做一個對得起我們良心的東西,而不是假大空的東西。這件事上,我覺得不管將來的評價是什么,我們盡了全力了。我們把這扇門已經推開到極限了。
這部主題片從腳本審核到開拍頗費周折,世博中國館主題片將至少創造兩個第一:第一次在國家級影像里展現70后導演的表達,第一次表現人的韌性和穿越災難的力量。陸川近日接受本報專訪,他說,可以向未來的觀眾保證的是,里面有真情。
我算是比武招親比出來的
南都:您接拍這部影片的過程是怎么樣的?
陸川:我們是從2008年8月份開始介入世博會國家館創作的。當時主題演繹部請了很多人,我是作為影像部的評審,和城市、建筑等各個門類的專家一起,評審這些方案。后來世博局領導找我談,問我有沒有愿望,為國家館做一部影片。
我當時有兩種心情,比較糾結。當時拍攝《南京!南京!》已經很累了,不想再接一個特別累的事情。我做評審的時候看到一些團隊很可憐,一次次被批回去。我當時想,從裁判變成球員,估計命運是一樣的,后來的經歷證明了我的預測。
另外,我覺得和國家合作,勢必不會成為一個個人的創作,必然會打磨掉一些個性化的東西。
南都:以前有過類似拍攝主題片的經歷嗎?
陸川:也拍過。2007年,為特奧會拍過宣傳片,但那個相對比較單純。這次不一樣,有很多國家利益、國家表達、國家成績在里面。當時我確實特別猶豫。我們都知道別的導演發生了什么,都特別擔心,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扛下來這件事。
但是也有另一個因素讓我們想去拍這部片子。因為國家級的影像表達,從來沒找過我們這代人(注:第六代導演,一般是指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90年代后開始執導電影的一批年輕的導演)。我們看著這些作品,都覺得不是特別能夠代表我們的心聲,不是代表我們對國家、民族、人民、歷史的看法。所以這次我特別希望去做一個新東西出來。
南都:也是一個機會。
陸川:又是一個巨大的困難,又是一次機遇。這個機遇不光是對我自己的,我們有可能向世界拿出一段講述,是不一樣的,是和人性密切相關的。不光是在講述一個宏大的成績,也是在講述中國人的變化,講述人的變化。
南都:所以這樣您就決定接受這個挑戰了?
陸川:我還得去參加七篩八選,得去進入它這種程序。我算是最后比武招親比出來的。我知道的就有七八個團隊,一起參與競爭。
汶川地震表現穿越災難
南都:其實還是非常有難度的,在很短的時間里,要表達一個宏大的主題,又要表達您希望表達的對人的關注。您是怎么尋找這個平衡的?
陸川:一開始我就不希望拍成以前那樣的,都是大笑臉,各種笑,那種拍攝方式幾乎是一統江山的。你知道,幾乎在每個(電視)臺,都是一類的拍攝方式。后來我們就說,這次一定要拍出具體的人,不光是昂揚向上的,也要拍出他們那種焦慮,還有穿越災難的東西。所以這次我們其實在劇情的設計上有一個家庭的四代人,從父親、兒子、孫子、重孫,他們30年的經歷,把鏡頭對準他們。他們一家人的歷程是中國人的歷程。
南都:是通過一個家庭的變化來講述時代的變化嗎?
陸川:但是又不是走的紀實范兒。如果這樣講,大家可能會覺得這是不是一個小片子,拍得挺溫婉。其實不是,我們恰恰拍得特別宏大。我們一上來就是上萬人的奔跑,父子倆告別,孩子在曠野上奔跑。各個民族不同的人匯集在一起,實際上是一種詩意的展現,最后他們又重逢在城市里,我覺得挺感人的。
它有很多寓言式的東西,我們當時離開鄉土,把父輩留在土地上,我們進城。是一種分別,我們背后有父輩的目光和期許。我們往前走,最后在今天,我們會重逢。這是一次回歸。我們把四世同堂,這種中國人最重視的家庭的至高理想給展現出來了。
我們的努力會讓大家滿意。至少這次肯定和以前不一樣,當然可能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
南都:您自己滿意嗎?
陸川:我覺得還行吧。它肯定不是一個100%的個性創作。但是我們確實盡了全部的力量,在現有的空間里,去表達出我們的個性,對30年中國人的關注,不僅是物質上的成長,還有精神上的成長。我們甚至在里面表現了災難。這個是很難的,以前從來不可能。在國家級的影像展示中,你去拍災難。但這次我們用一個很特殊的手法去拍了汶川地震。我們是想拍年輕的一代人,80后,其實是在汶川地震后成長出來的一代人。其實我們也有能力去肩負一個民族的興旺,去穿越災難。把城市和國家重新建設起來。所以我們當時為了保住這一段,確實PK了。這是我們和以往片子最大的不同。我們要把中國人的艱辛拍出來。中國30年不是順順當當,和諧社會是這么走過來的,30年實際上走過了太多艱辛,中國也是一個災難多發的國家,我們把這個拍出來了。
南都:這是您希望表達的東西?
陸川:我覺得這恰恰是對我們這個民族的褒獎,能夠穿越災難,仍然屹立在這里。我會覺得不能面對災難的民族不是一個強大的民族。
這是我們死鉚的。有的東西我們確實放棄了。過于個性化的、獨特的,我們可能會放棄掉。但對這個今天我們認為我們是對的。要讓全世界看到我們的韌性。
拍片的過程是共同找尋
南都:這種表達會不會和世博的“城市,生活更美好”的主題有一點差異?
陸川:但你知道,汶川它是一種城市的毀滅。但它又是一個城市的再生。它集中地濃縮了再生的精神。其實中國城市化運動作為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城市化運動,它在汶川有一個集中和特殊的表現。也證明了中國人不會被任何困難打倒。
所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我們的題目是叫美的歷程。英語翻譯為,the roadto our beautiful life。追憶通往美好生活的一條道路,肯定是有很多坎坷的。這種坎坷也能反映我們現代生活的美好。(注:在快結束拍攝時更名為《歷程》)
南都:在主題的拍攝過程中,您使用的表現手法會不會和主辦方在理念上有一些沖突。比如會不會他們更希望突出科學的發展、城市的進展。有沒有這樣的情況?
陸川:肯定有。就是所謂的展現成績。不過我覺得總體來說世博局領導,對我還是很寬容的。我曾經說,你請來一頭驢,不能讓他學鸚鵡叫。確實是這樣,我能發出的聲音是這樣的,但也是對國家民族負責的聲音,你一定要我掐著嗓子學鸚鵡叫,這就不是我能做的事情。
在我一生的拍攝中,我就不希望世博會的這部片子,會變成另外一個東西。它應該有我一貫的追求在里面?;蛟S有妥協,但核心價值觀不能變。我特別看重的東西,對人性的尊重和展示,一定不能放棄。去拍城市,拍城市變化,原來用自來水后來用桶裝水了。可以,但它不是30年最核心的。我覺得30年實際上是一種傳承。
南都:您不希望表現得很瑣碎?
陸川:八分鐘,你不可能涵蓋全部的東西。我們不可能全面展現。但我作為導演有我最重視的東西。
南都:在開拍之初就充分溝通好,能按照您的設想來拍嗎?
陸川:不是,其實應該是共同找尋吧。不光是世博局領導,還有上海市領導,還有更高層的領導。比如我們的經歷,去年9月1日就要開機。當時合同都簽了,全部籌備都做完了,突然一個電話打來暫停,三四天之后說前面一稿方案全部推翻。必須重新做。這是比較極端的,但這一類的事情還是發生過一些。
這就是我當時擔心的,國家項目中間,政府指令的一些改變。其實是預料不及的。
但我覺得至少遇到的上海世博局領導,包括上海市領導人都還是比較開明的,相當能夠聽取我們的意見。有時候雖然有的東西意見不同。他們肩負的責任可能比我們更大。我們也盡量能讓他們可以接受。但我們也希望核心價值的表達,不至于淪喪,這是很艱難、很糾結的過程。
至少有兩三處我覺得很動人
南都:之前聽說本來年前要結束拍片了。
陸川:要經歷很多次審核,腳本的審查是要到很高層。我們遲遲不能開機。最后這一稿,開機已經是1月份。這是很讓人崩潰的。所以我們到大年三十才殺青。春節沒過,工作人員一直在趕工?,F在初稿剪出來了。我覺得真算沒白忙活。有的東西挺有意思的。我覺得也不丟人。我拍的片子,唯一的標準就是別丟人。我看完之后,覺得不丟人,而且挺動人的。我們去審片,和上海世博局,幾百個工作人員一起看了,他們也覺得動人。所以我覺得還比較有信心。
南都:我們觀察到您之前的電影里面有很強烈的紀實風格,這部片子里仍然會得到延續嗎?
陸川:可能會不同,影響風格的有力量感,速度感,沖擊力,這會保持。但還是會比較詩意、陽光。
南都:有沒有您希望表達但是遺漏了的?
陸川:我覺得這是一個情感表達。思考了一年多,反反復復,劇本修改,提報,一個禮拜去一次到兩次上海,修改、開會,聽專家意見,這種狀況堅持了半年多。實際做片子的時間半年都不到。反正我每次做片子都是盡全力吧,實在是有遺憾也沒辦法。
南都:過程是非常繁瑣的。
陸川:是非常磨人的。中間有幾次我都覺得堅持不下去。后來想就被槍斃下去算了,斬立決。當時也有很多別的團隊在PK。
但是還是這么走下來了,我覺得還是有相當的實力吧。我們讓世博局領導看到我們的能力,和我們的真誠。
南都:聽起來您對這個片子還是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陸川:里面有真情。真的,走到今天。我可以向未來的觀眾擔保,里面有真情。這是很難做到的。但我們做到了。
南都:這種真情也感動您了?
陸川:是的,至少有兩三處吧。我覺得很動人。八分鐘,兩三處(笑),還可以吧。確實我們這個片子是集體做主的事情。
南都:您覺得放棄得多嗎?
陸川:一百一二十稿腳本,有不同的東西,所以我已經記不住了,哪些放棄了,有的偷偷撿回來了。我覺得我們盡了全力去做一個對得起我們良心的東西,而不是假大空的東西。這件事上,我覺得不管將來的評價是什么,我們盡了全力了。我們把這扇門已經推開到極限了。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