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展品"水"土不服 各展館紛紛出奇招防潮去濕
進入梅雨季節,各片區展館內使用的各種電子儀器與展品,也或多或少受到梅雨,有的展館儀器因為濕度太高而罷工,險些影響展館正常運行。6月30日,記者從各大片區了解到,應對梅雨天氣,展館在防潮去濕方面各有妙招,對許多堪稱“鎮館之寶”的珍貴展品進行特別關照,避免它們因“水土不服”而損壞。
信息通信館:連夜加裝除濕器
入梅后,信息通信館的工作人員便發現場館內展演設備出現不穩定的現象。經工程人員測試,館內濕度接近90%RH這個設備保護值。據了解,這套全球最頂尖設備擁有一個濕度保護值,以避免過高濕度損壞儀器,導致“罷工”。雖然展館已經做了相應的防潮設計,但“黃梅天”的影響還是出乎人們的預計。
信息通信館的工程人員立即啟動防潮應急預案,連夜安裝調試除濕機。經過調試,第二天館外濕度繼續升高,信息通信館內濕度保持在合理數值,展演設備得以正常運行。為了不影響白天游客的正常觀展,四臺除濕機會在晚間不間斷工作,確保場館內的干燥。
城市足跡館:一天至少5次監控
五大主題館之一的城市足跡館,擁有世博會最多的文物展品,這些展品對濕度和溫度的要求都相當的高,面對黃梅季節,足跡館的工作人員“如臨大敵”。
城市足跡館的工作人員說,從世博會開始前對展品的規劃,足跡館的承辦單位上海博物館充分考慮了上海氣候因素,避免挑選有機類的文物,因為有機類的文物容易受朝,會造成開裂、剝落、收縮變形等問題,
即便如此,黃梅雨季到來,還是遇到諸多問題:青銅器對濕度敏感,濕度過高或者變化過大會誘發“青銅病”,產生粉狀氯化銅侵蝕青銅器的機體,所以青銅類文物的展柜要恒溫恒濕。為此,上海博物館特從英國定制展柜,每個展柜都有獨立的監控系統,工作人員根據數據報告進行調整,如果發現數據變化較大時,工作人員就對展柜下部的溫濕調節器進行調節。
而城市足跡館里名聲最為顯赫的展品當屬敦煌經卷和彩繪泥塑,事實上對這些展品的監控要求也是最高級別。工作人員介紹,泥塑質地相較于陶器更加疏松和脆弱,原本在敦煌制作保存,相對干燥,處在穩定狀態,如今在上海碰到黃梅雨季,濕度有時高到80%—90%,從進入梅雨季的第一天,工作人員就從一天收集1次溫濕度數據提高到至少一天5次,至今為止,這些敦煌展品一如往常地展出。
墨西哥館:分流控制室內濕度
“入梅前,每批進入展館參觀的游客有70多位。入梅后,每次入館參觀的游客減少到40人左右,以控制館內的濕度”。墨西哥館的工作人員周小姐介紹道,墨西哥館展示了很多國寶、真品,對展館的濕度要求很高,該館積極采取措施,將游客進行分流,開足館內的抽濕器。
墨西哥館中,最吸引人的是有1200多年歷史的多羅雷斯圣母祭壇。墨西哥館的“鎮館之寶”則位于展區的最后一面墻上,一幅墨西哥著名女畫家弗里達·卡羅的自畫像。周小姐說,早在試運行期間,場館對各種天氣對展館的影響進行模擬測試過,一旦館內濕度過高,館內設置會自動報警。進入梅雨季節,每位進入場館參觀的游客鞋子、衣服、雨傘上都可能有雨滴,增加展館內濕度。進入展館前,該館會用塑料袋幫每位游客包好雨傘,開足館內的抽濕器,對游客進行分流等措施,確保梅雨季節順利開展。
臺灣館:入口處鋪設吸水布和防滑布
走進臺灣館參觀的游客會發現,剛進入展廳,一樓大理石地板上鋪有很多吸水布和防滑布。該館的工作人員王先生說,大理石是冬暖夏涼的建材,最大的不足是有雨水滴到大理石上,可能會發生意外滑倒。該館還增設保潔工,隨時清理地板上的雨水,提醒游客減緩步伐。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