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歐絲綢之路服裝節為新疆帶來了什么?
盡管,新疆服裝一直都處于中國時尚的焦點之外,但是,有一條“絲綢之路”卻從來沒有在中國服裝人的心目中消失過,那條路線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通常是指亞歐北部的商路,這條“絲綢之路”的存在讓人們從來都沒有低估過新疆在中國時尚版圖的地位。
而今,當一種巨大的需求與一種重大的機遇聯系在一起的時候,它們之間所產生的震撼力絕對是無與倫比的——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主辦的首屆亞歐絲綢之路服裝節于9月7日在新疆烏魯木齊舉行,新疆服裝新的“思籌之路”到了關鍵的實施階段。
亞歐絲綢之路服裝節
產業優勢的新“思路”
讓我們首先梳理一下新疆服裝產業的幾個比較優勢:第一,區位優勢,新疆與8個國家陸路接壤,擁有17個沿邊一類口岸和10個二類口岸,烏魯木齊不僅是新疆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也是世界投資者開拓中亞市場的重要平臺。目前,烏魯木齊依托周邊8個國家,建成了近200個各類商業交易市場,其中年交易額超億元的有32個,超10億元的有10個,形成了覆蓋新疆,輻射中亞地區的多層次、多渠道貿易網絡,躋身中國西部對外開放的最前沿城市。第二,資源優勢,新疆棉花約占全國棉花產量的40%,并有著豐富的石油資源,是全國最大的漿粕和粘膠纖維生產基地,也是我國羊毛、亞麻等天然纖維資源重要的生產基地。第三,文化優勢,新疆自治區內的維吾爾、哈薩克、烏茲別克等民族與中亞諸國語言相通、文化習俗相近,人民群眾之間交往源遠流長,在服飾文化上有著許多相同的審美情趣,這些都有助于開拓中亞和俄羅斯服裝市場。第四,成本優勢,這個優勢盡管與中國其他的產業轉移承接地有相同之處,但是新疆的政策優惠力度是非常有誘惑力的。
歷史告訴我們,雄厚的產業基礎和潛在巨大的市場需求,從來都是一個產業興盛的最好保證。更為關鍵的是,新一輪世界紡織服裝產業轉移的格局并沒有最終形成,這無疑對還處于冰山下的新疆服裝產業是一個很好的機遇。
“這是最好的時期,也是最壞的時期,我們的前途無量,同時又感到希望的渺茫。” 這就是目前《服裝時報》記者在新疆進行服裝產業新聞調查時看到的新疆服裝產業尷尬的現實,一個產業自身的力量在這種強大的文化和市場面前顯得有些渺小。
這時,我們需要一個更廣泛的舞臺和更強大的突破口。而“首屆亞歐絲綢之路服裝節”讓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強大的平臺。我們知道,一個產業的振興需要有一個集中的平臺來顯示它無窮的創新力和強大的文化影響力,此時,服裝節不但能夠承載新疆民族服飾文化的豐厚底蘊,同時,還可以加強國內外服裝產業的貿易交流,在此次服裝節期間舉辦的亞歐服裝產業合作論壇吸引了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土耳其、巴基斯坦等近10個國家和地區的50余家政府機構、商會和企業,他們與來自全國各地的200余名業內人士同臺探討中國與中亞在服裝產業發展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潛力。
無疑,新疆的服裝產業優勢已經越來越清晰地擺在中國服裝產業的面前了。{page_break}
民族服飾風格
一種根植文化的永續崛起
我們看到,現在中國有很多曾經比較有傳承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普遍面臨著產業升級的挑戰,在新的一輪產業轉移的浪潮中,有些地區曾經的生產加工制造優勢慢慢地消失,不可逆轉地向成本更低處轉移。這就為新興的產業集群地政府敲響了警鐘——新興產業集群應該如何規劃?借鑒國外的經驗,建立不可復制、不好轉移的根植型產業,無疑成為產業規劃之初的重中之重。比如意大利的皮革產業,而對于新疆服裝產業來說,新疆民族服飾風格成為一種具有根植特性的文化。
目前,新疆民族服裝品牌的發展已經不僅僅是一個行業內部的事情了,在某種程度上,政府在產業發展中充當著重要角色,這個角色更大的作用在于對新疆服飾文化的培育和引導上,“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如此,一個地區民族工業的實力才能更充分的表現和提升。
恰逢其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近出臺的《關于加快發展新疆服裝產業的意見》,簡稱59號文件,讓整個業界為之振奮。
據悉,這樣大力度地發展服裝產業的政策在新疆服裝發展歷史上是非常少見的。59號文件提出,到2015年,自治區服裝產業將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服裝貿易總額要達到850億元(含出口額),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將紡織服裝產業作為發展新疆經濟和富民產業的重點戰略性產業之一。
在59號文件中,對于新疆服裝產業的發展提出了22項措施,其中, “自2012年起,自治區增加技改資金3000萬元用于支持服裝產業發展”,“加大信貸支持力度”,“享受企業所得稅及相關稅收優惠”,以及“對在新疆自治區新建總投資額3000萬元以上的服裝生產項目或工商注冊在新疆自治區的國內服裝企業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技改項目,自治區財政按其生產或者工藝設備(包括自制設備)投資額的10%給予補助,最高限額為1000萬元”等等,這些措施無疑讓新疆乃至中國服裝企業家們充滿期待,但是,政策的執行力度如何成為擺在這個產業發展面前的第一道門檻。
“市場能夠解決的由市場解決,市場不能解決的由政府解決。”這基本上已經成為中國紡織服裝領域在一個產業振興之初的共識。當然,這里特別需要強調的是:政府的力量不僅僅體現在各項優惠政策上,更重要的作用還在于對服飾文化的引領上。
首先,發展服裝產業本來就應該文化先行,對于經濟和文化,經濟學家曾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就像魚兒離開了水以后,才知道對于它來說,最重要不是魚食,而是水。”服飾文化就是水,現在到了全面提升的時候了。對于新疆民族品牌來說,他們既要肩負起一部分行業的責任,重新培育新疆民族服飾文化在全國以及全球的影響力,同時,他們還要兼顧到自己與眾不同的品牌定位,從而避免成為一個共同的品牌,長成一個共同的面孔。
其次,培育新疆民族服飾文化不是一兩個品牌就能夠完成的,這時,政府及行業的規范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比如:政府要鼓勵行業舉辦服裝服飾文化節,支持企業發布民族服飾最新流行等等。同時,政府還要對整個行業結構進行健康塑造,要規避品牌的急功近利,不要在價格上與對手過分的競爭,而是能夠控制產業鏈和價值鏈的某些關鍵點等等。{page_break}
產業鏈完善
全球范圍的全產業鏈大布局
擺在我們面前的新疆服裝產業的現狀是:
首先,數據顯示,2011年自治區棉花產量約占全國棉花產量的40%以上,但是,棉花轉化率卻只有17%。此外,2011年新疆羊毛產量占全國24%左右,新疆還是全國最大的漿粕和粘膠纖維生產基地,以及亞麻、羅布麻、蠶絲等天然原料的重要產地。新疆雖然有豐富的紡織原料,但是在紡紗、織布、印染、輔料以及配飾、物流、設計等環節缺失。
其次,2011年新疆服裝出口54.1億美元,全國服裝出口1532.2億美元,新疆位列全國第7。然而與出口位居全國第7形成落差的是,新疆的服裝工業總產值排名全國第27位,僅高于甘肅、云南、寧夏、西藏。據統計,在邊疆賓館3000余家商戶中,服裝商戶占70%,加上國貿商圈的1500余家服裝經銷商,保守估計,僅烏魯木齊市就有上萬家服裝經銷商。據自治區經信委調查結果顯示,無論內銷還是外銷,這些服裝產品90%以上來自于內地服裝廠家。此外,新疆規模以上服裝企業出口交貨值占新疆口岸服裝出口總額不到1%,新疆本地服裝企業在新疆內銷市場的比例不到10%。
還有,據自治區服裝行業協會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2010年,新疆從事服裝加工的企業達40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31家,其中年銷售收入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僅為15家,年銷售收入16億元。而疆內服裝市場卻不可小覷,據有關人士的保守估計,僅疆內服裝消費市場就超過180多億元,再算上出口市場,國外和疆內兩個市場的服裝銷售可達500多億元。
另外,在新疆投資的40多家紡織服裝企業中,全國紡織服裝500強企業有30家左右,這些優強企業已成為推動行業發展及新疆經濟增長的生力軍。新疆自治區500萬錠棉紡錠中,70%為疆外企業投資,新疆粘膠漿粕產量已占全國總量的35%左右,90%為疆外企業投資建設。行業龍頭骨干企業具有較強的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技術力量雄厚,有成熟的產品和穩定的市場,這些企業在新疆地區的擴展,增強了新疆紡織服裝工業的實力,帶動了產業快速升級。
由此可見,新疆的服裝產業有資源但是利用不足,有產業優勢但是產業鏈缺失,有文化根基但是時尚完成度不夠,有市場通路但是品牌影響力分散。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新一輪的新疆服裝產業布局已經開始,這種布局甚至已經超越了新疆本地的范疇,它更是一種全國甚至全球范圍內的產業鏈大配置,無疑,這條產業鏈的完善將從新疆服裝產業的最上游原料開始,而這正是新疆服裝產業的優勢所在,如何把這種原料優勢通過全產業鏈的配套,發展成為下游終端優勢,是新疆服裝產業乃至整個中國紡織服裝產業論證了很久的問題。雖然在整個論證中的聲音并不統一,但是,無論未來新疆服裝產業的發展路徑如何,強勢品牌以及下游終端的領銜民族服裝品牌強有力的帶動將成為整個產業鏈完善的突破口和催化劑。
接下來的問題是:誰能夠成為新疆服裝產業強勢發展過程中的領導者呢?
目前還沒有答案。我們知道,衡量一個領域的領導品牌有很多指標,比如:對所處行業結構的領導力,對消費文化的引導力,對產業鏈價值的貢獻力,對未來市場競爭的駕馭力等等,但它更是所有這些指標的組合。讓我們拭目以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