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紡織之光科技獎評審啟動
2010年6月13日,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技發展部及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獎勵辦公室共同承擔的,一年一度的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紡織之光”科學技術獎評審會在成都揭開帷幕。這篇文章來源于紡織資源,請各位網友直接在瀏覽器中直接輸入紡織資源查看。此次評審會共計收到來自全國各個企業、院校的207個項目,分別按不同專業進行相關的項目評審,通過嚴格的評審規則和程序對各個項目分別進行討論、評議,最終確立獲獎項目。此次評審活動共有來自行業內各個領域的專家60余人,中國工程院梅自強院士、孫晉良院士、蔣士成院士和姚穆院士到會參加了具體項目的評審工作。在評審大會的開幕活動中,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許坤元、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高勇、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處長田曉宇、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技獎勵辦公室主任李金寶分別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
獎項設置進一步優化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許坤元在對行業取得的巨大成就進行分析時指出:紡織行業乃至全國在改革開放的30年中實現的經濟快速增長得益于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通過科技進步推動了紡織工業在化纖技術工藝,紡織機械制造技術,產品加工技術和產品開發能力,信息化、現代化管理,服裝設計水平創新以及標準體系建設等方面的進步。與此同時,許坤元也提出了現階段紡織行業發展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高科技纖維研發、先進裝備的生產能力、產品開發和品牌建設等方面技術還有待于提高,企業的社會責任管理體系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在此次評審大會中,許坤元作為“紡織之光”基金會的理事長,還提出2010年的紡織之光科技獎獎項設置將進一步優化。“紡織之光”科技獎作為紡織行業最重要的獎項,經過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技獎勵辦公室、紡織之光基金會等多部門的不懈努力,不斷完善紡織之光科技獎的評審及獎項設置,所評出的獎項一定要體現權威。獎項設立旨在引導發展方向
針對科技評審工作的作用,許坤元表示:現階段,任何一個行業發展都不可能獨立進行,只看重單獨一個學科、領域的進步會讓技術發展受到限制,注重尖端技術的跨學科研究,將產學研進行緊密結合才能賦予科技更高的價值。許坤元說:“未來,我國紡織行業的技術進步直接決定著我國紡織行業在全球的地位,決定著我國紡織行業在世界范圍內進行競爭的手段和方法。行業專家肩負著歷史的重任,行業技術的持續發展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評審要定位于促進行業發展的重點項目中,應在評審中突出行業技術發展的方向,特別是對原創技術方面和集約創新技術方面的關注。”
在發言中,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處長田曉宇從國家獎的體系建設和發展方向分析了獎勵機制設置的目的和意義。現在,鼓勵科技創新已經作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個大的方向。為了配合這個方針,在國家綱要中已明確提出了獎勵體系的建設須以政府為導向,社會獎和用人單位獎為主體。對于獎項的評比方式,國家鼓勵多樣化,多層次發展。注重新技術的發展和提高,要挖掘出新的研發成果來引領科技發展,注重新興學科和青年人才的培養。對于此次紡織工業協會的科技評審活動,田曉宇希望能夠體現出紡織行業科技發展的方向,將一大批紡織科技人才凝聚起來,為科技創新服務,為紡織行業全局發展服務。評審須以公平、公正為原則
科技評審活動的流程管理,是確保評審順利進行的關鍵。許坤元表示,如果我們對技術含量低的項目給予很高的評價勢必會影響該評審活動的權威性和公正性,更會因此阻礙行業技術進步和科技成果的推廣,使評審活動失去價值和意義。把所有項目放在同一個標準中去比較評價,確立公正的、合理的評價標準,讓評審活動有章可循,以確保將最先進的技術挖掘出來,推廣出去。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高勇表示:評審委員會的專家隊伍建設也是保證評審公正、公平進行的重要條件。高勇說,“我們之所以能有這樣一個公正的評審結果,能有這樣一個推進行業進步和技術成果轉化的契機,首先得益于在座的各位專家的辛勤努力,你們不僅是所在專業的學科帶頭人,科技進步的實踐者,同時,你們也不遺余力地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奉獻給了這個行業,因為你們的勞動和認真評審,使行業內最有競爭力最有優勢的集成技術,能夠浮出水面并得到行業乃至國家的重視和支持。我們的獎勵辦和科技部在同各個專家、組織、企業以及上級主管部門的及時溝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快速的訊息反饋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評審進程,有利于技術成果在全行業的迅速推廣。”
獎項需要品牌化建設
在此次科技評審大會上,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處長田曉宇給了我們一個全新解讀獎勵的方法,他表示:獎項也是一個產品,是需要包裝和品牌化建設的。“如果說政府獎代表的是國家的意志和國家的方向,那么,我們紡織工業協會所設獎項應代表紡織行業內科技方面的最高獎項。因此,我們一方面鼓勵大家按照國家或者協會發展方向來打造自己獎項的品牌,另一方面,獎勵辦會通過把考核和品牌工作的有效結合,將這些規范的獎項推薦給社會和國家的評估部門。在獎勵的品牌建設中我們應注意獎項的影響力問題,獎勵自身的宣傳問題,可持續發展問題以及行業領導的重視和支持的問題等等。”他相信協會的技術評審在依靠自身進行品牌建設的同時,借助“紡織之光”基金的成功運作和支持,一定能成功實現該獎項的品牌化建設并逐步成長為紡織行業鼓勵科技進步的最高獎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