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路徑增進口 加工貿易政策暫無收緊
下調進口關稅、增加對企業進口高端技術設備的貼息投入、促進進口便利化,是一攬子促進口政策的三個方向。
“促進口”已經取代“壓出口”,成為中國削減順差的首選路徑。
據外貿系統人士透露,一攬子的“促進口”政策有望在今年上半年陸續出臺,引導企業進口高端設備與技術將成為政策著力的主要方向,外貿系統正在商討如何進一步調整《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
早前的政策討論中,以奢侈品為代表的進口消費品降稅原本也被視作“促進口”的方向之一。上述人士表示,目前看來,推動這類商品的降稅僅僅只是促進口的一小部分內容,并非政策的主要著力點。
不過,鼓勵企業通過進口進行技術改造的政策思路,究竟是會通過降低相關產品的進口關稅來實現,還是通過貸款貼息等其他方式兌現,尚未最后敲定。
另有商務部人士介紹,預計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的裝備制造業等重點支持領域進口稅率有望降低。
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與全國商務工作會議的定調,2011年外貿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出口與進口并重,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
三大路徑增進口
前述外貿系統人士指,從當前政策討論的情況來看,下調進口關稅、增加對企業進口高端技術設備的貼息投入、促進進口便利化,是一攬子促進口政策的三個方向。
進口便利化的措施已經逐漸兌現。今年1月1日開始,政府放寬了對出口企業的外匯收入管制,允許國內出口企業將外匯收入存放于境外,不再強制兌換成人民幣。去年10月份,北京、廣東、江蘇、山東已經開始試行這一政策。
前五礦商會副會長周世儉表示,雖然上述政策出臺的最主要考慮在于減緩外匯儲備增加的速度,但也同時方便了企業直接用外匯在境外采購原材料及設備,降低匯兌成本。
他認為,外匯管制的放松與進口關稅的下調,是一攬子促進口政策中最為關鍵的兩項。
前述外貿系統人士表示,早前關于如何促進口的討論中,對于是推動以奢侈品為代表的進口關稅下調,還是更側重于增加對企業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一度存在爭議。“不過目前看來,終端消費品進口的降稅僅僅是促進口的一小部分內容。”
有地方商務系統分管內貿的官員透露,關于高檔進口商品的降稅已經歷經多次調研,去年的商務部內貿座談調研會上,就有調研組領導估算,因為境內外商品差價巨大,國內的奢侈品消費不少是在香港釋放,每年都有上百億的貿易量流出。{page_break}
該人士說,海南免稅島的思路值得借鑒,事實上,決策方也正在探討,試圖與國外對接,對國內消費后出境的商品予以退稅。
鼓勵企業通過進口高端的設備與技術完成技術升級,是促進口的最主要路徑。上述人士說,當前中國進口的商品以原材料為主,政府希望將進口引導向高端技術設備領域。
不過,高端技術設備的全面降稅并不現實。前述外貿系統人士說,當前,中國的進口市場已經非常開放,平均進口關稅僅為9.8%,是所有發展中國家最低的水平,“稅率繼續下調的空間非常有限。”
加工貿易政策暫無收緊
“促進口”上升到戰略層面,與高額順差的背景不無關系。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此前在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上估計,2010年的順差估計將達到1900億美元,基本與上一年順差規模持平,也遠遠高于政府最初的期望值。
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關于外貿的表述,以及全國商務工作會議的定調,轉變外貿增長方式、促進進出口的平衡是今年外貿最為重要的兩項任務。
“減順差”的壓力下,也引發市場對加工貿易調整的猜想。由于加工貿易天然產生順差,金融危機爆發之前,決策層一直試圖通過收緊加工貿易政策來平抑貿易順差。
廣東一位分管加工貿易的官員透露,暫時還沒有收到政策調整的風聲,他個人估計,今年不太可能出臺涉及面過廣的加工貿易緊縮政策。他說,政策調整的力度取決于出口復蘇的情況,如果出口增長過快,明顯超出決策層預期,加工貿易政策的收緊可能難以避免。
另有商務部人士介紹,目前系統上下對加工貿易的認識基本統一,不太可能重新出臺重手打壓加工貿易的政策,“即便部分政策涉及到加工貿易禁止目錄的調整,也是因為節能減排的壓力。”
此前一直有消息稱,鋼材、化工等幾類商品將重新被納入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
上述商務部人士說,當前加工貿易調整的思路,更多是引導其從東南沿海轉向中西部,以及引導企業從簡單的參與加工環節擴展至更多環節,延長加工貿易的價值鏈。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