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新政將激起家紡行業“漣漪效應”
2月16日,備受關注的京版“國八條”細則正式公布,調控新政在限購停購、加強保障房建設等方面拿出大氣魄,旨在嚴格抑制房價過高,滿足老百姓的合理居住需求。
有專業人士指出,北京樓市新政若能有效執行,或將影響100萬在北京的非戶籍居民購房以及幾十萬的北京戶籍居民購房。而與房產業、裝修行業息息相關的家紡產業是否會呈現“漣漪效應”,一旦房地產業萎靡甚至一蹶不振,北京家紡市場是否將遭受唇亡齒寒的下場呢?
對此,記者緊急采訪了極具代表性的北京方仕國際行業可以根據房產新政適當地調整企業短期發展策略,在市場變化之前更好地適應和調整產業結構,同時很好地規避房產政策帶來的影響。”
北京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肖海分析認為,一旦樓市新政初具成效,交易量出現下滑,炒房團的資金轉投其他行業以及剛性需求者的觀望,就會讓裝修行業逐步走進疲軟階段。裝修行業受挫,帶來的連鎖反應就是家具、家紡等產品的銷售行情疲軟。
眾所周知,經濟效益,剛性需求者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者才是終端消費的主力軍,也就是他們左右著家居行業銷售業績。對于剛性需求者來說,他們裝修的目的在于提高生活品質,因而在選擇大件家居用品、裝修材料以及家紡產品時,比較傾向于中高檔產品,因此低檔家居、家紡用品市場將受到沖擊。在此市場背景下,家居、家紡企業應該盡快調整發展策略,調整產品生產比例,從而在樓市混沌期擴大市場占有份額。
孚日家紡北京代理劉靜從另一個角度向記者進行了解讀。她認為,對于投機性購房者來說,在替代性投資途徑出現之前,其仍有可能依然將資金投入房地產市場。如果居住性房產價格明顯下跌的情況出現,他們有可能會選擇店鋪、寫字樓等商業性的房產,而房地產經營者也有可能更多地選擇這一方向進行開發,導致商業性房產比例增高。形成如此局面后,必將給家紡行業中的窗簾布藝市場帶來一定程度的激增或上揚。
有關專家認為,家紡行業高速擴張的產能和市場預期與相對萎縮的市場需求將產生難以調和的矛盾。因而,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從而減少產品成本是企業度過混沌期的最好手段。市場利空的大環境也會激起家紡企業科技提效的熱情,家紡產品質量也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