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的產品質量依然是服裝品牌必須守住的底線
在跪下給新娘戴戒指的那一刻,新郎的西褲突然裂了一個大口子。在自己的婚禮上被眾多親友看到這一幕,其尷尬可想而知。導致尷尬的褲子,就是著名的快時尚品牌“ZARA”。幾番交涉下來,新郎終于得到了賠償和一封道歉信,該品牌表示愿意接受監督,“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至于如何避免,道歉書中并未提及。
質量問題對于“ZARA”來說并非新鮮話題,僅在國內,兩年內就已7次登上質量黑榜,還受到北京等地的消協批評。但是,“ZARA”一貫沉默以對。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快時尚品牌的質量問題已是通病,而且是屢教不改的通病。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質量合格是品牌產品的底線,為什么像“ZARA”這樣的快時尚品牌如此漠視質量呢?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看快時尚品牌的主要消費人群。這一人群特征鮮明:年輕、追求時尚、收入通常不高。在眾多消費者看來,“ZARA”是“一流設計、二流價格、三流質量”。一流設計并非“ZARA”獨有,不少知名品牌的設計水準比“ZARA”高得多,后者曾多次因抄襲其他品牌的設計而交出巨額罰款;二流價格是多數中檔品牌的集體選擇,亦非“ZARA”獨有;至于三流質量,就更不是什么褒義詞了。而這三者的組合,卻成就了快時尚品牌的競爭力。如果能以“二流價格”買到“一流設計”,即使質量上差一些也可以忍受。畢竟,以一流價格買一流設計并不是大多數年輕消費者可以負擔得起的。不僅如此,許多快時尚品牌服裝的消費者購買和更新的頻率較高,只穿一季的大有人在,對質量的要求遠弱于對設計和時尚的要求。再沖動的消費者心里也有一桿秤,買回的東西是否值得自然會加以權衡。不可否認,對這些頂著“設計”、“時尚”頭銜的洋品牌,不少消費者給予了相當的寬容,即使這些品牌的質量問題屢屢曝光,也很少影響到銷量。
“ZARA”等快時尚品牌的商業成功毋庸置疑。在全球各大都市的商業黃金地段,都可以看到“ZARA”、“H&M”、“C&A”等品牌的巨大店鋪。但熱銷歸熱銷,追捧歸追捧,這些光環都不能掩蓋質量問題帶來的隱患。尤其是在國內消費市場上,其售價并不比歐美、日本市場便宜,若再算上收入水平的差距,快時尚品牌的價格更是遠未到可以不計較質量的“白菜價”水平。消費者花數百元買一件衣服,對質量自然會有所要求。隨著年輕消費者收入逐漸提高,其消費理念和質量意識也會不斷提升,面對洋品牌時當漸趨理智,屆時遇到質量問題還會如此寬容嗎?
另一個有可能改變現狀的因素是競爭的加入。國內市場尚缺乏能與“ZARA”等形成競爭的本土品牌,一些快時尚品牌之所以對質量批評處之泰然,說到底還是質量短板還沒有傷及要害。一旦遇到更強勁的競爭對手,競爭就會延伸到整條產業鏈,在控制成本的同時提高質量,就是快時尚品牌們不得不做的選擇了。
快時尚雖然挑戰著服裝行業的傳統理念,卻依然不能顛覆企業發展的基本原理。合格的產品質量依然是企業、品牌必須守住的底線,這同快慢與否無關,也同時尚與否無關。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