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企各擎抓手 加快自主創新
2012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新情況、新變化,紡織行業企業在重新審視自身新優勢、新機遇的同時,將采取“以不變應萬變”的發展策略,而永遠不變的則是加快改革創新,抓住時機盡可能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從而加速產業轉型升級。
新年伊始,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一些有眼光的紡織企業已經將科技創新作為新一年的競爭力。
■ 力爭實現國家重點項目新突破
2012年,中央在部署經濟工作時提出要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紡織行業要將高新技術纖維及復合材料、高端紡織裝備制造、高性能產業用紡織品等產業作為行業綜合競爭力提升的重中之重。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備受國家重視,也一直牽動著行業和企業的心。在該領域作出過重大貢獻的鷹游集團、吉林化纖集團、中國恒天集團等一批化纖紡織企業,在布局2012年時仍將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的研發與生產作為重要任務。
吉林化纖集團繼去年5000噸碳纖維原絲項目順利投產之后,2012年將進一步拓展碳纖維原絲的高端化發展。據集團董事長王進軍介紹,吉林化纖致力于做好碳纖維原絲,為國內市場提供性能過硬、品級更高的碳纖維原絲產品。2012年,該集團計劃在內部建立一條碳纖維生產線,主要目的是針對下游產品出現的問題,調整和研究上游原絲產品的生產工藝,從源頭抓起,為建立中國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碳纖維產業而努力。
鷹游集團董事長張國良談及2012年碳纖維產業的發展時說,今后一個時期碳纖維民用市場的潛力大于軍用市場,兩個市場的需求都不容忽視。張國良表示,2012年國家對該項目仍將給予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因此,國內企業的首要任務就是盡可能滿足國家發展需要,贏利在次。希望與國家有關部門加強長期而緊密的合作,實現高性能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研發與生產的新突破。
■ 解決產業價值鏈兩端薄弱問題
轉型、升級,在2012年成為必考題。但如何轉型,如何升級?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理解。至今已有30年歷史,見證了中國化纖工業快速發展的浙江桐昆集團將轉型升級的著力點放在企業的自主創新上,通過加快培育新的產業增長點來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桐昆集團董事長陳士良認為,中國化纖企業要由追求產業鏈的完整向追求價值鏈的完善轉變,特別是要解決化纖紡織產業價值鏈兩端薄弱的突出問題。為此,桐昆集團將去年5月成功上市所募集的資金主要用于向上游延伸和發展,全面投建PTA項目。
與此同時,桐昆集團還十分注重提升產業的價值鏈品質。去年8月投資13.8億元的桐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年產27萬噸的差別化纖維項目——桐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恒嘉廠區已開工建設。該項目建筑面積達10.33萬平方米,今年8月將建成投產,2013年全部竣工,投產后產品將覆蓋各類差別化POY和FDY。
據了解,目前桐昆集團80%以上的關鍵設備均從德國和日本引進,達到國際一流裝備水平。2012年該集團仍堅持以“科技興企”戰略為指導,依托自身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的平臺,繼續發揮集團在滌綸長絲生產和研發方面的領先優勢,發揮多項科研成果和高新技術產品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獨特優勢,加快企業升級步伐。
■著力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
作為國內化纖行業重點企業的恒力集團,2012年將發展的重點鎖定調優結構,積極開拓新型紡織產業。恒力集團將蘇州地區、南通地區、大連長島作為新型產業布局的重點地區。其中,蘇州地區主要發展民用紡織品、產業用紡織品、納米級聚酯新材料以及新型材料。到2015年末,將在吳江地區形成200萬噸民用差別化化纖產品、5億米高檔紡織面料及深加工產品的年產能力,規劃總產值達到380億元。
南通地區重點發展新型聚酯纖維等產業,作為集團發展紡織上游原材料產業的新基地。按照規劃,到2015年底,恒力將完成投資100億元,建成年產120萬噸的新型聚酯生產及配套項目,實現年產值200億元。恒力石化(大連長興島)產業園總投資250億元,采用國際先進技術,主要生產聚酯化纖配套產品,具有“投資規模大、生產能力強、工藝水平高、能源消耗低”等特點。項目全部投產后,年銷售收入將超過1000億元。
2012年,恒力集團將繼續堅持以自主創新為主體,聯合政產學研各方,逐步提高企業科技發展能力。到2012年底,恒力將建成江蘇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為新型化纖產品及其生產工藝,新型紡織面料產品設計及其生產工藝以及特種紡織材料開發及其加工工藝。到2015年底,恒力將建成一個國家新型紡織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一個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中心功能將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得到完善,并設立相對獨立的科技載體運行管理組織機構,全面提升企業的科技發展能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