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儲政策執行的第二年,收拋儲首次同臺調控棉價
備受市場關注的2012年度棉花臨時收儲近日啟動,與國家拋儲棉花出現一段并行不悖的進程。盡管拋儲截止日期為本月底,但是收儲仍將持續到明年3月份。業內人士指出,收儲政策顯示出國家維護棉市穩定的決心,棉價亦將受此影響平穩運行。
9月10日,2012年度棉花臨時收儲正式啟動。此次棉花臨時收儲價定為2.04萬元/噸,比去年提高600元/噸。
與之對應的是,9月3日開啟的棉花拋儲將持續到9月29日。這期間,棉花收儲、拋儲出現雙軌并行,尚屬歷史首次同臺。“既要維護棉農利益,又要兼顧下游紡織企業的需求,政策的確比較復雜,國家維護棉市穩定的決心可見一斑。”銀河期貨棉花產業部一名負責人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棉市已然成為政策市,棉花價格震蕩區間一目了然。“收儲上軌是2.04萬元/噸,拋儲下軌是1.85萬元/噸,相當于國家把上下軌都定好了,給市場留下的機會就不會很多。”有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稱。
收儲“蓄水池”力保棉農利益
從去年高峰時的每噸3.4萬元降至目前的每噸1.9萬元左右,國內棉花價格經歷了慘烈跳水。而目前新棉已開始陸續上市,棉花臨時收儲及時啟動,無疑有利于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保護棉農利益,促進國內棉花市場平穩運行。
本次臨時收儲兌現了今年3月初頒布的《2012年度棉花臨時收儲預案》,按籽棉衣分37%、棉籽價格1.0元~1.2元/斤以及合理的收購加工費測算,對應的籽棉收購參考價為4.2元~4.35元/斤,比上年收購價提高約0.1元/斤。
截至18日,2012年度全國棉花臨時收儲累計發布收儲計劃35萬噸,成交1.492噸。
成交量低主要是由于目前處于收購初期,新棉剛剛上市,加工企業手中的棉花不多,且加工企業很難在短時間內獲得農發行的貸款審批。“雖然我們還在收購新棉,未參與公證檢驗,但中儲棉此次收儲會一直持續到明年3月底,有足夠多的時間運作交儲。”湖北白銀棉業信息中心郭銀英表示。
據了解,2012年度是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執行的第二年,將持續發揮棉花調控“蓄水池”的作用。中儲棉相關人士表示,2011年度實際收儲325.5萬噸,創歷史新高,占當年全國棉花產量的50%左右。
長江期貨分析師梁杰預計,在今年國內外消費低迷的情況下,下游大量棉紡織企業停產、轉產,收儲仍將吸收大量新產棉花,收儲量可能與去年不相上下。
拋儲月底截止企業熱情不高
而就在此前不久,國家從9月3日開始向市場投放部分2011年度臨時收儲的棉花。以2011年度臨時收儲的新疆棉為主,以當前國內市場價格1.85萬元/噸(標準級)為底價,通過全國棉花交易市場的交易平臺以競價方式進行。
由于本次拋儲價比去年的收儲價低1300元/噸,加上資金、庫存等每月成本200元/噸左右,一年的成本就在2000元/噸以上。因此,拋儲相當于每噸虧損3000元以上,300萬噸棉花拋出約虧損90億元,國儲面臨不小的考驗。“對于中儲棉而言,這是一種折中策略。”生意社棉花分析師李麗恒表示。“在內外差價高達4000元/噸的情況下,國內棉紡企業正強烈要求放開棉花配額,增加進口。而國家發改委又不能放開進口配額,因此采取了拋儲的辦法。但此次拋儲使棉紡企業受益的同時,也將給棉花收購、加工企業帶來壓力。”梁杰分析說。中大期貨分析師李偉認為,這是為龐大的國儲棉尋求出路,實際上是為了更好地調節市場,更利于棉價的穩定。
截至19日,儲備棉投放已累計成交27.76萬噸,累計成交比例48.53%。儲備棉繼續投放,但競拍均價及成交率持續下滑,已低于現貨價格,成交比例最低不足投放計劃的兩成。
梁杰分析指出:“這是因為要買貨的企業都已經買了。企業沒資金、沒訂單,更重要的是,即便拋儲價格遠遠低于收儲價格,但仍比外棉價格高出不少,國內的棉紗沒有競爭力。”終端消費低迷、國內外經濟環境尚未好轉,加上紡織企業處于去庫存階段,這就不難理解企業購買熱度為何難以為繼。{page_break}
不過,拋儲在月底將劃上休止符。國家發改委經貿司負責人張顯斌表示,投放儲備棉的目的是滿足紡織企業需求,10月新棉已大量上市,投放儲備已沒有必要,經各部門研究同意,投放截止日期為9月29日,紡織企業競買資格截止日期為9月20日。
棉價震蕩走高
張顯斌18日表示,將堅定不移地執行目前的棉花收儲政策。這一利好消息令棉花期貨價格放量走高,主力合約全天漲幅也高達1.3%,并且成交量較前一交易日放大近6倍。CF1301收盤價19810元/噸,日成交量為476044手,持倉量增加25414手至247378手;F1305收于19850元/噸,日成交量為69234手,持倉量減364手至111230手。
但19日鄭棉隨即減倉回落,成交萎縮。CF1301合約低開,早盤寬幅震蕩后在多頭平倉壓制下走低,主力合約成交量萎縮,持倉量大幅減少。
上海中期期貨分析師韋巍認為,收儲會提振期價,使之向20400元/噸靠攏。但是皮棉長期走勢還是要靠需求。
2010年的棉花出現一波大幅上漲,因當時產量低、需求高。隨后全球棉花種植面積增加,棉花價格遭到打壓,宏觀經濟下行亦導致對棉花需求減少,造成了棉花價格的“過山車”行情。
而今年紡織企業面臨高價位庫存難以消化、終端需求低迷的窘境,棉花價格自然出現下跌。“正是由于去年的收儲,棉市才企穩回升到現在的位置。若不是今年有收儲支撐,明年的棉價甚至有可能跌到13000元/噸。”梁杰表示。
綜觀2012年8月份,國內棉花現貨市場價格小幅上漲,走勢平穩。中國棉花網相關人士認為,紗布市場回暖難持續,紡織企業普遍預期悲觀。棉價下行壓力將貫穿全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