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溫嶺關停牛羊養殖場(戶)共369家
“五水共治”行動中,規模化養殖場排泄物占農業面源污染比重較大,成為治理重點。5月15日,溫嶺市畜禽養殖場污染整治補助政策正式出臺,該方案是于今年3月初啟動的我市畜禽養殖場專項整治的行動指南,方案提出了整治目標,明確了整治要求以及相關補助標準。
政策補助涉及禁養區養殖場關停,限(宜)養區豬、牛、羊、兔規模畜禽養殖場整治,以及整治后的沼液等污水通過農牧結合進行資源化利用的所有環節,預計2014年財政補助3000多萬元。這將有利于改變傳統粗放式的畜禽養殖模式,促進全市畜禽養殖業的轉型升級。
現場探訪
禁養區違建養豬場,豬糞尿直排鄰近水庫
“包括太平在內的5個街道都屬于畜禽禁養區。按照市里的規定,你家的養豬場必須在6月底前實施關停。”6月10日上午,在太平街道梅嶺村一處養豬場內,環保等相關工作人員對該養豬場場主方某再三囑咐。
就在幾天前,市環保局接到村民舉報,說有人在偏遠的太平街道梅嶺村山上開辦了一座生豬養殖場,更令人吃驚的是,養殖場的豬糞尿未經任何處理,竟直排入山下位于溫嶠鎮的吉屯坑水庫內。
當天,市環保局、市畜牧獸醫局聯合太平、溫嶠等鎮(街道)相關部門,組織人員實地了解該養豬場現狀。記者在現場看到,該養殖場建在一處偏僻的山坡上,場內飼養著30多頭生豬。一走到養殖場后門,一股刺鼻的豬糞尿臭味撲鼻而來,只見養殖場通往后山坡的一處溝渠里,積滿了臭烘烘的豬糞尿和豬飼料殘渣等物,溝渠的盡頭消失在通向后山坡的一處灌木叢中,距離灌木叢600米開外,就是吉屯坑水庫。“一遇下雨天,雨水會將溝渠內的豬糞尿等一并沖走,流入鄰近的吉屯坑水庫內。”現場執法人員介紹,吉屯坑水庫是溫嶠鎮江廈、青嶼一帶居民的主要飲用水源。
污染整治
6月底前,禁養區養殖場(戶)實施關停和搬遷
養殖場場主方某介紹,幾年前,太平街道實施畜禽禁養后,他家的養豬場從梅嶺村搬到了石橋頭鎮。“去年下半年,因為建在石橋頭鎮那兒的豬棚濕氣過重,養殖場內的生豬接連患病,死亡過半。這才決定將養殖場‘搬家’。”方某介紹,去年下半年,他又將養殖場遷回了位于太平街道梅嶺村的原址,“山上空氣好,加上原先的建在梅嶺村的豬棚還完好無損,清理一下后,就又重新養上了。”
依照5月15日出臺的《溫嶺市畜禽養殖場污染整治行動方案》,城區被列為畜禽禁養區。禁養區內所有畜禽養殖場(戶)實施關停和搬遷,嚴禁新建、改建、擴建各類畜禽養殖場,原有畜禽養殖場(戶)要在6月底前自行處理畜禽進行關停、搬遷。
太平街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上月,我市畜禽養殖場污染整治補助政策出臺后,街道就已通知該養殖場實施關停。但今年由于生豬的價格低,來不及販賣,豬舍內還存有不少生豬。“本想待養殖場將存欄生豬處理完,在6月底前搬遷就行了。現在實地走訪后,發現養豬場產生的污水會對鄰近水庫造成污染。”臨走前,街道工作人員要求方某盡快將養豬場內的生豬處理完結,在規定限期前搬離。
成效顯著
全市已關停養殖場(戶)369家
根據整治行動方案,此次整治對象包括:禁養區范圍內所有畜禽養殖場(戶);限養區和宜養區內的豬、牛、羊、兔規模畜禽養殖場(規模標準:豬存欄50頭以上,牛存欄5頭以上,羊存欄100只以上,兔存欄500只以上)。
依照整治安排,今年6月底前對符合關停要求的畜禽養殖場(戶)實施關停,今年9月底前完成對限養區和宜養區內豬、牛、羊、兔規模養殖場(戶)的治理,并同步進行資源化利用。
據了解,我市禁養區內有規模養殖場(戶)306家,限養、宜養區內有規模養殖場戶542家。今年我市計劃關停的養殖場(戶)有709家,截至目前,已關停養殖場(戶)369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