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扣之都”響應國家號召斷腕治污水
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起,永嘉橋頭鎮兩岸建起了上百家的紐扣、拉鏈、煉油、電鍍等私營小作坊,近日消息,“紐扣之都”永嘉橋頭鎮斷腕治污水,跟隨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小編一起看看詳情吧!
徜徉于永嘉橋頭鎮菇溪河畔,河面寬闊、波光粼粼,隨意掬起一捧河水,清澈涼爽。水淺處,可見成群魚兒嬉戲其中。河對岸,白鷺翩躚。
作為橋頭人的母親河,菇溪曾滋養出聞名世界的“紐扣之都”。但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起,兩岸建起了上百家的紐扣、拉鏈、煉油、電鍍等私營小作坊,大量的工業廢水、巖粉和洗滌劑直接排入河中。
“河水渾濁如牛奶,河道里垃圾成山。”憶往昔,菇溪河道綜合治理工程建設指揮部副主任周成標痛心疾首。
很難想象,眼前澄澈的河流曾是臭氣熏天、魚蝦死絕的垃圾河、黑臭河。
整治后的菇溪河
“我們一度贏得了市場,卻輸掉了環境。”橋頭鎮黨委副書記李新聰說,從2008年起,當地企業家自發捐資3000多萬元,作為菇溪河整治的啟動資金,政府順勢而為全面啟動了菇溪河整治。
“去年,我們拆除了下近村和溪心村1.4萬平方米違建養殖場。”李新聰說,治水先治岸。為還一波碧水,橋頭人掐斷了來自岸上的污染源:直接建在岸邊或溪灘上的小作坊、小企業被強制關停;拆除的各類農業和工業違法建筑超15萬平方米。
我們跟著李新聰來到橋頭鎮西北部的金村,這里家家戶戶門前配有垃圾桶,為了避免垃圾集中傾倒在菇溪,橋頭人建立起“戶掃—村集—鎮運”的垃圾清運模式。當地以獎代補,每人每年平均補貼40元組織各村進行垃圾清運。目前,橋頭鎮每天清運垃圾70噸,直接進入垃圾焚燒發電廠。
一汪清水還激發出民間護水的正能量。沿菇溪溯流而上,我們偶遇61歲的老橋頭人金國存。他手持DV機,正沿河巡邏。在橋頭,像老金這樣自發護河的志愿者逾百名。他們組成“監督團”,勸導游人勿往河中亂丟垃圾,監督岸邊企業是否直排污水。
“我們還將采用生態治污的辦法,在沿岸種植廣玉蘭、臭椿、夾竹桃等樹種,吸附河水中的重金屬。”李新聰指著辦公室墻上的那幅效果圖展望,菇溪兩岸配套建有公園及市政道路,將成為橋頭人的休閑長廊。而在另一張規劃圖上,橋頭鎮還將改造提升服裝輔料特色產業集聚區,加快建設占地350畝的白垟小微企業創業園,通過騰籠換鳥,引導菇溪兩岸的小微企業集中入園發展。工業區、主城區以及河岸邊主要道路將建設6.3公里管網完成截污納管。
永嘉環保部門最新檢測數據顯示,菇溪河的“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已從原來的劣五類變為二類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