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社會責任促海寧制革環保升級報道一
深入到海寧的制革企業,有一種感覺在記者的認知里面越來越清晰:海寧制革企業的環保都是“一把手”工程,制革清潔生產和環保工作滲透到企業負責人每天的具體工作中,不張揚,不做作,從一點一滴入手,經年累月,用持續不斷的努力,構筑起一面堅固的制革環保“防洪堤”。“海寧制革企業的老總,人人都是環保專家。”海寧市皮革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龔慧紅的一句話發自肺腑又實際中肯。
企業老總都是環保專家
周永根,海寧市富升裘革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升裘革”)董事長,在他的日常管理中,每天一早便去勘查環保情況,成了他不變的主題。進入周永根辦公室,中國皮革網記者第一眼就注意到了摞在他辦公桌上的五六本制革環保文件和一些環保專業書籍。
說起制革的環保,周永根有點自嘲地稱自己為“污水站站長”。“我們要認真學習、充分領會環保政策。現在辦企業,只講經濟效益是不夠的,必須要有社會責任感,重視環保;環保是支撐皮革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他隨手拿起辦公桌上擺放著的厚厚的環保文件,對記者說。
富升裘革是最早開始實施清潔化生產的企業之一,在海寧制革節能環保進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周永根本人更是制革環保的帶頭人和先行者。
制革環保污水處理是基礎,周永根介紹,“在海寧,污水處理已經是5年甚至10年前必須做好的事情了,”現在已經上升到危廢、下腳料和臭氣等的處理。
周永根表示,污水中的鉻處理并不難,關鍵是做好鉻水分離。記者在走訪中看到獨立的鉻處理車間,周永根介紹通過鉻水分離方式可將鉻、水分離,堿沉淀為富鉻污泥,富鉻污泥經過壓濾制作成鉻餅。
“鉻餅屬于危廢物,需要進行初次包裝和二次統一密封包裝。”在一間存放著擺放整齊、封口有序的牛皮袋的車間,周永根指著一個袋子說,“這就是包裝后的鉻餅。”記者看到每個袋子上都有一個“危險廢物”標簽,標簽上寫著“主要成份:鉻;化學名稱:鉻泥;危險情況:重金屬;安全措施:防淋雨”,在一個大大的骷髏頭下標有“有毒”字樣。除此之外,上面還標寫著廢物生產單位、地址和電話等信息。
一個小小的包裝袋,背后還有一段故事。
龔慧紅表示以前并不是這樣。“早在2010年環保核查時,周總就起了一個帶頭作用,”她說,以前這種裝鉻粉的袋子工人在操作時拿叉子直接來解開封口,袋子會破損。“周總當時告訴其他企業,我們丟棄裝鉻粉袋子不行,會造成重金屬污染,環保核查肯定通不過。”周永根當時就提議,將廢物回收利用。
“為了使危廢袋子使用起來更方便,周總向鉻粉生產企業提出建議,建議更換包裝袋的封口方式,更換為可以一拉就能開的繩子。”龔慧紅說,該建議得到了鉻粉生產企業的認同。如今,袋子一拉繩子就開,很方便。龔慧紅表示,這一方式企業減少了廢棄物,同時也減少了成本。
“這種廢物循環使用,節約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減少了鉻的再次危害。”周永根笑著說,“現在海寧的其他制革企業也在采用這種鉻泥存儲方式。”
記者在走訪另外一家制革企業——海寧兄弟皮革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兄弟皮革”)時,也看到堆放整齊回收利用的化工袋,“從周總那學的,里邊存放的是鉻泥。”該公司總經理錢志明向記者介紹。
除了對鉻粉生產企業提要求,周永根也會邀請專家來為自己的企業進行指導和提出意見,并按照專家提出的整改建議進行實施。
在富升裘革的車間,記者看到8臺不銹鋼轉鼓在平穩地運轉工作,周永根告訴記者,以前這些轉鼓是木質的,后來經過自己研究整改升級變成不銹鋼的,如今不但大大節約了用水,減少了污水排放量,也提高了產品品質。周永根主動研發的節水技術工藝遍及車間,“每次來車間都能看到周總研發的一項新技術。”龔慧紅說。
不僅富升裘革,在記者走訪的兄弟皮革,以及浙江福地農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地農業”), 企業家們也都在主動研發了一些環保工藝技術,同時分享給兄弟企業,甚至是外地企業,這其中就有雨污分離技術。
雨污分離也能減少污水排放,周永根表示,海寧地勢平坦,環保局對雨污分離很重視,海寧也研究出相應的處理方案。“在海寧,有一種特殊的處理方式,”周永根表示,“建立初級雨污分離池,該方式也僅有在海寧才能見到。”
周永根介紹,在生皮拉運過程中難免會掉落鹽等污染物,一旦下雨就會被沖刷流到河里。建立了初級雨污分離池,下雨即可通過關掉閘門,將第一波雨水排放到該分離池,然后再排放到污水站,第二波干凈的雨水才會被排放到河里。
污水治理、鉻泥處理等制革環保設施的建設和環保技術的不斷提升,離不開企業家的環保意識。“我們總是采取積極的環保措施,主動提高治污水平,只要國家出臺環保政策,我們企業就會認真執行。”周永根說,“在環保建設上,我們也愿意投入資金,因為環保是在為我們企業發展而做的事情,環保是支撐皮革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是造福子孫后代的事情。”
據周永根介紹,富升裘革在環保建設和產業升級改造方面投入資金達3000萬元,而福地農業、兄弟皮革分別投入3700余萬元和1.3億元。
制度建設促進環保規范化
在環保建設中,企業家只具備環保意識,是遠遠不夠的。制度才是促進環保工作標準化、規范化、持續化的重要保證。
在記者走訪富升裘革、兄弟皮革、福地農業三家制革企業時看到,貼在墻壁醒目處的各種環保制度、一則則嚴密的環保技術流程,正在讓制革環保建設轉向標準化與規范化。
記者走進兄弟皮革,迎上來的是一個團隊。“這是我們企業環保管理團隊,我是這個團隊的負責人。”錢志明介紹,“在團隊下面還設置了生產中心和工程部。工程部又分別設置了環保專管員、污水處理組、鍋爐廢氣組、固廢處置組和化驗室。”
“我作為公司法人代表,全權負責環保建設,親自抓,環保是我們企業的生命線。”錢志明如是說。與兄弟皮革公司構架設置相似,在富升裘革、福地農業,也均設立了企業法人代表直接負責的環保管理團隊。“在海寧,所有制革企業的環保管理工作都是由法人代表主抓,環保是海寧制革企業的 ‘一把手’工程。”龔慧紅這樣評價到。
記者在兄弟皮革車間的墻上看到一張帶有銹跡的“綜合廢水處理流程圖”,上面明確標有“綜合廢水→格柵→預沉池→綜合調節池→初沉池→污泥池→壓濾”的廢水處理流程,在該流程圖中初沉池也會向另一條線路延展“初沉池→氣浮池→生化池A/O→二沉池→脫氮池A/O→三沉池→排入管網”。
此外,記者還看到墻上的“含鉻廢水處理流程圖”,圖的旁邊還配著一副略微發黃的“廢鉻液回收作業指導書”。
指導書上明確地標有“車間收集、廢鉻液處理、沉淀物壓濾、鉻泥儲存及外運處理”等詳細規則。在指導書下有四張A4紙張那么大的卡片“危險廢物管理周知卡”,上面詳細記錄了“危險物名稱、生產環節、利用處置去向、處置方式、防護方案、應急預案”等,同時在最下方分別有企業法人代表和企業技術負責人員的簽字,記者看到手簽版的“錢志明”三個字位于企業法人代表后面。
同樣的“危險廢物管理周知卡”記者在富升裘革也有見到,“周永根”三個手簽版的名字填在“企業法人代表簽字”后的空格里。
在富升裘革記者還看到,“應急物資管理規定”牢牢掛在墻上,分別從“目的、適用范圍、物質儲備、物資管理、物質調用”等五大方面進行規定。
在該管理規定“物資調用”中明確規定“如發生應急事件,需使用應急物資的,由環保部發放,如情況緊急,可使用再申報(可踹門開庫房門)。”在管理規定旁邊的玻璃窗上橫向寫著“應急物資”四個大字,大字下面豎向寫著“緊急情況,請敲玻璃窗”。
“應急物資都是比較著急,我們這邊有規定制度。但有時候,如果夜間或者特別緊急情況下,我們負責應急物資庫的管理人員不在或者來不及打開門,我們這邊有規定是可以踹開門或者砸碎玻璃進入房間取物資的。”周永根介紹。
記者采訪當天并沒有去踹開門或破窗而入,而是邀請工作人員打開了門。記者看到藥物、黃沙、石灰和木屑分門別類堆放整齊,在另一側的三層鐵架子上也分別擺放著急救箱、應急電筒、工具箱、電纜、防護服、安全帶、放毒面具、手套和消防設備等物質。
“海寧的制革企業,都有應急預案。”龔慧紅告訴中國皮革網記者。在兄弟皮革、福地農業,記者也看到了相應的應急設備儲存管理室。
不僅應急設備室,在福地農業,記者還看到“水質自動檢測監控系統”房間,幾臺設備在房間里自動運行著。“COD123.61ml/L、PH6.22、TOC36.07mg/L、總鉻Cr0.044mg/L”等數據出現在顯示器上。
房間門口的牌匾上寫著“由浙江環茂自控科技有限公司承建”,“這是第三方承建的,保證信息的正確性與權威性。”福地農業總經理潘少杰介紹。記者看到由第三方公司承建的還有富升裘革和兄弟皮革。
除此之外,兄弟皮革等海寧制革企業還有自己的數據發送方式,錢志明表示,他及他的環保團隊成員每天都會定時收到環保化驗室發來的短信,同時他把手機短信展示給記者,記者在手機上看到一組數據“雨水口氨氮4.27,排放3.38”等。“隨時隨地監控環保排污的狀況,如有異常情況會有應急預案。”他說。
在兄弟皮革,隨時隨地展現在記者眼前的還有復鞣含鉻廢水收集池、熱水管道、生化池內回流污泥管、污泥濃縮池等等污水口、管道或排污設備的標簽名稱。
而這些標識,在富升裘革、福地農業也都能隨處可見。
最大限度發揮技術創新主體作用
在富升裘革“污泥濃縮池”旁邊,有個高聳的設備吸引了記者注意。“這是光觸媒除臭設備。”周永根介紹說,這臺設備的原理是通過管道把廢氣吸入堿式凈化塔、在除霧層過濾后送往光觸媒凈化塔,再經過光催化凈化系統凈化被送到排風機,最后送往煙囪排放出去。
“我們是全國首家使用這種除臭設備的制革企業,也是目前除臭效果比較好的。”周永根介紹。這也是記者從整條生產線走過而沒有聞到任何異味的原因所在。“該設備目前國內制革企業僅有兩家在使用,另外一家就是福地農業。
“聽取了周總的建議,我們也引用了光觸媒除臭設備。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另外一種紫外線除臭方式。”福地農業的潘少杰說,這兩種方式在國內都算是領先的。
“我們主要是做汽車坐墊革和沙發革,目前汽車沙發革占產量的80%,他們都采用的是無鉻鞣制”潘少杰介紹,“在牛皮鞣制過程中,我們采取了保毛脫毛牛毛可控降解制備皮革填料技術,可以將牛毛撈出來,減少了氨氮和污泥量的排放,同時也能把牛毛進行降解,降解成皮革可以使用的蛋白填料。”
在福地農業車間,記者看到已經鞣制的牛皮為白色。潘少杰介紹,鉻鞣皮革都是藍色的,白色是因為采用了無鉻鞣制,沒有含鉻。潘少杰表示,采用無鉻鞣制,大大減少了環境污染。他說在剛開始使用時,環保不達標,于是主動邀請四川大學、浙江省環科院、國內外皮化企業等專家、工程師來幫助,經過多次試驗,目前,無鉻鞣環保已經達標。
“福地農業成為全國最大的無鉻鞣制革企業。”潘少杰表示,無鉻鞣制在鞣制環節的成本增加了50%,但產品的銷售價格也要明顯高于普通沙發革,同時無形中減少了環境污染,從而在環保投入上可以相應節省一部分資金和資源,還是值得的。
“去年我們對制革的轉鼓進行了改造,”潘少杰說,之前每個轉鼓一次性處理七八噸生皮,到現在一個轉鼓一次性處理十七八噸,生產效率成倍增長,同時節省了水和人工,相應也減少了污水排放量。
在污水排放上,兄弟皮革在生產中實現含鉻廢水區域獨立、前道后道進行分離的理念,“這樣能夠保證在生產過程中最大限度減少污染,提高后期污水處理效率。”錢志明說。
在鞣制車間,記者看到“鞣前準備綜合廢水區域”和“鞣制含鉻廢水分離收集獨立區域”兩塊牌子分別掛在醒目的位置。“清潔生產除了優化流程設計、機械代替手工之外,最重要的是要進行污水分離。”錢志明說,現在將非鉻鞣階段和鉻鞣階段嚴格實行獨立管理、區域分離,將廢水分別進行處理。
在車間含鉻廢水回收池邊,錢志明指著池子說“這個廠房的地下,是專門收集含鉻污水用的池子,鞣制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可以直接排到這個池子里,然后通過地下專門的管道排向含鉻廢液處理中心”。
在跟隨錢志明來到含鉻廢液處理中心的路上,記者注意到了綜合廢水下水道設施,錢志明說,那是所有綜合廢水的排污口,也是與其他污水設施進行嚴格分離的。
兄弟皮革的綜合廢水處理設施在公司的后面,預沉池、綜合調節池、初沉池、生化池A/O、脫氮池A/O等大型污水處理池緊密相連、錯落有致。
經過層層處理,在污水排放出口,記者看到了一池清澈的水源。“這是處理后的水。進入管網要求COD為300,我們現在是一百多,到這里就處理完畢,可以進入管網了。”錢志明說。
這時,隨行的工作人員從水池捧起一汪清水,清水通過手指縫隙漸漸流下。記者透過水流看到工作人員的笑臉,那張笑臉就像是通過努力帶來一頓豐盛且完美的“大餐”。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