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壓嚴打為何難以禁絕“洋垃圾”?
據陸豐當地打私部門負責人介紹,由于大量“洋垃圾”服裝并不從當地入境,所以執法部門只能在陸路通道設卡查處,“但往往只能抓住司機,貨主得到風聲早就跑了,甚至有些是境外遙控的。”記者通過“中國裁判文書網”查閱的公開資料發現,從2013年至今年初,因非法處置“洋垃圾”而在陸豐獲刑的3人全部為貨車司機或摩托車司機,已公開的判決書中沒有其他違法人員受到刑法制裁的記錄。
在流通環節缺少執法依據,是阻擊“洋垃圾”服裝的另一個難點所在。區別于其他類型的固體廢物,境外舊服裝流入我國之后并不用于提煉原材料或循環再利用,而是直接進入流通銷售環節,過程中對環境和群眾健康不造成顯性威脅。而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并沒有明確禁止經營二手服裝,一旦“洋垃圾”舊服裝非法入境,對這些舊服裝市場的清理往往缺少執法依據,威懾力不足。
陸豐市、南昌市西湖區等地工商部門介紹,目前對這類舊服裝市場的清理只能適用工商行政或城管的相關法規,主要處罰依據為無照經營或違建,處罰手段多為查扣貨物或罰款。“說侵害消費者權益往往缺乏權威的鑒定結論,說商標侵權也不恰當。”同時,礙于這些“三合一”門店多是本地民居,執法部門將其查封或貿然入戶清繳也缺乏法律支撐。類似的執法困境,在各地舊服裝零售市場普遍存在。
碣石鎮一名舊服裝經營者向記者透露,一家“三合一”門店的租金一年兩萬元左右,“全年下來一家店可以掙十幾萬元”。一方面是行政處罰威懾力不足,另一方面是高額經濟利益的誘惑,導致這些“洋垃圾”舊服裝門店始終難以被連根拔除。
據汕尾海關統計,僅碣石鎮一地經營舊服裝的門店數量就超過2000間。據陸豐市打私和工商等部門的數據顯示,2013年到2014年,當地共清理“三合一”門店近2000間次,拆除棚寮158間、倉庫13間,累計收繳舊服裝4500多噸。
據海關工作人員和群眾反映,非法經營舊服裝鏈條上如今仍或明或暗存在“保護傘”,其屢禁不絕也與打擊過程中態度不堅決、立場不堅定、措施不得力有關。
在記者暗訪過程中,一些倉庫貨主和門店經營者曾一再表示,做舊服裝生意不需要擔心,“我們做幾十年了都沒出過事”,“打私和工商查到大倉庫就伸手要錢,所以都從鎮上搬到附近村里了”。
海關等部門負責人建議,在查處非法經營舊服裝案件的同時,要進一步深挖干部隊伍中的權錢交易、瀆職失職等違法犯罪行為。陸豐市打私辦表示,從2013年至今,該市已有4名科級干部因打擊境外舊服裝不力而受到問責免職,其中包括碣石鎮原書記和鎮長。
陸豐不少基層干部坦言,非法加工經營舊服裝涉及面廣,參與人員較多,而一些參與者法治觀念淡薄,打擊整治難度較大、成本較高,在高壓打擊之余還需考慮多措并舉,標本兼治。除了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跨省市聯動整治,建立綜合治理長效機制,凈化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外,還需要積極引導當地群眾轉產轉業。當地政府只有盡快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為公眾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這條存在多年的灰色產業鏈才能真正被切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