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自掘墳墓雪上加霜
陶景洲律師長期為歐洲奢侈品集團提供與中國相關的法律意見,他認為目前《商標法》修改后,對于惡意注冊的可以作為商標撤銷的理由,從宏觀的方面給予了品牌更多的支持,同時政府也在不斷加大知假造假的違法成本。“盡管打假成本較高,品牌方還要堅持打假工作,維護品牌的利益。”陶景洲說。
國際奢侈品大牌在華遇“李鬼”問題曾困擾品牌發(fā)展多年,陶景洲認為,中國品牌應該吸取國際奢侈品大牌的經驗,做國際化時先要把自己的商標保護好,在國外注冊好商標,特別是國際注冊。同時在任何一個市場,有假或者有造假的苗頭,就要立刻采取法律措施滅掉。
不過,除了外部原因,內部的“潛規(guī)則”或許也給了假貨更多的生存土壤。“假貨橫行一方面來自于外部,那些工藝、質量很高的仿冒產品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利益鏈條。”上述業(yè)內人士向記者透露。不過內部的一些管理“黑洞”進一步縱容了這些現(xiàn)象的存在。
據(jù)其介紹,打假一直在品牌內部進行,但以打假為名謀私利,也成為一種潛規(guī)則,比方在某些渠道,品牌方發(fā)現(xiàn)有“躥貨”或來路不明的貨品(不一定是假貨),則以打假為名收取黑錢。而銷售方亦承認自身貨品有問題,為息事寧人則乖乖接受罰款,“在一些新興的電商平臺尤為嚴重。”該人士補充道。
此外,奢侈品常常玩“饑餓營銷”,號稱某個產品全球僅限量2000款,中國市場僅有100款,“沒有人會細糾這個數(shù)字,現(xiàn)實情況則是雖然限量,但銷量遠超過100、2000,對于這種情況來說,產品最大的‘鬼’來自于品牌內部而非造假商。品牌商為了銷量、營業(yè)額,相當于自掘了品牌的墳墓。”上述人士說。
相關鏈接:
日本觀光局統(tǒng)計顯示,今年2月份訪日旅客總人數(shù)為138萬人,其中來自中國的就有36萬人,是入境日本外國游客里最多的國家。寒冷的2月以及嚴暑的8月,都是日本商場的淡季,有大批中國游客涌來,日本商家都大松一口氣。
近期,不少日本媒體研究中國游客的消費形態(tài),他們給中國游客的瘋狂購物行為創(chuàng)了一個代名詞:“爆買”。
日本經濟雜志日前發(fā)表文章,指到日本的中國游客,平均消費是20萬日元(約10408元人民幣),這一數(shù)額要比其他外國游客高出一倍。中國游客買最多的是健康藥品和化妝品,其次是去電器店買日本馬桶蓋以及電飯鍋。而排在第四位的是包包和服飾。
援引報道,日本主要購物街如銀座、新宿、上野的大小商店,近期都為中國游客設免稅柜臺。經常有中國旅游團光顧的優(yōu)衣庫銀座分店,就聘請了多位通曉漢語的接納員,專門接待中國旅行團。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lián)絡,請在30日內聯(lián)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lián)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fā)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fā)言請遵守相關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