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推動工業綠色發展
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在“第十一屆環境與發展論壇”上表示,適應經濟新常態,推動綠色化發展,將著力進一步開放環保市場,暢通投融資渠道,大力培育環保產業。另外,工信部節能司副司長畢俊生在第11屆環境與發展論壇上透露,為落實中國制造2025,推動工業綠色發展,工信部將盡快編制出臺“十三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以及中國制造“1+X”方案中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方案。
在政策東風的扶持下,環保行業盛宴將會開啟,水處理、大氣污染治理和土壤治理政策將相繼落地。A股中碧水源、雪迪龍、三維絲等上市公司,涉及綠色環保相關業務。
據上海證券報9月15日消息,劉華表示,重點領域環保行動計劃的實施,進一步擴大了中國環保產業市場需求,而且隨著綠色金融、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第三方治理等機制不斷健全,市場和社會力量投入也將增加,預計未來幾年我國將形成8萬至10萬億元的環境保護市場規模,環保產業逐漸成為中國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基礎設施類和設備制造投入方面,王金南說,在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的建設上,和“十一五”、“十二五”期間相比,新的增量可能不會那么大,但是新的增量也是有的。“主要是提標的概念,靠提標可以追加投入,比如污泥的處理之前幾乎沒有,現在也需要處理,就是新的增量。”在環境服務業方面,王金南說,比如污水處理廠建成之后的運營維護,以及環保產業中的咨詢等市場需要培育。還有農村的環境建設,也會成為一個新的增長點。
另一個是工業污染的處理。駱建華說,目前政策正在促進在工業污染的第三方治理,即由環保企業來投資、建設和運營。工業污染治理的市場將來會很大。第三方治理在工業污染治理市場的開拓會是今后的一個主要方向,而此前第三方治理主要集中在脫硫脫硝和工業園區的市場上。在工業污染治理領域走第三方治理可能成為一個新開發的市場。
相關鏈接:
世貿組織正式確認中國簽署《貿易便利化協定》。該協定是在2013年啟動,其目標在于加快國際貿易以及簡單轉口等情況下的貨物運輸和報關。
世界貿易組織指出,“該協定同時提出措施用于加強海關以及與貿易便利化和海關程序問題等相關其它部門的有效合作。它還特別包括技術援助以及加強該領域能力等方面的相關條款”。
《貿易便利化協定》是在2013年12月在巴厘島部長級會議期間制訂。該協定隨后逐步被各個出口大國接受,但中國卻一直遲遲未有簽署。
除中國之外,臺北,瑞士,伯利茲,尼日爾,尼加拉瓜,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南韓均在2015年夏季簽署了相關協定。而澳洲,美國則在此前已經簽署,這使到簽約國成員數量總共達到16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