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環保”已經在紡織行業里呼吁了很長時間
雖然“綠色環保”已經在行業里呼吁了很長時間,而且相關的政策法規也不斷推出,但是一段時間以來,還是有一些紡織行業企業治污的步子一直“邁不開”、“走不快”,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保經濟與保環境兩個問題上患得患失。
對于如何平衡經濟與環保,吳曉青認為,絕不能以犧牲環境來換取一時的GDP增長,這是不可持續的,也是不可取的。
“今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以下簡稱《綱要(草案)》)里增加了環境質量的考核指標。增加的指標有幾個特點:一是更加全面,新老指標共同組成了考核指標體系,對環境質量的指標考核更加全面、更加完善;二是更加科學,新老指標和老百姓息息相關,切身利益更加貼近、更加結合;三是更加嚴格,增加的指標全部是約束性的指標。如果要完成指標考核要付出辛勤勞動和辛勤努力。”吳曉青說。
對此,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加大工業污染源治理力度,對排污企業全面實行在線監測,強化環境保護督察。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必須嚴格執行,對超排偷排者必須嚴厲打擊,對姑息縱容者必須嚴肅追究。
此外,《綱要(草案)》提出,要加大環境綜合治理力度,創新環境治理理念和方式,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強化排污者主體責任,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環境治理體系,實現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深入實施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大力推進污染物達標排放和總量減排,嚴密防控環境風險,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改革環境治理基礎制度。
由此可見,對待環保這一關乎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大事,相關部門是絕不會姑息遷就,而企業自身更不能心存僥幸,必須提高自身認識,看清發展方向,理清發展思路,尋找突圍途徑。
新的機遇在哪兒?《綱要(草案)》提出,要發展綠色環保產業,培育服務主體,推廣節能環保產品,支持技術裝備和服務模式創新,完善政策機制,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壯大。擴大環保產品和服務供給,發展環保技術裝備。
對于紡織行業而言,“天藍、地綠,水清”,無疑就是要在今后的產業發展和產業鏈的優化、改造、轉型、完善上要圍繞“綠色環保”開展工作,讓行業發展在良性循環的軌道上穩步推進,不再讓污染成為制約企業乃至整個行業發展的短板。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