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牌與潮牌之間的關系因何如此親近?

奢侈品牌與潮牌之間的關系從未像今天這樣親近。
據世界服裝鞋帽網了解,法國奢侈老牌 Louis Vittion 與紐約潮牌 Supreme 的聯名系列銷售額突破了一億歐元,助力后者成為首個估值超 10億美元的潮牌公司。而就在十年前,Louis Vittion 還將 Supreme 告上法庭,指控后者在其滑板上使用品牌經典的印花圖案。
從奢侈品牌和潮牌的起源或定義而言,可謂是截然不同的兩個范疇。奢侈品牌優雅精致,目標客戶為中產階級及以上人士,潮牌則是源于街頭,為滑板少年、朋克愛好者、街頭涂鴉者和問題少年而生。奢侈品牌與潮牌越來越親密,到底意味著什么?聽聽業內人士怎么說:
Mr Porter 董事總經理 Toby Bateman 指出,聯名的核心是潮牌最擅長的“智慧營銷”,社交平臺上的大肆炒作和饑餓營銷都為產品熱賣提供了保障。對奢侈品牌而言,限量聯名系列是一種便捷的低成本捷徑——既不用改變核心產品生產和交付周期,又能滿足年輕消費者的需求。
Toby Bateman 表示:“Nike 這樣做已有好多年了,他們會把某款鞋的產量限制在數千雙,然后為全球少數的幾家零售商每家提供 100雙。” Nike、Adidas、Puma 等運動品牌一直是聯名潮牌的好手,與潮牌合作的限量款運動鞋在網上轉售的價格甚至能炒到原價的10倍。
Stylebop.com 的 Kyvetos 認為,奢侈品牌及零售商(正通過聯名的方式)“與下一代消費者建立聯系,希望后者成為未來20~30年的增長推動力。”
奢侈品牌和潮牌聯手的支持派:
電商的蓬勃發展、傳統營銷手段落伍,都導致批發零售行業舉步維艱,奢侈品牌的日子也不好過。2016年,全球個人奢侈品市場出現自經濟危機以來的首次零增長,維持在2930億美元的水平。
數字機構 Hungry 情報總監 Ashwin Deshmukh 認為,“銷售渠道財源枯竭和無趣”,促成了奢侈品牌與潮牌合作。“奢侈品牌無法想出很棒的創意,因此通過聯名模式人為地創造稀缺性,再次獲得關注。”
潮牌 Amiri 主理人 Mike Amiri 表示:“潮牌就是通過稀缺性創造奢侈品。包括電商在內,我們只提供少量型號的商品,也只跟少數幾個合作商合作。我們限制分銷渠道以保證僅在特定門店有售,這跟奢侈品牌的行為差不多。”
部分人認為,消費者的需求轉變,讓奢侈品牌聯手潮牌成為必然。WGSN 高級男裝編輯,紐約知名男裝店 Carson Street 聯合創始人 Brian Trunzo 表示:“通過這樣的運營方式,品牌能與顧客建立更活躍的關系。雖然稀釋了潮牌地下、小眾的特性,但讓潮牌獲得了應得的認可。潮牌現在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 Barneys、Bergdorf 等奢侈百貨出售的潮牌 Heron Preston 同名創始人表示:“現在的年輕人發現無需嚴格區分,而是把奢侈品牌和潮牌混搭出一個全新的空間。”他還指出,未來,伴隨潮牌在時裝周辦秀、與奢侈品牌合作等動作,潮牌將在奢侈品領域將獲得更重要的地位。
Sense 高級編輯 Adam Wray 指出,奢侈品牌看重的不光是潮牌的銷售戰略或品牌合作,更多的是潮牌所屬流派的設計美學。“品牌在提高 T恤等簡單單品的身價同時,還使用潮牌更具趣味性、標志性的圖案。”如,Givenchy 2011年發布的 Rottweiler T恤,Gucci 近期的唐老鴨系列。
Adam Wray 指出,出身潮牌的新晉奢侈品牌設計師,如來自 Vetements 的 Balenciaga(巴黎世家)現任創意總監 Demna Gvasalia 等,能為傳統奢侈品牌注入差異化的設計觀點。相較上一任設計師,他們更注重于生產T臺之下的商品。“此前大秀上展示的時裝基本上不會投入生產,而 Demna Gvasalia 這批設計師拒絕這樣的工作方式。而如今奢侈品牌秀場上的時裝,也有可能出現在街頭。”
曾與 Supreme、Off-White、Vetements 和 Gosha Rubchinskiy 多個潮牌合作,Levi’s 歐洲銷售規劃副總裁 Ashley Lang 表示,“時尚不再是奢侈品牌自上而下推動潮流,潮牌也在推動趨勢往上走。”
奢侈品牌與潮牌合作的反對聲音:
倫敦獨立概念店 Machine-A 創始人兼采購總監 Stavros Karelis 表示,與潮牌合作的品牌絕不能低估社群的力量。“成功的潮牌都有獨自的理念和生活方式,如攝影、音樂或滑板運動。雙方合作一件 T恤,要的并不是潮牌的 Logo,而是發送和接收一個重要的信號:我們有共同的喜好,我們是一個團體。”
持反對意見的布魯克林潮牌店 Kinfolk 創意總監 Jey Perie 表示:“現在的問題是,奢侈品牌牽手潮牌缺乏真實性。真實性和生活方式是潮牌的核心。這就是我們存在的原因,永遠沒辦法借來借去。”
同為反對方的 Ashwin Deshmukh 指出,奢侈品牌不具備眾多潮牌賴以為生的狂熱文化。以潮牌店 The Good Company 和 Reebok(銳步)最近的聯名系列為例,嘻哈歌手 Frank Ocean 驚喜現身,并與活動參與者聊天。如果是 Louis Vuitton,可能就是付費邀請 Frank Ocean 表演,吸引人群。“我覺得這一行為很無禮,(奢侈品牌)他們總是做同樣的事情,找到文化產品或變革趨勢,籠絡他們為己所用。”
更多精彩報道,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