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香港服飾零售企業自身的“轉型升級”

這一期,我們把目光投向東方之珠:香港。
據世界服裝鞋帽網了解,相對于內地市場,香港市場無論是資本市場還是零售市場,都相對更為成熟,歷史更悠久。我們可以發現港股中服飾企業數量遠比A股服飾企業要多,同時香港本土的服飾零售企業也在經歷著更多輪的成長周期,也在有著自身的“轉型升級”。我們在各個服飾細分行業中選取幾家較具規模、較具代表性的香港服飾零售企業,看看它們的2017年,又有哪些事情在發生。
I.T:內地營收超港澳,進一步加碼內地市場
2017年11月13日,潮牌集合店企業I.T Limited發布了公司2017/18年度中期報告,截止2017年8月31日半年度,公司總營業額達36.52億港元,比上年同期增長0.2%,凈利為6040萬港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4.5%。
分市場來看,I.T港澳市場表現欠佳,大陸及海外市場表現較好,特別是大陸市場。報告顯示,I.T期內港澳地區營業額為14.67億港元,同比下跌11.0%,同店銷售額下降6.9%,凈利虧損1.12億港元,比上年同期虧損1.13億港元有所收窄。報告稱,香港宏觀經濟環境波動加上區域地緣政治風險、入境旅客的消費動力減弱,以及香港人更多地外出旅游在海外消費等因素影響了香港零售市場表現,另第二季度銷售亦受到今年八月天氣不穩和多次臺風來襲的不利影響。
和香港市場比較,大陸市場則顯得艷陽高照。報告顯示,I.T期內大陸營業額達16.74億港元,同比增長4.8%,占總營收比例達45.8%,超過港澳地區,成為公司營收最大的市場。而港澳地區的營收占比則從去年的45.2%下降至今年的40.2%。凈利則為9530萬港元,同比增長16.2%。公司稱,會繼續在中國大陸市場進行的擴張,擴大新品牌和現有品牌的覆蓋區域。目前公司在內地29個城市有店鋪。
另外,I.T在2017年8月份發布公告稱,公司合營企業老佛爺中國與A股上市公司陸家嘴訂立了一份有關在中國上海浦東新區浦東南路889號陸家嘴中心開設“Galeries Lafayette老佛爺”百貨商店的意向書。該百貨建筑面積約為2.31萬平方米,陸家嘴將協助老佛爺中國進行該百貨的裝修,預計于截至2019年2月28日止財政年度的下半年度開幕。
寶姿:業績保持增長勢頭,推年輕化品牌并涉足電商
高端女裝品牌零售商寶姿的母公司寶國國際2017年中報顯示,公司業績繼續保持增長勢頭,截至2017年6月30日止6個月,公司收入10.52億元,同比增長17.9%,股東應占溢利545.6萬元,同比增長22.2%。寶國國際認為,公司收入增長主要源于奢侈時尚零售環境的日漸改善,以及公司的核心品牌“Ports1961”及新推出品牌“PortsPURE”在時尚愛好者中受到認可。公司稱,一方面會鞏固“Ports1961”的核心品牌地位,另一方面會推廣“PortsPURE”來針對輕奢侈品市場。
寶姿在2016年扭轉了業績低迷的局面,2016年上半年公司銷售額達到8.93億元,同比增長5.3%,其中零售收入達8.13億元,同比增長4.4%。公司當時稱,未來公司會多元化布局市場,拓展電商渠道業務,走多品牌路線,并可能收購設計師品牌,豐富旗下品牌多樣性。2017年10月,寶姿在上海舉行2017秋冬#LOVE膠囊系列中國首發活動,選擇京東為該系列新品線上首發平臺,并有特別款式僅限京東發售。在多品牌、品牌年輕化和電商化方面,寶姿在這兩年均有所動作。
資料顯示,寶姿主要透過在百貨公司以聯營方式、在高端購物中心內的零售門店及獨立旗艦零售店推廣及銷售其品牌產品。這些零售門店分布超過50個中國城市,包括北京、上海、重慶、深圳、天津、西安和大連等。截止2017年6月30日,公司在中國內地、香港、美國及加拿大共經營356家零售店,而去年同期為343家零售店,凈增了13家店。公司的主要業務市場在中國內地。
達芙妮:業績仍處下跌通道,視2017年為轉型過渡期
女鞋企業達芙妮2017年業績仍處于下滑通道中。2017年10月25日,達芙妮發布公告稱,截至2017年9月30日止9個月,其核心品牌業務同店銷售按年錄得約15%的跌幅。至于下跌的原因,達芙妮稱,主要為配合品牌革新,年內第三季度內未有跟隨本地同業進行大幅打折。同時,為配合新的品牌形象,達芙妮對銷售渠道組合進行調整。另外,達芙妮還表示由于中秋節時間有別(2017年在十月而2016年在九月),也對2017年九月的同店銷售帶來了負面的影響。公司同時披露,第三季度達芙妮凈關閉375個銷售點,其中包括367家直營店和8家加盟店。截止2017年9月30日,其核心品牌業務合共有3917個銷售點。
達芙妮所指的核心品牌業務,是指公司在中國大陸銷售自有品牌“達芙妮”和“鞋柜”的鞋類產品及配件的零售業務。達芙妮2017年中報顯示,截止2017年6月30日止6個月,核心品牌業務收入占公司總營收約86%。其余占比14%的其他品牌業務,則指其電商業務及中高檔品牌的業務(包括在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的公司自有品牌及擁有獨家經銷權的品牌,例如“愛意”、“STEP HIGHER”、“愛柔仕”及“ALDO”等)。
而達芙妮所指的品牌革新及產品升級措施,在2017年中報中也有提到。達芙妮稱,由升級后的設計團隊所負責的2017年秋冬季產品的設計及生產進展順利。另外,公司在6月底啟動組織架構重組,以促進品牌管理,支持業務轉型。此外,公司計劃在未來數月內推出達芙妮的新形象店鋪。同時公司亦將通過網上商店及社交媒體平臺,加強與線上及線下顧客的互動,促進電商業務的發展,采取更多O2O的措施,利用線下店鋪網絡繼續發展全渠道方案。達芙妮2017年中報顯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營業額約為27.33億港元,同比減少19.6%;股東應占虧損約2.09億港元,同比擴大28%。公司稱,2017年會是集團轉型的重要過渡期。
{page_break}利邦:被山東如意控股,內地市場業績有增長勢頭
香港高端男裝服飾零售商利邦被內地紡織服裝集團控股了。2017年11月10日,利邦發布公告稱,公司于2017年11月8日訂立認購協議,擬向認購人山東如意國際時尚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配發18.46億股,占公司已發行股本約105.70%,以及經配發擴大后已發行股本約51.38%。認購價為每股1.20港元,較11月8日收市價溢價約60%。緊隨完成后,認購人連同其一致行動人士將擁有18.67億股公司股份,占公司已發行股本約106.92%以及經配發擴大后已發行股本約51.98%。認購事項所得款項凈額將約為22.06億港元,將用于日后可能出現的潛在收購、償還集團的任何銀行借款及作為一般營運資金。
利邦2017年中報顯示,截止2017年6月30日,公司上半年營收8.62億港元,同比減少3.2%。撇除匯率差異的影響,收入則增加0.9%。股東應占虧損2.57億港元,同比擴大28.5%。公司稱,收入下跌主要由于價格競爭激烈及消費者喜好轉向低價休閑服裝產品,以致香港及澳門市場持續受壓,而當中跌幅部分被內地消費者情緒改善所抵銷。
利邦稱,公司最主要的市場中國內地過去低迷的零售環境在2017年正呈現增長跡象,然而香港、澳門和臺灣等地,市況卻未見好轉。香港的零售增長在2016年下降至十七年以來的低位,而這個趨勢一直持續至2017年上半年。中國內地的零售銷售為3.67億港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8%,減少主要由于人民幣貶值所致,若撇除匯率差異的影響,零售銷售則同比增加3.5%。在2017年上半年,中國內地店鋪凈減少19間,公司繼續透過關閉表現欠佳的店鋪以及于黃金地段開設新店以整合店鋪網絡。
另外有亮點的是,中報顯示,在2017年上半年度,利邦全資擁有的三個國際男士服裝品牌Cerruti1881、Gieves&Hawkes和Kent&Curwen及授權品牌D’URBAN的銷售數量均錄得雙位數增長。若撇除匯率影響,公司在中國內地市場的同店銷售上升8.1%。另外,公司電商平臺收入比2016年同期增長一倍。
佐丹奴:業績“翻身”,拓展內地三四線市場和電商業務
2017年,連續幾年業績下滑的大眾休閑服佐丹奴業績也“翻身”了。2017年11月9日,佐丹奴發布公告稱,集團在2017年第三季度(6-9月)營收達12.40億港元,同比增長達3.6%。其中中國大陸的銷售額達2.81億港元,占總銷售額的22.7%,較上年同期增長4.1%。集團可比較門店銷售額及可比較門店毛利在季內分別增加2.3%及1.5%。截至2017年9月30日,公司在30多個國家經營2370間門店,絕大多數門店位于大中華地區、韓國、東南亞及中東。
佐丹奴三季度的業績延續了集團上半年業績的升勢。佐丹奴2017年中報顯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止6個月,集團期內實現收入26.18億港元,同比上升3.4%,公司股東應占除所得稅后溢利較去年同期上升20.1%至2.45億港元。佐丹奴稱,銷售額增長主要是更佳的定價和商品組合所致。
關于中國內地市場,佐丹奴指出,中國大陸的電商業務保持增長勢頭,各個電商平臺的總銷售額增長26.6%,占中國大陸品牌銷售額比例從2016年同期的12.7%提升至16.2%。實體店數量保持擴張,從2016年6月30日的896間增加到2017年同期的913間,全部為加盟店。集團稱,一直在努力提升加盟商的純利率,且在合并線上及線下物流中心以提升庫存效率后,管理層將繼續對電商業務作出投資。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集團高層稱,未來會加快在中國內地的開店速度,推動加盟商在三四線城市開店,但一二線城市店鋪若仍有盈利空間,就不會關閉。
香港服飾零售企業也在經歷“轉型升級”,內地市場是重要動力
綜觀港股的服飾企業,正如我們開頭所說,數量其實遠比A股要多,但細分開來,有幾種類型:一是內地服飾零售企業在港上市,典型的就是安踏體育、李寧等體育服飾股;另一類則是代工制造企業,典型的就是申洲國際、裕元集團、晶苑國際等;還有一些“殼股”,但主業或部分業務也是和服裝有關;還有一些國際大牌服裝企業也有在港上市,比如普拉達、優衣庫母公司迅銷、以及將要退市的蔻馳等等。除了這些,還有一大類便是本文觀察的主角:香港本土的服飾零售品牌企業了。
很多香港服飾零售企業,第一個直觀的感覺便是“老牌”,即品牌歷史較為悠久,當然這種悠久是相對于內地市場、內地品牌來說的,因此,諸多品牌是有著輝煌歷史的,它們或在香港本地市場有著高速成長的階段,或在內地零售市場現代化起步時有著“降維”般的攻擊威力(一個流行的段子便是黃渤的臺詞“牌子,班尼路”),或在國際市場上打出了名堂,或者有些品牌本身創始人就是外國人,香港人把它拿過來“發揚光大”了。而近年來,隨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隨著內地市場的高速發展以及香港零售市場環境的相對平淡,有些香港服飾零售企業似乎有點跟不上步伐,“慢”了下來。
但是,無論是香港企業還是內地企業,若要持續發展,一個關鍵詞便是“求變”,即所謂的“轉型升級”,根據市場新的需求,來調整發展方向。而對于香港服飾零售企業來說,一大需求動力便是內地市場,如何更好滿足內地消費者需求,如何針對內地消費市場來調整轉型。比如我們上述盤點的幾家企業I.T、寶姿、達芙妮、利邦、佐丹奴等等,它們整體業務或者部分業務這兩年有亮點,都往往與內地市場相關,或更多融入內地市場,或針對內地市場的需求作調整,尋找新的動力。
其實這些企業背后有一串相類似的香港服飾零售企業,比如潮牌集合店企業除了I.T還有包浩斯國際,高端女裝企業除了寶姿還有慕詩國際,女鞋企業除了達芙妮還有萊爾斯丹、高端男裝運營企業除了利邦還有YGM貿易、大眾休閑服飾企業除了佐丹奴還有堡獅龍、真維斯等等。很多香港服飾零售企業其實都有相當響亮的品牌,而且在國際化運營和布局、公司治理架構、零售運營、人才素質和儲備等方面有著相當的優勢和經驗,若能更好地跟內地市場新的需求動力結合起來,或會煥發新的生意和活力,在規模和市值上躍升新的臺階,成長為國際化的服裝品牌巨頭,從而享受新一輪的“春暖花開”的美好時光。
更多精彩報道,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