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運動將成運動品牌新機遇,現在上車很來得及
如果說有什么體育項目能讓運動品牌在未來幾年內保持業績攀升,那大概率就是冰雪運動了。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舉辦、國家政策的支持以及中國這一新興市場向好趨勢的共同推動下,冰雪運動這一體育項目為國內外的眾多運動品牌帶來了曙光。
2016年,國家體育總局發布《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計劃至2025年,中國直接參加冰雪運動的人數超過5000萬,冰雪產業總規模達到10000億元。
3月底,結合我國冰雪運動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針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國家體育總局政策法規司負責人解讀道:未來我們將全力推進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備戰工作;大力普及群眾性冰雪運動,推動冰雪運動四季拓展,努力實現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以青少年冰雪賽事和校園冰雪活動為重點廣泛開展青少年冰雪運動;加快發展冰雪產業,積極培育市場主體,推動冰雪產業集聚區、冰雪產業企業、復合型冰雪旅游基地和冰雪運動中心發展。
4月11日,《2019全球滑雪市場報告》發布,報告顯示,中國是全球唯一快速增長的地區。自2000年以來,中國滑雪人數急劇增長。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成功申辦的推動下,2018年,中國新開業的滑雪場有39家,滑雪場總數量達742家,2018/19雪季總滑雪人次近2000萬。不過,盡管產業規模擴大且前景向好,中國滑雪市場整體水平仍較為低端。
隨著一系列冰雪產業利好局面的顯露,冰雪運動體育項目開始受到運動品牌的重視。近幾年,各大運動品牌在發展電競產業的同時,也逐步加碼冰雪運動。
首先是國外運動品牌借此東風進駐中國市場。去年6月,全球五大冰雪運動裝備生產商之一、法國戶外運動品牌ROSSIGNOL聯合IDG資本,開始謀求拓展中國市場。在中國,ROSSIGNOL更多以“金雞”這一名稱為冬季運動愛好者所認知。品牌方在獲得投資后表示,將會把本輪投資用于發展中國市場,加強在中國的品牌表現,如運營社區、開設旗艦店、發展電商、參與滑雪比賽等。
而國內,首先布局的就是北京2022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官方合作伙伴、國產運動品牌一哥的安踏。
安踏先是于2016年,斥資1.5億元獲得迪桑特(Descente)在中國的獨家經營權。迪桑特是一家來日本運動服裝品牌,以滑雪等冬季運動產品線為主。2018年,迪桑特完成“從無到有”的全線布局,銷售額增長超過200%。接下來,安踏期望迪桑特能借2022年北京冬奧會真正地釋放市場潛力。緊接著,為了快速進入運動品牌高端市場、具有更強大的實力加碼新興運動產業,安踏收購了亞瑪芬體育。后者旗下擁有大量運動戶外品牌,被廣大登山、滑雪愛好者所熟知。
而在其他方面的布局上,安踏成立了“北京冬奧會備戰保障工作室”,并于近日在在廈門揭牌正式投入使用。該實驗室整合了世界冰雪裝備高端原材料,能夠實現冰雪裝備的個性化研發和定制,極大提升各冰雪項目國家集訓隊裝備保障水平。同時,安踏近日在冬奧會雪上項目舉辦城市張家口的張家口經濟開發區第二小學創建了的首家冬奧宣傳教育基地,培養青少年冰雪運動特長。
在安踏之外,其他的國產運動品牌也紛紛加碼冰雪產業。
去年5月,匹克體育宣布已全面收購國際高端戶外運動品牌——奧索卡。奧索卡于1996年進入中國市場,是中國登山隊的合作伙伴。匹克表示,接下來,匹克將瞄準2022北京冬奧會契機,進軍冰雪領域,使奧索卡保持戶外運動的國際領軍品牌地位,進而拓展公司在中高端戶外體育用品的市場占有。
而后,今年3月,以戶外運動見長的國內戶外用品行業第一股探路者舉行分析師會議,考慮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帶來的影響,將對冬季運動核心品類進行重點布局,包括高山線、雪線、徒步越野線等產品線。探路者表示,將加強對滑雪服、滑雪褲等品類自主設計推廣,同時,針對滑雪產品線,會考慮通過投資合作等方式,與其它公司進行日常研發和設計等合作,整合外部資源。
隨著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逐步臨近,運動品牌對于冰雪運動的投資贊助將會不斷增加。更有甚者,有些運動品牌一早便瞄準了冰雪運動市場。例如361°早在2013年便與北歐著名戶外運動品牌One Way Sport開啟戰略合作,進駐專業戶外體育市場。
同時,隨著2022年冬奧會的臨近,國內運動品牌將加快細分品類市場的布局,尤其是在滑雪器材、戶外運動方面。例如,李寧早在去年便將全品類專業運動裝備店作為了重要布局點。
正如我們上面所分析的,無論是政策還是市場,中國都面臨著冰雪運動體育項目增長的爆發性時刻。目前全國的滑雪者有超過1330萬人,超過75%為一次性體驗者,未來推廣空間巨大。同時,運動用品行業、冰雪產業自主品牌較少,核心競爭力不足,這樣的開放性競爭格局,對于眾多入局的運動品牌,將是一個大展身手的好機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