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0億快遞巨頭股價、業績齊創新高:疫情造就還是策略使然?
疫后,國內快遞巨頭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順豐控股,002352.SZ)開啟了“狂飆突進”的模式。
在上半年業績創歷史最佳的利好刺激下,8月26日,順豐控股股價漲停,并創下歷史新高,總市值達3655億元。
“順豐今年上半年的業績超出了市場預期,各板塊業務表現較為突出。”一位快遞行業分析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順豐控股各業務板塊中,經濟件業務上半年收入已經接近2018年全年的水平,表明該公司的“下沉”策略已見效果。
然而,業務全面爆發的順豐控股,將面對的是一個由電商巨頭“攪動”的快遞行業競爭新階段。尤其是電商件快遞市場短期的激烈競爭,仍在促使行業競爭格局持續演變。
對于順豐控股而言,則需要不斷優化快遞網絡,從而在業務量高速增長下兼顧時效并充分發揮規模效益,維持業績的高速增長。
電商件翻倍式增長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國內快遞行業運行遭遇一定程度的沖擊。據國家郵政局的統計數據,我國快遞行業今年1至6月份實現收入3823.8億元,同比增長12.6%;快遞業務量規模達338.8億件,同比增長22.1%。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速雙雙有所下滑。
但順豐控股逆勢高速增長。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順豐控股實現營業收入711.29億元,同比增長42.0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7.62億元,同比增長21.35%。縱向對比來看,順豐控股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已經超過2016年和2017年的年度數據。
而在業務量方面,該公司上半年完成業務量36.55億票,同比增長81.27%。這一增速顯著超過行業平均水平,受此影響,順豐控股上半年的市場份額達10.79%,較去年年末增加了3.18個百分點。
順豐控股目前的主營業務由七大板塊構成:時效件業務、經濟件業務、快運業務、冷運及醫藥業務、同城急送業務、國際業務以及供應鏈業務。
從業務占比上看,時效件和經濟件這兩大傳統業務依然是“重頭戲”——上半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19.62億元、201.8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42%、76.12%,直接帶動了整體營業收入的提升。
實際上,今年襲來的疫情在給國內快遞行業帶來負面影響之時,也給“準備者”留下了機遇。
順豐控股時效件業務的表現便能說明這一點。
作為該公司的“看家本領”,以定位中高端商務件起家的順豐控股近些年來在時效件業務上遭遇瓶頸。2019年,順豐控股時效件業務收入增速降至個位數。
然而,疫情帶動重塑高端消費線上渠道,推動順豐控股的中高端時效件重新打開增長空間。方正證券分析認為,順豐控股時效件得以延續2019年下半年的增長態勢,主要系消費升級以及疫情加速電商滲透,高端消費線上化趨勢開始顯現,公司大力開拓電商市場所致。
與此同時,在“下沉”策略的實施下,電商件也成為順豐控股市場份額提升的主要驅動力。
“市場份額停滯不前一度成為順豐控股近些年來的‘煩惱’,為此,該公司去年調整產品策略,推出了針對電商件市場及客戶的特惠專配新產品。”前述分析人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目前的財報數據上看,效果不錯。
2019年是順豐控股業務量與市占率快速修復的一年。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去年順豐控股逐月的業務量發現,隨著該公司去年5月份推出特惠專配產品,其下半年的業績量增速顯著。去年全年,順豐控股依靠特惠產品的拉動,其市占率避免落入萎縮的境地。
而電商件業務在今年上半年繼續放量。由于順豐控股春節不停工以及快速復工,該公司抓住了疫情期間防疫物資以及網購需求的機遇,帶動經濟件釋放規模效益。財報顯示,順豐控股今年上半年經濟件的業務量同比增長240.86%。
“下沉”后的戰斗已經打響
“下沉”策略使得順豐控股改變了過去幾年提升市占率的乏力狀態。但如今,隨著國內快遞行業與上游電商領域的“綁定”不斷加深,順豐控股所面對的競爭已非快遞企業之間的純粹市場競爭。
近期,京東與申通快遞暫停合作一事使得業內意識到這是行業競爭背景下“偶然中的必然”。國信證券分析認為,隨著電商市場發展逐步成熟,電商巨頭的競爭已經逐步延伸至與電商息息相關的物流行業,尤其是快遞板塊。
然而,快遞企業對電商平臺依附性增強的趨勢似乎不可避免。一方面,電商向三、四線城市和農村滲透,快遞企業的增量空間依舊需要依靠電商平臺打開;另一方面,部分快遞企業經營模式同質化下,規模或成本差距尚未拉開,尤其是“通達系”快遞企業,在激烈的中低端電商快遞市場中,競爭格局的真正優化還有待時日。
在此背景下,加入中低端電商件領域爭奪戰的順豐控股,短期內勢必需要面臨較為殘酷的競爭。
“這種競爭的殘酷或將體現在,一旦‘價格’激烈波動,順豐控股將面臨因直營模式所帶來的成本端壓力。”前述快遞行業分析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除了擔憂價格因素外,高速增長的業務量也將考驗干線、網絡等基礎設施的承載力。對此,安信證券也曾預計,“順豐控股未來或將繼續加大電商件資源投入,資本開支將帶來折舊、運營成本增加。”
事實上,順豐控股今年上半年的單票收入也表明,電商件的涌入加速單票收入的下滑。財報顯示,順豐控股特惠專配產品的單票收入范圍為5元至7元,遠低于時效產品。而受特惠專配產品業務量的快速增長,該公司上半年單票收入18.39元,同比減少22.14%,下降較為顯著。
此外,產品“下沉”的順豐控股也要面臨盈利能力“損失”的風險。毛利率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該公司毛利率為18.65%,較去年同期減少了1.17個百分點。
所幸的是,順豐控股當下正在加大技術投入,提升管理效率,并降低費用率,以緩解成本壓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