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分析:棉價出現“內高外低”套利情況

當前國內外棉花供需情況如何?
本年度全球棉花呈現供大于求的格局,2022/23年度全球棉花產量預期值2533萬噸,全球棉花消費量預期值2387萬噸,產量超過消費量146萬噸,供應端壓力較大。全球棉花進口量預期值825萬噸,同比也有較大幅下降。
2022/23年度國內棉花整體是供過于求格局。其中新疆棉花產量創出歷史最高水平,按照新疆棉已加工量估算,估計2022/23年度棉花產量在624萬噸,較前一年增加約90萬噸。消費則受疫情影響,整個產業鏈呈現主動去庫存格局。當年度棉花進口量估計不足140萬噸,比去年減少30萬噸。
當前國內棉花供應高峰已過,棉花商業庫存已進入下降通道,按照季節性規律,棉花商業庫存會持續下降,在9月達到年內最低值。需求端,國內棉花長時間處預期強于現實狀態,需求改善仍需一定時間。進出口方面,截至目前本年度棉花進口量一直維持在較低水平,3月、4月紡織品及服裝出口數據超預期好轉,但預計出口數據好轉可持續性較弱。
據有關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國內棉花商業庫存為507萬噸,為近年同期最高。隨著國內外棉花價差扭轉,進口棉在價格方面開始具備吸引力。截至上周,國內328棉花價格指數與1%關稅下進口棉價格指數的價差為750元/噸;與滑準稅下進口棉價格指數的價差為600元/噸。
國產棉和進口棉雙保障下供給十分充足。目前,國內棉花工業庫存接近70萬噸,下游補庫需求放緩;且隨著鄭棉走高及季節性消費淡季到來,下游補庫積極性進一步下降。
2023/24年度,預期國內棉花平衡表整體呈現去庫存格局。整體呈現產量下降、消費弱復蘇格局。供需平衡表較2022/23年度有明細改善,其中預期產量明細減少,消費持平或略有增加。不考慮國家輪儲政策,市場可流通庫存會出現下降。預期棉花進口將略有增加。
本年度的種植面積情況怎樣?
據中國棉花協會,預計本年度我國新棉種植面積為4148.9萬畝,同比去年下降7.8%,其中新疆地區植棉面積為3725萬畝,同比去年下降1.6%。本年度新棉種植面積下降已成定局,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新棉產量的下降,預計2023/24年度我國新棉產量至少下降10%至600萬噸以下,棉花供應端壓力會大幅緩解。
目前新疆產量減少的預期已大部分被市場交易,但惡劣天氣對產量的具體影響,還需要在新疆實地調研后才有定論,若被證明天氣影響沒有那么大,市場會主要交易預期差。當然,如果未來天氣表現持續不佳,市場會繼續交易天氣這個變量。
目前市場也關注下游消費情況。清明節以來,下游棉紡市場理論上應進入傳統淡季。但今年下游家紡類的酒店布草需求表現較好,更多表現為淡季不淡。紡紗廠維持高開機率和低庫存水平,也支持市場對價格的進一步上漲。隨著下游訂單進入階段性尾聲,需求因素有可能成為抑制棉價上漲的因素,這一點也需要注意。
對于棉花后市,本年度棉花供需狀況已十分明確,本年度故事已基本結束,當前市場交易對于棉花新年度的預期。棉花進入到振蕩調整階段,上周末USDA5月報告對2023/24年度的展望較為樂觀,鄭棉主力合約止跌回調。USDA報告中,預計2023/24年度全球棉花產量同比基本持平,但是中國棉花產量同比大幅下降;全球棉花國內消費及進出口需求同比漲幅較大,中國棉花消費改善預期也較為強烈。長期來看,我國棉花基本面呈現供應下降,需求好轉的格局,基本面對鄭棉價格支撐較強,對鄭棉長期看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從近期國內經濟數據來看,當前消費改善的底部支撐較弱,需求改善或將需要較長時間。
今年棉花市場整體定義為振蕩但底部抬升,但距離預期的最高點還有一段距離。未來棉市主要矛盾是看支持棉價上漲因素占據主導,還是抑制棉價上漲因素占據主導。目前看,抑制棉價上漲第一個因素已出現,就是買外拋內的套利力量。由于國內棉價持續上漲,目前內外加差已由“內低外高”轉向“內高外低”。這樣的內外棉花價差關系支持未來更多的國外棉花及棉紗到中國來,對國內棉價產生一定抑制作用。
今年棉花種植面積下降對棉花產量預期有較大影響。據最新美農報告顯示,2023/24年度中國棉花產量預估為2750萬包,同比下降320萬包,整體供需較本年度收緊,棉價重心上移是大概率事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