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康國際打造“長青品牌” 推進智能制造
奧康鞋業這是邁出突圍“新步伐”了?
2017年是鞋業市場充滿挑戰的一年。總體而言,國內鞋業市場仍保持國外品牌占據高端市場、港臺合資品牌及少部分國內品牌占據中檔市場、眾多國內中小廠商占據低檔市場的局面。但隨著網上零售與移動互聯網的持續發展,新型品牌與商業模式的快速崛起,占據中檔市場的企業原先積累的品牌溢價與線下渠道優勢日趨減弱。關店潮、同店銷售下滑、利潤下降、客流量轉移更成為大多數鞋類企業共同的面臨危機。在這種局面下,浙江奧康鞋業股份有限公司通過積極布局線上線下全渠道零售終端、打造不同品牌、精準定位細分市場、發展“粉絲經濟”、打造智能門店等方式,邁出了突圍的“新步伐”。
4月26日,浙江奧康鞋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2017年年度報告,報告指出,奧康鞋業2017年營業收入同比上漲了0.36%,在行業整體不景氣的情況下實屬不易。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減少了25.8%,總資產減少了3.81%。2017年銷售費用總額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為16.62%,比上年同期增長19.93%。其中,職工薪酬、攤銷與折舊費用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加快了集合店的拓展速度,導致終端營銷費用增加;傭金及團購服務費增加38.14%,主要是公司2017年團購銷售及電商傭金增加所致;另外,廣告費增長了59.48%。
奧康鞋業2017年度報告顯示:公司線上主要銷售渠道有淘寶、天貓、京東、唯品會等第三方平臺以及公司自建網絡商城、微信商店。2017年線上銷售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13.06%。此外,2017年,奧康鞋業華東物流中心正式啟動,實現了從入庫、補貨、揀選、分撥到出庫的全流程智能化,極大地縮短了貨物出庫時間,加快線上線下一體化進程。
線下布局方面,憑借積累多年的銷售與運營經驗,奧康鞋業也意識到,在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不同區域的渠道發展差異需采取不同策略。從區域消費與發展趨勢來看,一線、新一線與二線城市經濟與消費發展較為平穩,消費者對新興事物的接受程度與消費能力較高。中西部地區三四線城市近年來消費增速較快,購物中心渠道下沉得到較快發展,奧康公司正通過與大型綜合商業體開發商的穩固合作,積極拓展此類市場的購物中心渠道。
2017年,奧康鞋業通過與萬達、華潤等品牌商業地產商的戰略合作,加快了入駐商業地產渠道的步伐,逐步完善了渠道布局。截至報告期末,分布在全國各地的終端門店為3086家,終端營運能力逐漸得到提升。奧康方面表示,2018年將繼續堅守“大店策略”,穩固拓展面積大、形象好、服務優的集合店鋪。
打造“長青品牌”和“時尚平臺”
2015年8月,奧康發布公告稱,與廣州市凱捷商業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后者為美國鞋類品牌斯凱奇在中國總經銷商。但是從收入上看,2016年奧康和康龍雖然閉店最多,仍然占據了大部分營業收入,分別是21.11億元和4.46億元,而斯凱奇則被歸為其他品牌中,其他品牌收入為2.06億元,同比下降了5.72%。
2016年初,奧康鞋業對外發布“干好一三五,實現兩翻番”新戰略。根據新戰略規劃,奧康將旗下品牌歸為“長青品牌”和“時尚平臺”兩大平臺,其中,奧康、康龍品牌劃入“長青品牌”,斯凱奇、INTERSPOERT等品牌被歸為“時尚平臺”,以期通過平臺劃分來聚焦各自細分市場。其中奧康品牌致力于為25~35歲的目標客戶群提供中高端商務時尚產品,價格集中在299~699元之間;康龍品牌更多是凸顯時尚休閑,以年輕消費群體為主力,主要產品價格集中在399~599元之間;斯凱奇品牌產品覆蓋3歲以上兒童及成人,包括運動鞋、服飾、配套產品等,主要價格為399~899元。公司各品牌定位清晰,準確,且各品牌產品間能夠互相補充,滿足不同消費者的消費需求。
此外,奧康鞋業圍繞“粉絲經濟”發展目標,通過借助信息化系統,提升了會員管理的深度,進一步挖掘客戶的消費偏好和消費需求,實現個性化的精準營銷,2017年在全國區域市場開展會員營銷活動27場,提高了消費者的品牌認知度和消費黏性。
拓展海外市場推進智能制造
近年來,奧康鞋業在產品、品牌、渠道上全面發力,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提前為激烈的競爭做好了準備。奧康鞋業近日發布的2017年董事會經營評述指出,奧康鞋業現有渠道覆蓋街邊店、百貨商場、購物中心、第三方主流電商及自建電商平臺,國內線下門店3086家。同時公司繼續在海外市場加大拓展力度,已分別在越南、印度、科威特等國家開設終端網絡。
奧康方面表示,2018年,奧康鞋業將圍繞“打造卓越的鞋業生態系統”這一中長期戰略發展目標,積極推進戰略轉型和戰略落地,主要做好以下五個方面工作:加強自主創新,提升研發能力;打造智能車間,提升生產效率;改進營銷方式,促進庫存消化;打通線上線下,實現全渠道營銷;更新門店建設,提升購物體驗。此外,2018年,奧康鞋業還將通過積極探索C2M模式,打造線下智慧門店,通過引入云貨架、人臉身份識別、RFID識別系統等技術,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務與體驗。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