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das、Nike等運動巨頭疫情危機
3月11日晚,Adidas 披露2019年度財報,在財報中首次公布了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市場的影響。自1月25日中國春節至2月底,Adidas 在大中華區的收入較去年同期驟減約85%。
Adidas 在中國擁有約1.2萬家門店,大多數為特許經營店,有近500家直營店。而全球有1300多家直營店。接近1/5的產品由中國工廠生產。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沖擊,2020財年一季度,Adidas 大中華市場的銷售額將減少8億至10億歐元,經營利潤減少4億至5億歐元。此前,2019財年,Adidas 營收達到了236.4歐元。
伴隨著中國疫情得到初步控制,Adidas 中國門店和物流倉庫已逐漸恢復營業,消費者流量在緩慢回升,全球采購環節尚未受到波及。為了防止市場上產品積壓,Adidas 在2月份暫停向所有批發商發貨,并有可能從批發商手中回收庫存,待今年晚些時候在直營店重新出售。
戰場轉移至海外。上周二,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Adidas 宣布,暫時關閉歐洲和北美的Adidas 及Reebok 門店,歐洲門店于3月18日至29日關閉,美國和加拿大門店則于3月17日至29日關閉。
另一運動巨頭Nike 于3月15日宣布關閉美國所有線下零售門店,計劃恢復日期為3月27日。Nike 在加拿大、西歐、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零售門店從當地時間3月16日開始關閉,至少持續至3月27日。中國、韓國和日本以及其他地區的零售門店則繼續營業。Nike 表示,消費者可以通過官網和Nike App購物。在此期間,受影響的員工仍將發放全額工資。Nike 鼓勵員工在家工作、錯開工作時間、保持社交距離,以及采取額外的安全和清潔措施。
盡管Nike 過去10年大力發展國際市場,但它仍非常倚重美國的業務,2019年Nike 約有40%的銷售額來自美國市場,高于Adidas,其次是EMEA(歐洲,中東和非洲),銷售占比為25%。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底,Nike 在美國地區有384家的零售門店,在全球有超過750家的店鋪。
從2月中旬到3月10日,Nike 在全球的銷售額同比下降約21%。美國投資銀行Cowen發布的報告指出,Nike 集團截至今年5月底的第四季度銷售額將下降約34%,受損幅度約為35億美元。研究機構Woozle Research則估計,在未來的半年內,Nike 營收可能損失超過55億美元。此前,2019財年,Nike 的全球銷售額為391億美元。
隨著歐洲杯取消,各種體育賽事延期,Adidas 和Nike 的運動品銷售主戰場元氣大傷。美股接連熔斷則讓兩大巨頭連續受到重創。
熔斷當天,Adidas 最低下垂至91美金收盤,對比1月176.36美金的高位,Adidas失去約338億美金的市值。Nike 股價在過去一個月內從103美元跌至68美元,今年以來總市值縮水約三分之一。
同樣的情況,發生在Under Armour、Puma、New balance等運動零售商身上。Puma曾表示未來數周、數月的情勢難以預測,因此目前無法量化疫情對全年營收和獲利的沖擊。
這種震蕩效應連鎖反應到了供應鏈端。
Nike、Adidas 在中國主要經銷商及分銷商寶勝國際遭遇了進入2020年以來最差的業績。
寶勝國際發布的2020年2月份業績快報顯示,公司綜合經營收益凈額約為3.08億元,同比下降82.32%。截至2020年2月29日止的今年前兩個月,公司實現綜合累計經營收入34.33億元,同比下降19.22%。今年1月初以來,寶勝國際股價已經跌去31%。
豐泰為Nike鞋類主要供應商,目前位于中國的9家子公司皆已陸續復工。但受疫情影響,可能出現斷料危機。
臺灣寶成國際集團是全球品牌運動鞋與休閑鞋營業額最大的集團,為Nike、Adidas、New Balance、Asics、Timberland、Converse等國際知名品牌設計制造及生產,年生產超過一億七千萬雙運動鞋,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15%。寶成稱生產基地早就轉移至越南等地,但原物料塑膠、皮革,還是得跟中國大陸進口。寶成在大陸的產量占比13%。目前除中國除湖北廠區外,皆已大致恢復運作。
疫情發展帶來的銷售重創讓人不免將國際品牌與國內廠商做橫向對比。
疫情發生后,以安踏、李寧、特步、361°等為主的國產品牌商,由于零售門店營業承壓,紛紛發力線上銷售平臺,以折扣優惠等方式促銷。通過在直播平臺發力,帶動線上銷售。發動員工們臨時充當“微商”角色,在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臺發布產品及優惠信息,作為疫情期間的應對舉措。
某國產服裝品牌的員工表示公司在疫情發生后及時加大了線上布局,為了提高線上銷量,要求每一名員工每天都要在朋友圈轉發產品的配圖,不得分組展示,銷售人員以天、周和月匯報線上的銷售額。
此前國際品牌一直以線下渠道的銷售為主導,目前來看,2020年上半年體育品牌生產和銷售遭遇損失已無法避免。未來以Adidas、Nike 為代表的國際品牌應該加大對線上業務的投入,在數字化領域做出更大的改變。
來源:TOP HER 作者:敬師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