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各種“雷”層出不窮 今年的“違約潮”或提前來臨
91只債券爆雷!涉及金額近500億!民企債接連違約,銀行收緊信貸門檻
進入7月已經有9只債券違約,若將時間拉長至年初,債券違約數量則增至91只,涉及金額高達492.9億元。
滬上一家大型公募基金的負責人表示:
“近日我們公司又對所持有的債券進行了一波‘排雷’,估計不止我們公司,應該整個行業近期情況差不多,違約事件不斷增加。
從以往經驗來看,年底往往是更加集中。現在要提前預防,避免到時措手不及。”
違約潮似乎有提前來臨的跡象。
500億民營巨頭資金鏈崩塌
近期,紹興一家總資產規模達到500億元人民幣的民營巨頭精功集團被爆債券違約,違約規模達到21億!
精功集團的前身便是紹興經編機械總廠,這家靠做經編機起家的民營企業最輝煌的時候曾登上“中國民營企業500強”。
目前,精功集團旗下產業包括:鋼結構建筑、裝備制造(碳纖維裝備、紡織專用裝備、機器人智能裝備、精密制造等)、紹興黃酒、新材料、通用航空五大主導產業和大數據等。
7月17日,超短融違約后的精功集團再度公告稱,截至7月16日,公司及合并范圍內子公司到期未清償的債務金額合計21.07億元。除了這筆10億元的超短融外,還有超過10億元的未清償金融機構債務。
最新發布的財務報表顯示,截止2018年9月30日,精功集團合并計算的總資產規模高達541.02億元,然而負債規模也高達365.5億元,總資產負債率達67.55%。
受此影響,精工集團旗下三家上市公司的股價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
最近,一天之內4期債券違約的“盛況”又將民營企業的信用風險推向高潮。7月15日,“18精功SCP003”“15中城建MTN001”“17康得新MTN002”“17勝通MTN001”4只債券同時宣告違約。4只債券規模合計43億元,其中精功集團為首次違約,這也把民營企業的信用風險推上風口浪尖。事實上,今年較以往確實出現了更多大型知名民營企業違約的情況,這其中暗藏的風險值得關注。
民營企業頻現雷區,資本寒冬里的困境
今年的“違約潮”似乎來的有點早有點多。
根據同花順統計,今年以來已經有91只債券違約,涉及金額高達492.9億元。
事實上,類似精功集團這樣,集團公司旗下控股上市公司,而集團公司出現違約的案例并不少見。此前億陽集團、新光集團等,均是如此。
海通證券姜超在研報中指出:
今年民企債券違約仍甚,新增的24家違約主體中,民營企業共有21家,占違約主體數的87.5%,較去年的82%進一步提高,共涉及債券余額469億元。
民企實際控制人風險頻發。僅7月以來,A股市場已有4家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被有關機關刑事拘留或批準逮捕。
實控人風險主要體現在實控人對企業再融資有顯著影響。另外事前實控人可能利用職權便利“掏空”公司,例如大股東資金占用問題,事后影響后續項目推進。
上市公司財務真實性廣受質疑。
近期,康得新(002450)、康美藥業(600518)以及近期承興國際事件,引起市場對公司財務真實性以及供應鏈金融領域風險的擔憂。2018年企業財務真實性有所惡化,2018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審計結果為非標意見的占比同比上升2.84個百分點。2018年末信用債發行人中18年年報被出具非標審計意見的同比增加21家。
頻頻違約讓機構投資者噤若寒蟬。
華南一家大型私募的基金經理張林說道:“現在民企的信用債已經不敢高比例持有,希望通過分散投資降低風險。以前債券違約的情況較少,機構踩上屬于不幸,但是從去年開始爆雷事件此起彼伏,踩中的概率大大增加。想要避雷,一是要加強信用基礎研究工作,對行業和主體要有長期密切的跟蹤;其次則是通過控制倉位。”
不過張林表示,有些風險可以通過調研防范,有些則很難。“比如董事長猥褻這樣的事件,不可能在調研范圍內,有時候運氣也很重要。”
供應鏈金融投放“波折”
據多方了解,在去年相關部門鼓勵銀行加大民企信貸投放后,不少銀行都增加了民企供應鏈金融貸款投放額度。
“畢竟,供應鏈金融業務講究信息流、商品流、現金流合一,銀行也是根據民企提供的發票與合同單據給予放款,相對壞賬風險比較低。”
一位業務主管向記者透露,為了進一步控制供應鏈金融壞賬風險,他們還要求產業鏈上下游民企將相關賬戶注冊在自己銀行旗下,從而形成一個資金閉環,讓銀行能及時了解供應鏈放貸資金流向,避免資金被挪用。
他直言,這也是過去一段時間他所在銀行供應鏈金融信貸壞賬持續保持在較低水準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今分行突然要求自查民企供應鏈金融業務貿易背景真實性,甚至叫停了部分已獲批的業務,一下子讓我有點措手不及。”
他感慨說。部分民企直接找他抱怨——是不是銀行又開始抽貸了?
多位江浙地區民企負責人向記者直言,此舉對當前民企資金鏈的沖擊相當大——由于經濟增速放緩與中美貿易摩擦不確定性增加,目前他們外貿業務與內銷業務的收款賬期被拉長至3-6個月(其間海外買家還提出針對中美貿易摩擦新進展要重新核價),因此他們只能通過供應鏈金融貸款支付上游原材料采購費用與部分日常經營開支,一旦供應鏈金融貸款被“叫停”或暫緩放款,他們可能面臨更大的資金周轉問題。
“我們內部初步估算,若供應鏈金融暫緩放款,我們只能再度找民間借貸解決資金周轉問題,相應的年化利息成本要比銀行高出15個百分點,但我們產品凈利潤率不到7%,等于做一單虧一單。”一家江浙地區工程機械制造出口企業家向記者直言。目前他們已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帶齊發票、采購合同等相關資料,希望銀行能盡早恢復供應鏈金融放款。
但他表示,目前相關進展并不快,一方面是銀行風控部門會逐筆核查供應鏈金融放款的貿易背景真實性,另一方面銀行合規部也在調查銀行員工在整個業務操作流程的規范性,比如是否面簽,相關合同簽訂人是否存在“一個姓名,兩個人物”(有人冒名頂替)等違規操作現象,以防范民企摻入虛假合同套取供應鏈金融貸款以償還其他債務或貸款,將風險最終留給銀行。
“如今我最擔心的是,如果貸款投放門檻被收緊,下半年我們針對民企的放貸指標很可能難以完成。”上述業務主管指出。
謹防這些企業:質押率超90%、巨額債務
據wind數據統計,2019年新增債務違約主體已達21家,其中有4家公司(包括精功集團、騰邦集團、中信國安、三胞集團),均在違約之時出現了所持上司公司股份高比例質押、以及被司法凍結及輪候凍結的情況。
實際上,在企業出現所持旗下上市公司股份高比例質押的情況時,通常意味著企業融資能力趨近極限,一旦面臨債務集中償付壓力,則違約風險較大。

圖片來源:信達證券研究所
信達證券梳理了存在高質押率狀況的已違約債券主體列表,并進一步整理了所持上市公司股份質押率超過90%的存量債公司列表,供市場參考。
(部分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全球紡織網綜合整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