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同仁堂狀告天津同仁堂侵權 IPO關鍵期陷侵權訴訟 天津同仁堂稱前身可追溯清朝
A股市場是否能有兩家同仁堂?未等答案出爐,北京同仁堂已經果斷出擊。
近日,天津同仁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津同仁堂”)遭到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同仁堂”)狀告侵權,雙方就品牌商標所屬問題分別發聲,同仁堂品牌之爭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不過,天津同仁堂正在沖刺IPO階段,這意味著,此次商標侵權糾紛案的最終結果將對其上市產生重大影響。
兩個老字號的品牌之爭
8月13日,北京同仁堂發文稱,已對天津同仁堂提起訴訟,控告其侵害了自身的注冊商標專用權,并構成不正當競爭。這份聲明措辭嚴厲,火藥味頗濃。
“同仁堂集團是‘同仁堂’字號的唯一合法承繼者,是‘同仁堂’商標的唯一合法持有人。任何未經許可擅自對同仁堂商標字號的使用、仿冒、混淆等行為,均構成侵權和不正當競爭。”
并且,“天津同仁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同仁堂集團不具有同源關系,不是同仁堂集團的子企業或分支機構,也不具有任何關聯關系。天津同仁堂未經許可擅自使用與同仁堂集團‘同仁堂’文字和‘同仁堂’注冊商標高度近似的侵權標識,并通過企業名稱文字突出使用、虛假宣傳等方式引起混淆,侵害了同仁堂集團注冊商標專用權等權利,并構成不正當競爭,同仁堂集團有權通過法律途徑追究其責任,維護自身權益,目前已向法院提起訴訟。”北京同仁堂表示。
針對北京同仁堂的“控訴”,天津同仁堂也發布了強硬的聲明。8月24日,天津同仁堂發布聲明回應:公司前身可追溯至清朝時期,歷史上曾使用京都同仁堂張家老藥鋪、京同仁堂和記、天津同仁堂制藥廠等名稱開展藥品經營活動。
天津同仁堂稱,“天津同仁堂的企業名稱、字號和商標等均系合法取得,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毋庸置疑。知識產權是天津同仁堂核心利益所在,對于任何隱瞞、割裂歷史事實,混淆視聽,侵害天津同仁堂權益的行為,天津同仁堂必將采取一切合法措施堅決捍衛自身的合法權益!”
再次IPO瞄準創業板
“同仁堂”是家喻戶曉的中藥老字號,實際上,市場上存在多個同仁堂。除了正統的北京同仁堂外,還有天津同仁堂、南京同仁堂、成都同仁堂等。
天津同仁堂前身起源于清朝時期的張家老藥鋪,歷史上曾使用京都同仁堂張家老藥鋪、天津京同仁堂和記、天津市同仁堂制藥廠、天津市先鋒中藥廠、天津市第四中藥廠、天津同仁堂制藥廠等名稱開展藥品經營活動。
從官方評定稱號來看,天津同仁堂也是被認可的老字號。2006年,商務部認定天津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注冊商標:太陽)為首批“中華老字號”。2019年,國家工信部評定天津同仁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第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天津同仁堂注冊并使用的“太陽”商標于2012年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雖品牌名稱接近、主營業務相近(都包含“中成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但無論是企業性質、資本運作還是營收規模,兩家公司已經大不相同。
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由北京國資委完全控股的一家國有企業,旗下有多家子公司,其中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600085.SH)為A股上市公司,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01666.HK)和北京同仁堂國藥有限公司(08138.HK)為港股上市公司。
而天津同仁堂則經歷了從國有企業改制為民營企業的過程。截至招股書簽署日,張彥森家族實際控制了天津同仁堂60%的股權。除此之外,麗珠集團擁有40%股權,是公司第二大股東。值得注意的是,張彥森家族也是天津另一老字號——狗不理包子的實控人。
天津同仁堂很早就在考慮登陸資本市場。2016年,天津同仁堂便計劃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并于2018年4月正式提交招股書。不過2021年1月26日,天津同仁堂撤回招股書。本次IPO天津同仁堂選擇了創業板。6月28日,創業板正式受理天津同仁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津同仁”)的上市申請。
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0年,天津同仁堂營業收入分別為6.66億元、7.44億元、8.18億元,年復合增速為10.87%;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43億元、1.51億元、1.61億元,年復合增速為6.15%。
截至招股書披露日,天津同仁堂擁有114個藥品批準文號,32種藥品被列入國家醫保目錄,11種藥品被列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公司目前仍存在產品銷售集中度高,藥品更新慢,研發投入低等問題。
公司目前營業收入主要來源于腎炎康復片、血府逐瘀膠囊和脈管復康片這三種產品,三者合計收入占總營收的80%以上,且報告期內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其中,腎炎康復片(1999年-2013年)、脈管復康片(2004年-2018年)曾被評為中藥二級保護品種,但現在均已過期。
報告期內,天津同仁堂在藥品研發方面的投入占營收比例在3%左右,研發費用率整體偏低,研發投入不足,藥品迭代慢,天津同仁堂目前正在積極聚焦循證醫學及中藥二次開發,但營收高度依賴少數產品的局面短期恐怕難有大的改觀。
涉訴或使其IPO受影響
不過對天津同仁堂來說,在IPO階段遭到北京同仁堂起訴,本次訴訟結果顯然將對其IPO的進程產生重大影響。
“至少,天津同仁堂需要解決訴訟后才能繼續IPO。”某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招股書顯示,天津同仁堂至今注冊商標共計122項,雖然其企業名稱中也包含“同仁堂”,但其注冊商標中沒有一項以“同仁堂”為名稱,而僅有部分商標名稱為“津同仁”,且這部分商標與同仁堂集團注冊的名稱為“同仁堂”的商標具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按照《商標法》的精神,同仁堂集團對其注冊的商標享有獨占、排他的權利,商標專用權人有權禁止他人以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在相同或者類似的商品上注冊。我國《商標法》第五十七條第二項規定,“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
有法律界人士表示,兩者主營業務均包含中成藥,一旦法院認定二者商標相似,并且這些相似的商標會引起消費者的混淆,那天津同仁堂就有可能構成侵權。
根據證監會2019年發布的《首發業務若干問題解答》(二)問題15的規定,“對發行人業務經營或收入實現有重大影響的商標、專利、專有技術以及特許經營權等重要資產或技術存在重大糾紛或訴訟,已經或者未來將對發行人財務狀況或經營成果產生重大影響”,屬于存在對發行人持續經營能力構成重大不利影響的情形。
盡管“同仁堂”品牌之爭尚未有定論,但無論如何,陷入這場糾紛之中必定會對天津同仁堂的上市之路產生重大影響。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