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信源詭異二律背反:安全管理廠商埋植財務bug
這是一個不為人所知而又令人震驚的秘密。
號稱是國內終端安全管理領域龍頭企業的北信源(300352.SZ),財務報告中埋藏了重大隱患。
2021年半年報顯示,北信源實現營收3.39億元,凈利潤3284.75萬元,分別同比增長27.99%和6.49%。
但從財務指標來看,北信源的盈利質量堪憂,同期經營活動現金凈額為-1.7億元,為上市以來表現最糟糕的。
“經營性現金凈額是衡量一家企業實際現金盈利能力的指標,該指標大幅度小于同期凈利潤,甚至是負數,就要高度關注應收款質量。”一位注冊會計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沒有現金支撐的凈利潤,是紙上富貴。”
但與此相對應,北信源同期存貨達到3.68億元,應收賬款高達11.89億元,均創下了歷史新高。
“公司已經在加大應收賬款的催收力度,情況進展不錯,今年應該會在年報中披露。”北信源相關人士8月31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應收賬款激增383.33%
北信源上半年應收賬款是其營收的3.51倍,潛在的風險系數正在提高。
事實上,北信源已經受累不斷增多的應收賬款。
在今年半年報中,北信源計提信用減值損失4782.23萬元。
北信源稱,本次計提的信用減值損失將分別減少公司半年度合并報表凈利潤和所有者權益各4064.9萬元。
“應收賬款是按照會計準則計提的,計提不見得是收不回來。”前述北信源相關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但在2021年半年報中,北信源同時核銷了無法收回的應收賬款407.44萬元。北信源稱,核銷的應收賬款已于以前年度計提相關壞賬準備。
北信源的應收賬款增長之快,令人咋舌。
定期報告顯示,2013年,北信源應收賬款為2.46億元,今年上半年達到11.89億元,增長幅度高達383.33%。
但與2013年相比,今年上半年北信源的營收為3.39億元,收入規模僅僅增長了48.68%,營業收入的增速與應收賬款增速明顯不匹配。
更加直觀的對比是,北信源2013年2.28億元的營收獲得6779.12萬元凈利潤,今年上半年3.39億元的營收卻僅實現凈利潤3284.75萬元。
而北信源的盈利水平在2017年達到9145.2萬元的高峰,2018年小幅下降,但之后出現了高臺跳水。
2019年和2020年,北信源分別實現凈利潤2238.42萬元與2573.97萬元,不僅創造了2012年上市以來的最低洼地,而且盈利只與上市前的2009年相當。
顯然,北信源的盈利能力和經營收益質量明顯在持續惡化。
蹊蹺的是,雖然北信源2019年和2020年經營陷入低潮,但前3個季度的盈利水平相當可觀,并且都是3個季度同比連續增長。而到了第四季度,其凈利潤規模竟大幅銳減。
2019年,北信源凈利潤從前三季度的6119.68萬元減少至全年的2238.42萬元;2020年,北信源凈利潤從前三季度的7108.64萬元縮減至全年的2573.97萬元。
“年度業績低于前3個季度,很可能是公司自我調節的結果。”前述注冊會計師認為,“一般來說,上市公司的一季報、半年報和三季報,都不需要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只有年報需審計并出具審計意見。”
銷售費用侵蝕盈利
北信源2019年和2020年凈利潤斷崖式“回歸”,與應收賬款息息相關。
公司公告顯示,2019年,北信源計提應收賬款壞賬準備1.26億元,核銷應收賬款2709.21萬元;2020年,計提信用減值損失9928.94萬元,核銷無法收回的應收賬款765.07萬元。
“公司不是一手交貨一手交錢的銷售模式,是定制化的項目,要根據項目進度分期按批回款,反映出來的應收賬款會大一些,這是行業的特點。”前述北信源相關人士如此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釋。
但北信源除了背負沉重的應收賬款包袱,畸高的銷售費用也令人大跌眼鏡,并且直接侵蝕了盈利。
年報資料顯示,2019年,北信源銷售費用為1.43億元,同比增長35.42%,占營收的比重高達19.74%,其中業務招待費達到1081.25萬元。
對此,年審會計師核查認為,北信源2019年銷售費用較上年的大幅增長,主要是由于公司技術服務費、咨詢費、廣告宣傳費、職工薪酬的增加所致。
然而,2020年北信源營收同比下降11.24%之際,銷售費用卻不降反升,超過1.51億元,占營收的比重提高至23.56%,其中業務招待費為880.84萬元。
但北信源的業務招待費2020年低于2019年,市內交通費卻從2019年的500.07萬元提高到2020年的815.16萬元。
“銷售費用堪比醫藥企業,說明北信源的業務推廣模式跟醫藥企業存在相似之處,銷售費用中同樣可能存在不能明說的開支。”前述注冊會計師認為。
根據2021年半年報表述,北信源是國內網絡與信息安全領域領先的解決方案提供商,用戶涉及政府、軍隊、軍工、金融、能源等重要行業數萬家單位,營銷與服務網絡覆蓋近30個省市。
而北信源的銷售費用還在增長,2021年上半年同比增長29.82%達到8015.54萬元,占營收的比例為23.64%,其中業務招待費446.5萬元。
但銷售費用高企的北信源,軟件產品收入卻主要依靠經銷商。
北信源此前回復深交所問詢函公告顯示,其軟件產品銷售分為直銷與經銷模式,經銷收入占比為72.17%,直銷為27.83%;經銷1年以上應收款占比為75.92%,直銷是24.08%。
而北信源軟件產品收入新增經銷商,在2019年為53個,2020年上半年為104個。
“經銷商數量及新增情況現在沒有統計,但合作比較穩定。”上述北信源相關人士表示。
頻繁更換年審機構
高應收、高存貨的北信源,股價經過8月30日和31日的放量上漲,市值重新突破了百億元。
但之前,北信源實控人、董事長兼總經理林皓從2016年6月開始至2020年底,進行了大舉密集減持,據統計,累計套現金額高達18億元。
減持前,林皓持股比例為48.29%,到2020年底僅剩下20.8%。
而林皓2020年10月20日的計劃是減持不超過總股本5.56%的8061.02萬股,由于期間北信源股價跌跌不休,于2021年3月9日決定提前終止減持計劃,此時其尚有占2.8%左右的股票減持計劃未實施。
除了林皓,北信源的董事、高管胡建斌、楊維、高曦等人,也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減持套現。
可是,比減持套現更讓市場擔憂的是,北信源對年審機構進行了頻繁更換。
2019年,北信源的審計機構從瑞華所更換為致同所;今年3月20日,在臨近年報披露之時,北信源將年審機構變更為中興財光華,聘期為1年。
對此,北信源給出的理由是,因致同所業務繁忙,預計無法在約定時間內完成審計工作,并聲稱與致同所對審計工作安排不存在重大分歧,不存在因審計范圍受限、對重大事項的會計處理存在不同意見等爭議事項。
“今年年審機構續聘還是更換,要等管理層決定。”前述北信源相關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北信源的董秘離職時間皆處于年報審計編制關鍵時期。
2019年1月,北信源副總經理兼董秘李旭辭職,此后的2021年2月,副總經理兼董秘徐文峰亦離開北信源。
巧合的是,北信源也有兩個財務總監離職,嚴惠甜和鄧華明分別在2014年5月與2020年6月辭職。
而北信源上市以來從未“轉正”的經營活動現金凈額,甚至從去年底的-1931.13萬元變成了今年上半年的-1.7億元,并且其資產負債比率也在逐年上升,2016年是7.16%,至2021年上半年卻達到30.56%。
由此,北信源今年上半年的負債總額達到9.76億元,其中流動負債為9.38億元,與不斷攀升的存貨和應收賬款,構成了三大疑云。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