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中報業績較2019年實現“大跨越”漲價潮推動有色業績高增
A股上市公司2021年中報披露正式收官。
截至8月31日凌晨,A股4454家上市公司已全部披露完2021年上半年主要財務數據。
隨著中國企業走出疫情影響,上市公司群體迅速展現出強勁的反彈實力,業績不僅較2020年同期大幅增長,較疫情發生前的2019年也實現了兩位數的大跨越。
Wind數據顯示,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總收入30.65萬億元,同比增長26.2%,較2019年同期增長24.7%;合計實現凈利潤2.76萬億元,同比增長43.7%,較2019年同期也增長了22.9%。
其中,第二季度A股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6.25萬億元,同比增長22.56%,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4.82%,環比增長9.03%。整體來看,已發布半年報的A股上市公司,整體保持了較高的業績增長和發展韌性。
部分行業如化工、交運等周期性行業和計算機、軍工等成長性行業,中報盈利環比一季度顯著上行。A股上市公司的現金流狀況同比改善明顯,但環比略有下降,2021年第二季度,已披露中報上市公司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凈現金流合計9231.62億元,較上年同期的3092.17億元同比增長了近兩倍,較2021年一季度的1.48萬億則環比下降近38%。
從不同類型的企業來看,私營企業增收不增利的問題依舊存在,大宗商品價格總體高位運行,私營企業、中游企業受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影響,利潤空間受到明顯擠壓;另一方面則是疫情疊加汛情對下游需求以及工業企業效益產生一定影響。
“A股仍處于業績改善期,未來A股業績或仍將持續改善。從二季度的情況來看,雖然國內實際GDP增速有所下降,但是在高物價因素的影響之下,A股剔除基數影響之后的業績表現仍然有超預期的改善。而下半年在超預期的名義GDP增長之下,A股市場盈利增速或超預期,這將是年內市場上漲最堅實的基礎。”光大證券策略分析師張宇生指出。
熱景生物業績增幅冠絕A股
A股上市公司群體,展現出強大韌性和增長潛力。
2021年第二季度,A股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6.25萬億元,同比增長22.56%。剔除金融石油石化后,A股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速達到了23.86%,凈利潤增速達到29.7%,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分板塊來看,科創板凈利潤大幅增長,業績明顯優于主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
2021年上半年,上證主板、深證主板、創業板、科創板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1.94萬億元、7.24萬億元、1.17萬億元、0.3萬億元,同比增長23.9%、31.3%、32.7%、55.1%;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0851億元、5196億元、1127億元、433億元,同比增長43.5%、42.7%、34.6%、105.3%。
具體來看,已披露中報財務數據的4454家上市公司中,3378家企業收入正向增長,3221家企業歸母凈利潤正向增長,占比超過七成。11家企業歸母凈利潤增長超過100倍,其中熱景生物漲幅最大,冠絕整個A股市場。
2021年上半年,熱景生物實現營收36億元,同比增長3904.13%;歸母凈利潤為14.53億元,同比增長74261.79%,是A股市場中凈利潤增長最快的企業。
對于業績暴漲原因,熱景生物在年報中解釋稱,因公司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抗原檢測試劑盒(前鼻腔)和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抗原檢測試劑盒(唾液)兩款新型冠狀病毒抗原快速檢測試劑產品分別于3月2日和3月22日,獲得德國聯邦藥品和醫療器械研究所(BfArM)用于居家自由檢測的認證,可以在德國的商超、藥店、互聯網商店等銷售,導致公司的外貿訂單爆發式增長。
從盈利規模上看,大型國企和金融機構仍然占據前沿位置,“宇宙行”工商銀行上半年盈利1487.90億元,同比增長9.87%。
不過,也有部分企業因風險爆發、經營不善、行業特點和發展階段等因素出現虧損,2021年上半年,合計有561家企業歸母凈利潤為負值,其中21家企業虧損超過10億元。
其中,航運因疫情反復等因素難以完全恢復,仍然是今年虧損重災區,較為典型的如中國國航、中國東航、南方航空三大航空巨頭,雖然虧損幅度較去年同期明顯收窄,但仍分別虧損64.86億元、52.08億元和46.88億元。
而上半年的虧損王則“花落”華夏幸福,今年上半年,華夏幸福實現營收為210.68億,同比下降43.68%;凈利潤虧損94.8億,同比下降256.38%,數據全線下滑。
此外,受到宏觀經濟環境、行業環境、信用環境疊加多輪疫情影響,華夏幸福的流動性出現階段性緊張,截至2021年7月31日,華夏幸福累計未能償還債務本息合計815.66億元。
不過,大部分企業的經營狀況較2020年同期大幅好轉,部分企業的盈利水平更是大幅超過了2019年同期。
“即便剔除低基數效應后,A股中報利潤增速環比仍繼續改善,二季度單季凈利潤環比增速基本符合季節性。”廣發證券策略分析師戴康表示。
隨著業績高速增長、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不少上市公司擬進行2021年中期分紅。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目前,已有130家上市公司公布了中期利潤分配計劃,其中中紅醫療、江山歐派、尤安設計等7家公司中期分紅比例每10股超過10元。
有色板塊最受矚目
從行業角度看,上半年,除農林牧漁和房地產兩大行業整體業績出現下降外,其余行業全部恢復正增長,其中交通運輸、采掘、休閑服務、化工、有色金屬和鋼鐵行業凈利潤增幅居前,分別達到2077.95%、641.06%、511.61%、483.13%、253.85%和227.52%。
具體來看,有色、鋼鐵、化工等順周期行業業績增長率最高,隨著下游需求大幅回升,產品價格在供需兩旺刺激下出現上漲,周期行業毛利率位居高位,導致業績持續攀升。
有色行業方面,以金屬銅的漲價和業績表現最為顯著。金屬銅作為下游家電、汽車、基建等重點行業必需品,2021年上半年,多重因素導致大宗商品維持高位運行,加之“碳中和”目標及新冠疫情影響供應端水平等諸多因素共同推動銅價上升,相關企業的業績也大幅攀升。
紫金礦業、江西銅業、西部礦業、銅陵有色等一眾銅礦企業業績飆漲一倍以上,歸母凈利潤增長分別達到174.60%(歸母凈利潤66.49億元)、308.30%(歸母凈利潤30.43億元)、336.41%(歸母凈利潤14.11億元)、251.65%(歸母凈利潤13.21億元)。
與此同時,受需求復蘇疊加供應鏈中斷的雙重影響,全球鋁價也持續大漲,從橫向對比看,年內迄今倫敦金屬交易所的鋁價已上漲了近40%,相關鋁冶煉上市公司中報業績也創出新高。
Wind數據顯示,在百余家有色上市公司中,中鋁集團歸母凈利潤增速最高,2021年半年報,中鋁集團實現當期歸母凈利潤為30.75億元,同比暴漲8511%,達到2007年中期以來盈利高點。此外,云鋁股份、天山鋁業、明泰鋁業、焦作萬方、神火股份等凈利潤增長也突破100%。
此外,今年以來,在新能源終端車銷售大幅放量背景下,新能源產業鏈業績得到快速釋放,新能源車產業鏈上市公司業績增幅位于A股所有上市公司前列,同時還推動了上游鋰、鈷等材料的上漲。
據Wind鋰電池板塊統計,79只成分股今年上半年實現總營收4638.38億元,同比增長超過50%;實現凈利潤417.21億元,同比增長156.7%。
其中鋰電龍頭如寧德時代上半年實現凈利潤44.84億元,同比增長131.45%。截至6月底,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及儲能系統產能為65.45GWh,產量為60.34GWh,產能利用率高達92.2%。容百科技、天賜材料、格林美等鋰電材料凈利潤也分別增長了491.36%、151.13%和151.1%。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的提升,中游電池企業和上游鋰電材料等產能利用率高企,以“鋰礦雙雄”贛鋒鋰業、天齊鋰業為主的鋰資源企業也迎來“豐收期”。
2021年上半年,贛鋒鋰業年產5萬噸氫氧化鋰生產線產能釋放,產品銷售量價齊升,實現營業收入約40.64億元,同比增加70.27%;凈利潤約14.17億元,同比增加805.29%。天齊鋰業實現營業收入23.51億元,同比增長25.1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579.75萬元,同比增長112.32%。
東方基金基金經理李瑞受訪指出:“新能源車銷量以及由銷量帶來動力電池產量高增加,或將帶動整個產業鏈各個環節業績高增長。價格方面,上游包括鋰、鈷、鎳、銅、六氟磷酸鋰等年初以來價格也持續上漲。2021年電動車板塊將是所有板塊里為數不多的、景氣度高且持續性強的板塊。”
原材料上漲私營企業承壓
幾家歡喜幾家愁。在原材料上漲壓力下,不少下游公司業績承壓。
較典型的如水泥、地產等傳統行業上半年受鋼鐵等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影響較大,很多地產項目延遲了開工時間,緩沖原材料上漲帶來的負面影響,開工、銷售增速出現放緩跡象。
而水泥作為重要原材料,價格也受到因停工和放緩開工導致的需求減少的影響,毛利率普遍下滑明顯。較為典型的如龍頭海螺水泥,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為804.3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12%;凈利潤為149.51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6.96%。
受原煤價格大幅上漲及其間費用增加,海螺水泥42.5級水泥毛利率、32.5級水泥毛利率、熟料毛利率分別同比下降4.33個百分點、2.97個百分點、4.30個百分點。骨料及石子綜合毛利率為64.62%,同比下降6.17個百分點;商品混凝土綜合毛利率20.08%,同比上升3.33個百分點。
從不同類型的企業來看,受大宗商品價格總體高位運行影響,在中下游公司中,私營企業承受的壓力最為顯著,由于利潤空間受到明顯擠壓,增收不增利的問題更為嚴重。
記者整理Wind數據發現,全市場2757家民營上市公司中,有超過半數企業凈利潤增速低于營收增速。其中更有518家企業營收正向增長,但凈利潤卻在下滑。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總結發現,一方面,市場競爭加劇、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等,導致民營企業利潤空間受到明顯擠壓;而另一方面疫情疊加汛情對下游需求以及工業企業效益也產生一定影響。
較典型的如金發科技,其上半年實現的營業收入約192.88億元,同比增長13.92%;但對應實現的歸母凈利潤約15.81億元,同比下降34.44%。
金發科技在半年報中稱,報告期內,新冠疫苗逐漸普及,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再加上國家推行“禁限塑”,下游需求持續提升,但由于海外疫情及極端天氣的影響,公司產品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供應緊張以及價格飛漲,給公司的供應保障和經營質量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
不過,在相對寬松的金融環境下,相對于去年同期,A股上市公司的資金鏈壓力明顯減緩。
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僅含同時披露中報及去年同期數據的企業,下同)財務費用合計2892.5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019.21億元下降了4.20%。同時,兩千余家民營企業上半年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入合計3546.32億元,較去年同期3498.28億元也增長了1.37%。
“近日央行召開金融機構貨幣信貸形勢分析座談會,會議強調要‘加大信貸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等,即應對于經濟復蘇所面臨的壓力,在總量上要增強信貸的穩定增長,在結構上要關注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為此銀行要繼續推動資本補充以保障放貸能力。”渤海證券策略分析師嚴佩佩指出。
其進一步補充道,“本周上市公司中報披露進入尾聲,業績對行情的驅動力將趨弱,考慮到當前流動性穩中趨松的狀態,預計市場的主題性機會有望在業績發布期結束后逐漸活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