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證券中國投行業務主席王仲何:中國的金融開放處于實質性突破階段
王仲何
12月5日,在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粵港澳大灣區總部和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主辦,21世紀經濟報道承辦的創新與開放的中國資本市場——2019南方財經國際論壇在廣州舉辦。
在下午舉行的“資本市場開放新機遇”主題論壇上,野村證券中國投資銀行業務主席王仲何表示,中國的金融開放處于實質性的突破階段。這其中又表現為三個方面,第一方面是指導性意見的快速出臺;第二方面是資金互通取得了更多進展;第三方面是金融機構的準入原則取得了更多實質性的變化。
“中國的金融開放已經處在實質性的突破階段,盡管這一階段是剛剛起步。”王仲何在論壇現場強調,中國資本市場在對外開放上,已經取得了諸如滬倫通、深港通、A股納入MSCI指數等實質性成就,但現階段,A股整體外資占比依然較低,處于起步階段。
“美國金融市場上外資占比62%,已經超過了本土資金占比;日本金融市場大概有30%的比例是外資,而中國金融市場的外資占比只有9%。這樣對比來看,中國本土市場還有很大的空間,這對海外投資者有很大的吸引力。”王仲何認為。
王仲何指出,外資的進入將對中國金融市場產生兩方面利好:一方面,根據亞洲其他市場的經驗,引入外資券商和境外投資者有利于市值增加、市場擴大、投資者結構以及風格的變化,企業將有機會通過新興的、發展中的資本市場獲取更多的資金,這其中會包括不少的海外資金;另一方面,海外機構投資者有關價值投資、指數投資等內容,積累了上百年的操作經驗,他們將會把這些操作技術和理念帶入到中國本土市場中,使得中國的投資者不斷的成熟,包括個人投資理財知識、對回報的認知等。
針對國內資本市場“狼來了”的聲音,王仲何說,不必過分懼怕外資的進入。盡管外資有雄厚的海外資本和豐富的資本市場運作經驗,但很多時候水土不服。
“作為外資,它以子公司形式進入中國本土市場,首先,資金體量和性質方面的原因就會限制它的發展和產品創新;另外,很多海外經驗到國內來很難落地。因此,國內資本市場不必過分懼怕外資進入。” 王仲何分析表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