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方艙醫院運維全記錄:邊建設、邊接收、邊治療
武漢版方艙醫院正完成其歷史使命。
3月10日下午17:00,隨著最后一批方艙醫院休艙,16家方艙醫院全部休艙。已經達到出院標準的患者被送往康復隔離點,尚未達到出院標準的患者被送往各定點醫院,而馳援的醫療隊原地待命,等待新的指令。
3月11日,休艙第一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見到第一支抵達武漢市的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湘雅二醫院)領隊徐軍美,他講述了帶領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42名醫務人員,在武昌方艙醫院的駐守、運維和收尾全記錄。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肖奎正在與患者溝通。資料圖片
緊急集結
2月3日,正在上班的徐軍美接到國家衛健委緊急通知:前往武漢支援。經緊急集結后,2月4日早上8:00, 徐軍美和團隊開著10臺緊急救援車向武漢出發,“路上再度接到通知:前往武漢市洪山體育館待命。”
此時的武漢市,醫療機構床位和救治力量緊張,還無法滿足應收盡收的要求。
高速馳行5個多小時,徐軍美一行抵達目的地,此時的洪山體育館已經被命名為武昌方艙醫院,是武漢市最早一批建設的方艙醫院。“我們抵達時,基礎設施還沒建好。”徐軍美回憶,我們查勘場地,并對場館建設、規劃提出一些整改建議。
在隨后的安排中,武昌方艙醫院被分為3個區,徐軍美團隊接管東區的249張床位。
“要求次日開始接收患者,待基建完成后,我們馬上進入場館做準備。”徐軍美說,按照醫院管理規范,我們整理床位、貼標簽等忙活了幾小時,才達到收治患者標準。
2月5日晚23:00,包含武昌方艙醫院在內的首批方艙醫院開始收治病人。
“那天晚上很冷,風雨交加,患者和醫務人員在外面的分診帳篷里預檢、分診”,徐軍美對當晚的印象尤其深刻。“但臨時改造的方艙醫院,在當時還不太完善。”徐軍美說,患者進艙后面對新環境,難免會有些失落,甚至有些抱怨情緒。
針對此,徐軍美提前做了預案。徐軍美要求團隊人員如果碰到這種情況,要耐心傾聽、安撫,不能與患者頂嘴,“當晚收治到次日凌晨4點多,我們所接管的區秩序良好。”
方艙戰“疫”的三階段
徐軍美團隊全部來自湘雅二醫院,包括12名醫生,11名護士,6名技師,13名后勤,“我們是整建制過來,來自同一家醫院的默契度和配合度更高,戰斗力更強。”徐軍美說,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負責所有的行政方面的管理和對外連接,每個區的救治力量則由一支國家隊和1-2支省隊組成。其中,國家隊負責治療方案的決定、病情把關等二級管理。省隊的人力更充足,主要負責一線值班,包括病例書寫、開醫囑等具體工作。
分工明確后,方艙的運轉經歷了起步期、平穩期和收尾期三個階段。
最難的起步期是開艙到運轉一周左右的時間段。“這個時期是方艙運轉最艱難的時期。”徐軍美說,武漢的方艙醫院是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應急措施,所有的流程和經驗都需要摸索,無論是醫護人員還是患者,都需要適應。
徐軍美帶領團隊摸索。在治療中發現患者的心理情緒管理更重要, 徐軍美請后方團隊支援,撰寫《走進方艙》《走出方艙》等心理支持方面的科普讀物。
“最難的還是建立高質量的醫療工作機制。”徐軍美說,武昌方艙醫院特殊,病區有200多位患者,還有200多位醫務人員,面對傳染性極強的新冠病毒,受限于防護的要求,所有醫務人員無法像正常工作環境下做到隨時進出,以隨時觀察患者病情。怎么辦?徐軍美團隊將三級醫生查房制度改為兩級醫生同時分批查房,并設置上午、下午和晚上三個查房時間點,“每個時間點都有醫生在病區,每個病人都會被觀察到,以提高醫療質量。”
患者太多,最初病人的信息會有遺漏。“有患者說沒開藥,有人說今天沒做檢查。”徐軍美他們著手準備病例的信息化,即將所有患者信息設置出詳盡的表格,將所有信息分門別類逐一登記,確保所有患者的所有信息和疾病狀況一目了然。“表格的創建,看起來是一個很容易的動作,但在當時局面下運轉壓力并不小。”
“我們早期定了三個目標:醫務人員零感染,患者零死亡和出院后零回頭。”徐軍美說,方艙醫院的患者大部分都是輕癥患者,如何確保預防輕癥轉重癥,避免患者病亡是重中之重。為此,團隊設立突發和緊急情況的預案。針對患者突發狀況進行及時判斷和識別,“比如有的患者可能有中風或心梗等癥狀,我們必須準確判斷,并設立流暢的轉院機制,避免搶救不及時。”
好在一周左右后,一切都開始順利起來。此時,開始有患者出院,進入平穩運行階段。“武昌方艙醫院第一批出院患者有29名,我們所分管的病區有十幾人。方艙的管理和流程被梳理清楚,每天都有40人左右收治進艙,同時也不斷有人出艙,床位的流轉速度加快。”徐軍美說,此階段醫護人員體力壓力非常大,經常需要半夜支援當班人員去處理患者收治工作。
經過了10多天的“大進大出”后,方艙救治進入收尾階段。“標志是患者收治數量明顯減少,患者的出艙量大于收治量。” 徐軍美說,在2月20日左右,每天收治的患者不到10人。而在3月初前后,每天都沒有新患者進艙,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休艙。
此時艙內病人存量少,醫務人員的工作量大幅減少,但心里壓力并沒減少。“我們管理的病區大概有2%-5%左右的患者被轉移到定點醫院,但也有病程很長的患者持續核酸檢測呈陽性。”徐軍美說,為此,他們再度為每個患者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增加輸液、霧化等治療方式,加快他們轉陰的進展。
“新冠肺炎輕癥病人接近70%,可在簡易條件醫院治療。方艙醫院建設后,新增了13000余張床位,共有12000被救治,結合武漢市確診人數測算,約有1/4的患者在方艙醫院救治。”徐軍美說,如果沒有方艙醫院,武漢疫情可能會延長2-3個月。
從2月3日建設,到2月27日武漢市實現了“床等人”,徹底改變了“一床難求”局面。到3月10日全部休艙,這項在短期擴充醫療資源的模式,成為新冠肺炎救治的“中國經驗”。
國家衛健委主任馬曉偉曾介紹,在方艙運轉的30多天里,邊建設、邊接收、邊治療的方式,為中國今后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重大災情疫情,迅速組織擴充醫療資源創造了一種新模式。
3月17日,徐軍美團隊順利完成這一歷史使命,返回長沙。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