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公司股價創近20年新高 美科技股還能狂歡多久?
新冠肺炎疫情的擾動尚未結束,尤其是美國疫情仍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之際,美股科技股仍在一路高漲。當地時間8月17日,美股三大指數中,科技股權重較高的納斯達克指數收于歷史高點。截至17日,納指今年年內漲幅已超24%。
半導體股的表現也頗為亮眼。截至17日,費城半導體指數(SOX)在今年已錄得了20%的漲幅。近段時間,英偉達(Nvidia)、AMD、高通(Qualcomm)等一批明星半導體公司股價先后走上了歷史高點。
其他科技股的漲勢甚至更為兇猛。截至17日,“FAANG”中的Facebook、Netflix與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今年以來的漲幅分別為27%、49%和13.53%,蘋果公司漲幅達56%,市值逼近2萬億美元。與電商相關領域中,亞馬遜漲幅超72%,網絡購物及品牌折扣平臺Overstock股價年內漲幅甚至超過1600%。
不過,有受訪者指出,美股科技股不斷創新高的原因也與美聯儲“放水”(量化寬松)有關,但從全球來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還遠未結束。尤其是對半導體產業而言,上半年產業鏈下游企業通過提高庫存的方式來規避可能的風險,從而使得一些企業上半年業績相對良好,此外,一些明星公司股價的上漲也有著特定的背景和原因。但隨著疫情持續,上半年的好業績能否在三、四季度得到延續,仍需觀察。
當地時間8月18日,美股三大股指小幅高開,后漲跌不一。截至開盤后35分鐘,道瓊斯指數跌0.12%,納斯達克指數漲0.41%,標普500指數漲0.16%。標普500指數一度突破歷史盤中記錄3393.52。納斯達克指數和標普500指數有望在該交易日中突破歷史收盤新高。
科技股方面,亞馬遜、谷歌、Netflix分別漲3.55%、1.21%和1.43%,蘋果、Facebook跌0.05%、0.26%;費城半導體指數跌0.24%,英特爾、高通分別漲0.38%、0.04%,英偉達、AMD分別跌0.74%和0.83%。
新冠疫情尚未平息,而美股科技股仍在一路高漲。視覺中國
明星公司股價創近20年新高
一眾科技股中,英偉達股票無疑又一次成為華爾街的寵兒。該公司市值在17日突破了3000億美元——此前,自2000年末互聯網泡沫破滅以來,還沒有半導體公司的市值能夠站上這一高度。此外,英偉達將于當地時間19日發布其第二季度財報,在此之前,來自Wells Fargo、Oppenheimer、Susquehanna和Wedbush的多位華爾街分析師已上調了其目標價格。
5月中旬的一場線上采訪中,英偉達CEO黃仁勛曾對包括21世紀經濟報道在內的媒體記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確實曾使其中國業務遭受一定的影響;但與此同時,全球范圍科研需求的激增、云計算拉動的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投資的增長、疫情期間疏離措施帶來的游戲業務增長,以及遠程辦公拉動的筆記本電腦業務增長,使英偉達“幸運地”受到了正面影響。
游戲、工作站和數據中心是英偉達的核心業務,而在受疫情影響而衰退的汽車、航空等領域,英偉達相關業務的營收比重目前還并不高。
同時,外界也在關注英偉達對芯片IP巨頭Arm的收購傳聞。盡管此前曾一度傳出有包括蘋果、三星在內的多家公司有意收購,但目前來看似乎只有英偉達有較為濃厚的興趣。
集邦咨詢分析師姚嘉洋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收購Arm的好處在于可以最先確認Arm在CPU與GPU等IP方案的發展藍圖與規格細節,方便收購方在進行未來產品開發時,可以早于其他競爭對手有更為深入的布局,甚至可能領先至少半年左右。
5G“東風”下的高通股價同樣在近期漲勢迅猛。8月17日常規交易中,高通股價小幅下跌1.37%,收于112.18美元。此前,高通曾于7月29日美股盤后發布了一份表現強勁的第三財季報告,并表示與華為達成了新的專利授權協議,華為將向高通一次性付清約18億美元的“追補款”。高通股價在當天盤后交易中暴漲14%,突破106美元——其股價上一次在盤中觸及100美元已是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前。
不過,Gartner研究副總裁盛陵海認為,美國半導體股的漲勢源自許多公司上半年的業績良好,但一定程度上也與美聯儲“放水”有關。此外,刺激他們股價上漲的也有一些具體背景和原因。
例如,除了與華為的專利授權協議,高通還于近日鞏固了其核心的商業模式——美國聯邦第九巡回上訴法院已于近日推翻了此前地方法院對高通的反壟斷訴訟。
漲勢能否延續?
盛陵海在采訪中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全球半導體產業至今仍未走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上半年整個半導體產業“情況不錯”多少有些“出乎意料”。他分析稱,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受疫情與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大量產業鏈下游公司采取了積極備貨的策略,以提高庫存水位,抵御可能的風險。
“所以可以看到,上半年需求還是不錯的?!彼f,“但是問題是下半年,疫情還沒有結束,加之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比如華為又遭遇新的禁令,整個需求會受到一定影響。”
8月17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發布了對華為的修訂版禁令,進一步限制華為使用美國技術和軟件生產的產品,同時將華為38家子公司列入實體清單。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Wilbur Ross)在一場采訪中表示,新規則明確規定,任何使用美國軟件或美國制造設備的行為都是被禁止的,都需要獲得許可。
美國商務部在最新的禁令中增加了數條細則,包括基于美國軟件和技術的產品不能用以制造或開發任何實體清單內華為子公司所生產、購買或訂購的零部件、組件或設備中。
“新的制裁政策下來,是不是還能繼續和華為做生意?別的公司會不會有什么想法?這些都很難說。”盛陵海表示,半導體產業在下半年是否會因庫存過高而需求不振,還需要觀察。
他指出,許多半導體公司下半年的業績情況“還很不好說”。但也可能會有企業為應對中美貿易摩擦的潛在影響,保障位于中國的生產基地免受風險,而進一步加大備貨力度、提升庫存水平。
不過,在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研究部主管洪灝看來,“囤貨”可能并非半導體公司2020年上半年業績良好的主要原因?!岸谪浺粌蓚€季度就沒有了,但它(半導體)一直出貨量都很大。”他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自2019年下半年以來,半導體出貨的同比增長就已有較強的表現,而不是2020年,甚至是疫情蔓延之后才開始。洪灝認為,5G等因素的驅動,和部分中國企業的“囤貨”可能對此均有一定的影響。
此外,洪灝認為對待“科技股”與“半導體股”不能一概而論。從科技股整體上看,相關科技公司的盈利在疫情期間并未受到影響,反而可能較疫情暴發前更為“兇猛”;此外,疫情對一些小型競爭對手的影響,也為大型科技公司的盈利帶來了幫助?!按蠹以谝咔槠陂g沒什么可買,錢都跑到了這些和科技相關的板塊中的公司?!彼f,“所以有了現在看到的這個情況。”
但也有人擔心這場狂歡會以泡沫破碎為結局。投資者的趨之若鶩以及股票前所未有的快速漲幅,令不少華爾街分析師膽戰心驚。一旦投資者冷靜下來,便會質疑科技公司在未來的潛力是否與高股價匹配,股票就會開始回到現實水平,甚至崩盤。一些美國經濟學家認為,除非銀行、能源和醫療保健等周期性行業能從科技行業中接過接力棒,否則科技股像2000年那樣破裂的風險將與日俱增。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