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映資本季薇:要進攻 而且是毫不猶豫的進攻
初夏時節的古都南京,華映資本創始管理合伙人季薇擂響戰鼓。她說,華映資本要進攻。
今年5月,規模為21.2億元的華映人民幣六期成長基金(以下稱“華映人民幣六期”)完成募集,成為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第一批子基金管理機構中率先成功落地運營的子基金。
連同即將完成募集的天使基金和產業基金,華映資本今年人民幣新募資額超過33億元。
“華映資本負責管理的子基金能在同批子基金中率先完成設立并運營,充分證明了華映資本的優秀,也說明了所有出資人對華映的信任。”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向暉評價說。
華映人民幣六期基金超募之外,是遲遲未有回暖的本土人民幣基金募集環境。根據投中調研的數據,2020年有三成以上(33%)的基金沒有募資到位。
新冠肺炎疫情后的市場環境對于人民幣VC基金的管理人來說沒有變得更好。
東方富海董事長、創始合伙人陳瑋近期一針見血地指出,本土GP面臨的四大壓力:LP國有化、LP-GP化、中國資本市場港股化以及投資白熱化。
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人民幣VC的GP們紛紛強調,要投早、投新、投差異。但是,要投早,如何更早一步發現項目?要投新,當如何界定創新?要有差異化,怎樣的差異化才可形成核心競爭力?
今年5月,記者在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南京)華映六期啟動儀式現場專訪季薇。
華映資本的自我迭代
季薇在蘇南長大、滬上求學,早年放棄優渥國企工作遠赴帝國理工學院深造。這樣的成長環境和教育背景讓她看起來自有一份嫻靜似水和不與爭鋒,十數年創投一線的行業歷練,恰又成就了她的洞悉根本和獨立果敢。
“從一個賽道拓展到又一個賽道,我們在有跡可循中不斷突破舒適區。”季薇此前就曾說過,外部世界是不斷變化的,被動的接受變化,叫“適應”;主動擁抱變化,才可稱為“迭代”。
今天,華映資本已經在人民幣基金市場穩據一席之地。讓人只是偶爾才能憶起,這家機構最初管理兩期基金是新加坡元,成立后不久即組建本土團隊回到中國市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華映資本團隊已經將管理美元基金列上規劃。
2010年,華映資本第一期人民幣基金成立,基金規模只有1.72億元。走過整整10年后,單期基金的規模已經是當年的12倍有余。
“如果大家不是對華映的方向、價值、品行有認可,就不會用‘真金白銀’做持續加注。”季薇說,這是基金出資人(LP)們對基金管理團隊“最高級別的贊揚”。
記者了解到,華映人民幣六期成長基金的重點關注領域包括新消費、企業服務和技術驅動等。
在新消費板塊,華映資本已然投出了微念(李子柒)、自嗨鍋、MAIA ACTIVE、三谷、包大師、構美等一線新品牌、新平臺及服務商。
“這些項目的爆發并非一蹴而就,是基于團隊多年來對流量的認知、對內容的理解和對人群的洞悉。”元禾辰坤合伙人王吉鵬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華映資本的基金管理團隊能夠在產業變革、技術迭代之中不斷找到新切入點,雙方也已在多年的合作后真正實現了相互成就。
華映資本對產業變革、技術迭代的理解已經體現在他們的投資布局中。不只是在新消費,其團隊近年在文化和數字內容、SaaS和通用型企業服務等領域很早捕捉到變化,并投出了微盟、Boss直聘、金柚網等明星項目。
季薇看到,消費和科技已成為新的時代性投資主題。她說:“未來,我們將繼續隨人群需求迭代和技術升級換代兩個底層邏輯而動,在新一輪的技術變革和消費驅動中,勇于抓住時代的紅利,邁向下一個十年的星辰大海。”
撬動全階段投資
2020年下半年以來,人民幣VC市場有兩大明顯變化:一是基金規模變大了,市場不時有規模過百億元的基金募集消息披露。二是PE和VC基金的邊界模糊,“全周期”“全策略”的投資方式大規模出現。
當新的變化發生,季薇和她的團隊需要做出選擇:要不要跟進把基金管理規模做大?當超級基金的勢力無所不在,更廣泛的GP們如何以更高的資金效率布局?
“以往我們說投到好項目,今天我們講追求卓越。”華映資本在重點布局的賽道一向做得足夠深,因而并沒有太多的焦慮。季薇還給團隊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凡做一個賽道,就只位列前三。”
華映資本的底氣同時來自基金出資人的認可,和被投企業家的認同。
從首次關閉到最終關閉,華映人民幣六期不到5個月,原有出資人的復投率達到45.7%。基金首關至今,華映人民幣六期已完成對11個項目的投資,新已投項目中的多個還又完成新一輪融資。
成立13年后,華映資本在投資階段上已集齊天使、成長、產業基金的拼圖,在更多投資階段的布局能力已經齊備。
“華映資本以后在階段上會越來越全。我們的投資賽道是聚焦的,在賽道上不同階段的能力會擴張。”在季薇看來,投資階段擴張的動因是作為組織的自我進化,是對頭部項目加以重注,而非為了市場階段風向變化作出的被動應對。
尚未躋身百億VC基金俱樂部,并不意味著無法持續為被投企業提供彈藥。
今年5月,自嗨鍋對外披露逾億元C++輪融資,投資方為北京泰康投資。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華映資本是自嗨鍋最早的外部機構投資人,北京泰康投資是華映資本的出資方之一。
據悉,北京泰康投資將借助資金和資源的優勢,推動泰康的渠道和客戶資源為自嗨鍋賦能,成為自嗨鍋長期的戰略伙伴。從這筆投資交易可以看出,華映資本正在通過撬動LP資源,來為被投項目進行長期的資金和資源賦能。
在很多人看來,LP以直接投資的方式進行項目投資,會擠壓GP基金的回報空間。季薇則在從增值服務的角度看待LP跟投,她解釋說:“如果大家不以‘義務’的角度看待這件事,而是從win-win(雙贏)的角度考慮,GP是很適合做FA(企業后續融資)的。”
一場毫不猶豫的進攻
“動作要快,姿勢要帥。”進入新的一年,季薇和團隊的小伙伴們說。
僅僅在過去的五個多月,華映資本已經投資了白小T、寵幸、Yuki、多燕瘦、靈犀等11個項目。
這般快速出手是對2020年投資節奏的延續。這一年中,華映資本逆勢加速業務節奏,簽約投資金額同比增長超186%;被投項目后續輪融資規模同比增長453%;超過17個項目實現退出,退出金額同比增長336%,各項數據創歷史新高。
“2020年市場不確定性最大的時候,我們團隊在討論后一致認為,‘要進攻,而且是毫不猶豫的進攻’。”管理著一家擁有13年歷史的投資機構,季薇說,“這些年我想得最多的無外乎‘生存’二字。當下,這個詞的定義已經發生變化。”
這場進攻背后,華映資本既有來自基金出資機構的彈藥支持,也有來自被投企業和細分賽道的企業盟軍。
2019年底,華映資本和微盟集團聯合發起了南京華映微盟基金,專注在企業級服務SaaS和上下游產業鏈的初創企業進行投資布局。更早之前,華映資本曾分別于2014、2015年投資微盟A、B輪融資,陪伴微盟集團從蓬勃發展到成功上市。
在另一個明星項目上,華映資本是微念的發現者和A輪投資人。盡管公司估值持續攀升,團隊仍通過持續的跟進投資基本保持了最初持股比例。
華映資本和被投企業的深度連結,是基于深入行業洞見的惺惺相惜和多了份理解和耐心的產業與資本互動。
2020年9月,季薇曾邀請白小T創始人張勇到公司年會作演講。很多參會者都以為這是華映資本對已投項目的增值服務,實際上,這在華映資本內部是典型的“投后前置”。
在任何一個行業里,企業家都是能夠最早感知到行業變化的。記者了解到,除了“投后前置”思路,華映資本還正在組建創始人交流平臺,以第一時間了解到創始人對行業的認知,并真正用基金的資源、更有實效的為他們去解決問題。
“團隊處在非常好的狀態,這是華映成立10多年來的再創業。”季薇透露,團隊正在基于現有的能力和資源來搭建“華映生態圈”,以連接政府、金融機構、平臺和創業企業,提供常態化、產品化、實效化的投后服務。
和曾經自我迭代一樣,華映資本在按照自己的步伐擴展邊界。談及未來,季薇說,市場的變化是一直在的,只要相信既定賽道和打法,“做好自己就可以!用track record(過往業績)來證明。” (編輯:林坤)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