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文體控股權“易主” 武漢國資試水文體產業資本運作
在經歷了連續三天的上漲后,當代文體(600136.SH)股價于7月13日達到近期峰值,三日漲幅8.10%。截至7月15日收盤,報6.11元。
7月13日,當代文體公告顯示,公司近日收到國創資本轉發的武漢市國資委出具的《關于收購當代文體股份的批復》,武漢市國資委原則同意武漢國創資本取得武漢當代文體控股權。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前述表決權委托及放棄事項的生效條件已全部滿足,公司控股股東正式變更為國創資本,實際控制人變更為武漢市國資委。后續,國創資本將根據《合作協議》擇機以大宗交易方式受讓公司1.94%的股權。
西南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分析師劉言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展文體產業,民間資本和國家資本是兩個密不可分的主體。國有資本入主能為公司提供很大便利,從而給公司帶來行業內的成長空間。”此外,公司具有國資背景,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融資成本。
就武漢國資而言,將一家文體產業資產攬入懷中,也讓武漢國資版圖再度擴展。
當代集團的戰略調整
截至6月22日,當代文體前三大股東分別為武漢新星漢宜化工有限公司、武漢當代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蔣立章,持股比例分別為13.73%、13.66%、8.02%。
此前,時任當代文體控股母公司、當代集團創始人、董事長艾路明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自2018年開始,當代集團立足于新技術、新產品的創新,集團將戰略聚焦于生物醫藥、現代旅游等產業,逐步從文體產業退出,也是這種聚焦歸核思路的體現。”
目前,除去當代文體,當代集團旗下的主要參控股上市公司為人福醫藥(600079.SH)、三特索道(002159.SZ)等。而從現在的公司發展情況來看,當代集團也的確從過去的多產業擴張,逐漸聚焦到細分領域,以此不斷打造核心競爭力。
就生物醫藥領域來看,7月1日,公司在麻藥鎮痛板塊再下一城,CDE官網顯示,人福醫藥的1類新藥“苯磺酸瑞馬唑侖”新適應癥報上市。根據臨床試驗開展情況,推測該項適應癥可能為全麻誘導和維持,相比傳統使用的咪達唑侖和丙泊酚具有優勢。
此外,在現代旅游業方面,三特索道在7月14日晚間發布業績預報稱,上半年預計凈利潤約200萬元至800萬元,同比扭虧。公司表示,業績變動主要系本報告期公司各項目經營業務恢復情況較好,營業收入較2020年同期上漲近160%。具體來看,得益于新增項目的開業、營銷策略的優化,武漢東湖海洋樂園、貴州梵凈山項目上半年游客接待量、營業收入均達到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當代文體2020年營收7.00億元,同比2019年的17.82億元下滑60.74%,延續2019年的業績下滑態勢。
西南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分析師劉言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公司的經營在去年受到疫情嚴重沖擊,很多體育項目被迫停止,業績走低。但是預計今年上半年業績會有明顯提升,因為歐洲杯等賽事運營情況良好,公司中報會有體現,今年業績也會比前兩年有明顯的改善。”
當代文體方面也表示,在疫情過后,公司主營業務已逐步恢復。公司擁有2018年至2022年歐足聯(UEFA)國家隊賽事的中國大陸地區新媒體版權和全球贊助商權益,也是亞足聯2021-2028年全球獨家商務合作伙伴。今年下半年,2020歐洲杯已落幕,2022卡塔爾世界杯亞洲區預選賽12強賽即將開賽。影視方面,入選廣電總局第三批2018-2022年重點電視劇規劃選題的現實題材電視劇《功勛》與《幸福到萬家》預計將于年內相繼播出,新劇《人生》已進入籌備階段,即將開機。
國資入主之后
針對此番股權變更,當代文體表示,公司將以此為全新起點,依托國創資本為平臺釋放新動能,加強產融結合,實現產業升級。未來公司將繼續扶持“影視+體育”的主營業務,推動武漢市文體產業做大做強。
啟信寶數據顯示,國創資本股東分別為武漢商貿集團、天灃天盈、陽邏中揚,分別持股45%、35%、20%。武漢商貿集團目前直接參股的上市公司有健民集團、天風證券、馬應龍、武漢武商、百川能源、三特索道、中百集團等。《武漢市人民政府關于2019年度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綜合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底,納入全市國有資產報告統計的單位(企業)3875戶,資產總額31006.1億元,同比增長15.5%;負債總額22661.84億元,增長16.7%;所有者權益(凈資產)總額8344.26億元,增長12.5%。
就產業協同來看,劉言表示:“目前,武漢國資沒有披露其在文體行業擁有的具體資產,但根據公司公告情況來看,至少在政策、資金方面,國有資本都會有很多優勢。”他認為,“發展文體產業,民間資本和國家資本是兩個密不可分的主體。以前當代文體以民間資本的形式做這部分業務,若有國資背景,很多業務上的推進速度會加快,也可能不會碰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國有資本入主能為公司提供很大便利,從而給公司帶來行業內的成長空間。”
近幾年在資本市場進出的武漢國資,文體產業領域完成新布局后,版圖變得更加豐滿。
2018年底、2019年初,漢商集團、武漢中商兩大國有商超分別易主,當時,政策面上,從中央到地方現在都強調國有資本應在創新領域、在高精端科技領域發揮引領作用,而對于存在充分甚至過度競爭的傳統產業,則要求國有資本應盡快退出,不過分參與。
而此次拿下當代文體的控制權,國創資本官方則表示:“成功并購當代文體,為商貿集團體系再添一家上市公司,也是國創資本轉型發展的重要一步。”
劉言也表示:“雖然中長期來看,變更實際控制人后,公司發展存在利好,但目前,具體落實哪些事項還無法知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