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領時裝董事長苗鴻冰:改革不停歇,創業無止境
北京白領時裝有限公司董事長
苗 鴻 冰
他是“92派”下海創業企業家中的一員,放棄石油部的干部身份,只身走進時尚零售第一線。從創業至今,他創立的白領WHITE COLLAR品牌備受消費者喜愛和行業尊敬。
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作為深受改革開放影響的一員,北京白領時裝有限公司董事長苗鴻冰向我們講述了創業心路歷程,更展望了對改革開放“下半場”的期許與決心。
心潮澎湃
一個影響一生也影響行業的決定
“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在一個個年輕人心中深深埋下種子,苗鴻冰便是其中之一,至今仍記憶猶新。
那一年,大批在政府機構、科研院所的知識分子受南巡講話的影響,紛紛主動下海創業,形成了一批以陳東升、郭凡生、馮侖、潘石屹等為代表的企業家,他們正是中國改革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群體——“92派”。一本知名著述《九二派》記錄了這代企業家的理想與商道,而苗鴻冰則是其中唯一的服裝行業代表性人物。
那一年,年僅30歲的苗鴻冰已是石油部的副局級干部,在南巡講話的鼓舞下,苗鴻冰心潮澎湃并迅速做出了影響他一生、也影響當今中國服裝行業的一個決定——辭職下海!
“感到有一種力量推著你,你必須出來,給這個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苗鴻冰被點燃了,他感到機遇和責任逼迫著自己,迫使自己開始尋找創業機會。
最終,苗鴻冰將目光鎖定了“時裝行業”。
這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在當時的中國,時尚行業還是個空白,缺乏質量好又時尚的時裝,更沒有具有風格的知名品牌可言,而逐步富裕起來、眼界漸開的國人卻對時尚和品牌有著極大渴求,可謂時裝產品的“剛需時代”。
此外,不可否認的是,創業跟一個人的天賦有著極大關系,而苗鴻冰對色彩、對流行趨勢、對美的感知,以及對人們內心需求的捕捉,都有著極強的敏感度。同時,“售貨員”一直是苗鴻冰從小的理想,對此他從來直言不諱。張秉貴的“一抓準”事跡,讓他看到了一種行為藝術,一種精神的代表,日本阿信的故事讓他懂得了什么是商業模式,而這也造就了他注重零售服務、二十多來年持續進店服務的堅持,對他而言,一走進零售終端就會充滿興奮。這樣的初衷,不僅確立了苗鴻冰在時裝行業創業,更為白領女裝確定了發展方向——為優雅女性提供“好”的產品和服務。
“早走早主動,晚走晚主動,不走不主動。”二十多年前,苗鴻冰曾經的老領導在當時的一番話令他至今都銘刻在心中,他始終認為,是改革開放令中國走到今天,取得如今的好成績,如果當時停滯在那里,可能中國不是現在的模樣。而對于中國服裝行業,苗鴻冰的出現又為這個行業帶來了怎樣的“改革”呢?
回顧往昔
一個可以窺見行業起伏的品牌心路歷程
二十多年來,苗鴻冰成立北京白領時裝有限公司,打造了中國服裝業無人不知的“白領”品牌,更創造了中國服裝行業的諸多“紀錄”——第一個在業界引入陳列概念、第一個用鮮花裝飾店面;第一個啟用男導購為女性消費者帶來極致化服務體驗;第一個將時裝賣出“汽車價48萬元”、第一個創造出單店單日銷售過百萬元的營銷奇跡;率先啟用“未來空間店”等大店模式,營造場景式消費;創造性地為行業提出幸福感營銷;更培育出6位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
回顧往昔,苗鴻冰不無感慨地把白領女裝的發展歷程分為了創業、提升、大發展、調整的四個階段。從中,我們亦能窺見中國服裝品牌在改革開放中的發展軌跡。
首先是前三年的創業階段。在這個行業里,每個創業故事的背后都有著數不盡的艱辛。對于非科班出身的苗鴻冰而言亦如此,僅憑勇氣和愛好是不夠的,當然,在那個年代真正懂得時裝設計、懂得時尚運營的人也可謂鳳毛麟角。他浸潤在一線做市場調查,他盯在店面跟客戶親密接觸,他也見到了曾經的同事投來的異樣目光,在一系列堅定而持續的探究思考后,他獲得了很大啟發,不僅了解到顧客的產品需求,更清晰了該用什么樣的方式去滿足顧客需求。三年時間,苗鴻冰順利完成創業的原始積累,僅在創業一年后就以100%的回報率償還了借來的本金,核算下來公司當年凈賺31萬元。
與很多紡織服裝創業者一樣,苗鴻冰在創業之初依靠的是勤奮和對行業的熱愛,而1997年至2000年白領發展的第二個階段,他依靠的則是獨到的眼光,成就了品牌形象的提升,塑造了白領品牌的行業地位。
1997年正值亞洲金融風暴,對白領品牌發展造成了很大沖擊,卻也帶來了機遇。苗鴻冰回憶說,“那時候因為年輕,膽子也大,思路進行了一個調整。”白領反其道行之,開始大面積采用進口面輔料,占比達到90%以上。在那時,能進口面料的服裝公司并不多見,這樣白領無形中在市場里形成了一道獨到的風景。“由于你跟別人不一樣,在顧客的心目中的定位和在市場中的定位都提升,顯得更加與眾不同。”在苗鴻冰看來,這形成了白領品牌重要的品牌提升階段。
2000年中國加入WTO,白領品牌開始和國際頂尖品牌同臺競技。面對競爭,苗鴻冰認為,白領有了更多的學習和思考的機會。他將2000年到2008年定義為白領品牌的第三個階段——大發展的階段。
在這八年間,中國國民經濟、中國企業都實現了極其快速的發展。2004年,白領以雄厚的資金實力進駐了北京亦莊,建立公司總部,“一針一線”的雕塑和花園式景觀至今仍是當地“一景”。苗鴻冰不禁感慨,“我們搭上了改革開放的發展快車,這幾年其實是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機會,我們抓住了。”
緊接著,2008年至今的十年,伴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白領品牌也進入調整、反思、轉型的十年。這十年,跟大多數服裝品牌一樣,白領走得并不輕松。互聯網、資本化、年輕化、個性化等等關鍵詞充斥著行業人的頭腦,苗鴻冰也從未停止思考和探索,已過“知天命”年紀的他,卻更加從容淡定。
在白領品牌如今的產品構成中不難看出變化,年輕化的字母T恤、充滿動感的條紋針織衫以及線條簡潔的小禮服,都體現出更加極簡的態度、輕奢的格調,而母女一同到白領挑選各自時裝的場景也不罕見。可以說,白領品牌的調整轉型取得了成功。
“下半場”
一件必須認真做好的事情
對于白領這樣的品牌,回顧它的發展歷程,如同再現了中國時尚消費史。改革開放初期,人們開始了時尚啟蒙,品牌意識逐漸萌芽,模仿式、排浪式消費盛行;初入WTO,國人崇尚洋品牌并熱衷于追趕“洋氣”的國際流行趨勢;而今,中產崛起,消費升級,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成為主流,人們更樂于穿出個性、穿出文化。
而中國服裝品牌特別是女裝品牌的發展也隨之經歷了跌宕起伏的變化,從制造型、貿易型發展到品牌化,從跑馬圈地的大規模開店方式,轉變為更加關注產品本質、消費本源,沿著“科技、時尚、綠色”的邏輯,每個品牌、每個創業者無一不在調整與創新中探索屬于自己的發展DNA。
實際上,一個企業、一個品牌的格局往往就是創始人、企業家的格局。近幾年來,苗鴻冰開始鐘情于攝影藝術,并活躍于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隨著他對藝術與美的探究,以及對新傳播方式的鉆研,白領品牌的品牌企劃、品牌公關、品牌形象悄然發生著變化。而在公司內部,苗鴻冰提出,白領員工人人是設計師,人人是營銷師,人人是攝影師,人人是高級編輯。
從創立至今的二十多年來,白領品牌有著很多變與不變。白領的客人在變化,不論是更加年輕還是更加年長的消費者,不變的是她們的優雅風度;白領品牌的設計手法在變化,更加簡約內斂了,但不變的是為消費者呈現“好的產品”的初衷;白領品牌的服務在變化,從“倒一杯水”的體貼轉變為提供可分享的美好體驗,但始終不變是對消費者內心的呵護和極致的服務。
有經濟學家說,改革開放已經進入下半場,對很多企業家而言,亦進入了二次創業階段。那么,對于苗鴻冰這樣的企業家、創業家,是如何看待“下半場”的?對此,他發自內心地提出了三個期待。
“一定要堅持改革開放這一點絕不能動搖,如果動搖這一點,中國是沒有未來的。”在苗鴻冰的內心,首先期待著中國改革開放進一步的深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因為中國經濟的向好發展,影響著全中國人民的幸福指數。
第二個期待則是:“真的期待中國的老百姓,靜下心來,不要浮躁,以此來面對當今社會和改革開放的下半場。面對困難、風險和壓力,我們必須靜下心來認真思考,找出新的突破口。”
第三個期待,“改革開放四十年了,我們這個行業一定要借此實現大的發展,讓中國人享受到最有藝術感、最有價值感、最有品質感的時尚產品,這需要行業共同努力。”
“我們這代人挺幸福的,只要下了決心就可以創業。”更令苗鴻冰感慨的是,從古至今,全球都格外重視中國市場,中國企業憑什么不去重視?“我們這個市場一定是有機會的、有希望的。”
那么,白領將拿出什么來面對這個市場?
苗鴻冰堅定地說,“好的創意、好的設計、好的產品、好的品質、好的服務,在改革開放的‘下半場’,這是白領品牌必須特別認真做的一件事情。”
發展沒有中場休息,苗鴻冰和千千萬萬的中國服裝人已然進入改革開放的“下半場”。正如同時尚從來不停歇,他們的創業、創新之路也不會終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