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快評】拼多多被“薅羊毛”損失千萬 誰該買單?
1月20日凌晨,網傳拼多多出現了嚴重的漏洞,用戶可以領取100元無門檻優惠券。隨后,有網友曝出,用領取的優惠券可以充值話費、Q幣。上午9點,網友發現拼多多已將相關優惠券全部下架,直至10點左右,該漏洞才被拼多多官方修復。
針對BUG事件,拼多多方面回應稱,“1月20日凌晨,有黑灰產團伙通過一個過期的優惠券漏洞盜取數千萬元平臺優惠券,進行不正當牟利。針對此行為,平臺已第一時間修復漏洞,并正對涉事訂單進行溯源追蹤。同時我們已向公安機關報案,并將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對涉事黑灰產團伙予以打擊。”
同時,在拼多多21日下午發布的最新的“情況說明”中表示,拼多多將堅決打擊黑灰產團伙,不會存在半分妥協與讓步。對于遭裹挾的普通消費者,平臺主觀意愿上不會進行進一步追責,但拼多多不支持此類非正常行為。為充分保障正常參與平臺各項活動的消費者的利益,在“年貨節”和“春節不打烊”活動期間,拼多多將追加一億元年貨紅包津貼,向平臺消費者進行發放。此外,上海警方已以“網絡詐騙”的罪名立案并成立專案組,并依據“財產保全”的相關規定,對涉事訂單進行批量凍結。
那么,在此次事件中,對于消費者,領取并使用漏洞消費券會被追究法律責任嗎?拼多多收回已領取的優惠券是否合理?拼多多的損失應該由誰來承擔?黑灰產團伙是一個什么樣的組織?對于電商帶來哪些危害?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也將進一步解讀。詳見【專題】一夜資損200億?拼多多回應:比薅羊毛更快是謠言傳播速度http://www.100ec.cn/zt/pddhy/
解讀一:如何正確看待拼多多被“薅羊毛”? 近年來,網絡黑灰產已經成為一個龐大、復雜、隱蔽、高效的產業鏈,這其中“薅羊毛”就是盈利模式之一。 對此,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說,今天的職業“羊毛黨”已經屬于黑灰產業鏈,呈現團伙化、規模化、自動化趨勢,其危害不容小覷。這樣的“羊毛黨”如今遍布互聯網,通過利用優惠漏洞低價買進高價賣出,大量獲利。 在拼多多最新發布的“情況說明”中提到,黑灰產團伙所利用的“優惠券漏洞”盜取的相關優惠券,系拼多多此前與一檔電視節目(江蘇衛視《非誠勿擾》)開展合作時,因節目錄制需要特殊生成的優惠券類型,僅供現場嘉賓使用。除此之外,此種類型優惠券,從未在任何時候、以任何方式出現在平臺正常的線上促銷活動當中,甚至從未有任何線上入口。均系黑灰產團伙通過非正常途徑生成的二維碼掃碼后獲得,該二維碼多流傳于社交平臺相關黑灰產群。拼多多從未針對該類型優惠券生成任何二維碼,更從未在APP及小程序中展示過此類優惠券相關信息及二維碼。 曹磊還表示,此次拼多多出現這個漏洞,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平臺出現業務策略漏洞,另一種可能是遭到有預謀的黑灰產組織操作。但目前來看,后者的可能性比較大。首先,此次事件是今日凌晨開始出現漏洞,短短幾個小時就有上千萬的損失,再發酵到網絡上謠言四起、各種偽造圖片層出不窮。其次,隨著網絡黑灰產日益規模化,對包括電商行業在內的整個互聯網行業都帶來巨大的挑戰,如電商巨頭京東平臺上出售的電腦主機都是七天無理由退貨,這原本是保障消費的合法權益,但一些二手商販就會利用這個規則漏洞,在購買之后將一些芯片、主板等給換成舊的二手再退回去,諸如此類事件不勝枚舉。 從法律責任認定和用戶權益保護而言,曹磊認為,如果是平臺主動推出的活動,那么應按照官方說明來兌現承諾,也就相當于在線跟用戶簽訂協議,平臺當然要執行。但拼多多相關聲明已經顯示,用戶是通過一個過期的優惠券漏洞盜取了優惠券。這方面,根據《合同法》相關規定,拼多多取消或收回優惠券并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這從情感上也能夠理解。 對于如何正確去解決這個“漏洞”,曹磊認為要一分為二來看,一方面,如果是平臺主動推出的活動,那么就應該按照官方的說明來兌現承諾,也就相當于在線跟用戶簽訂協議,平臺當然得要執行;另一方面,根據我國的《合同法》中給予了這樣的一個補充規定,如果雙方簽訂的協議合同明顯是有失公允的,不平等的,那么進行取消或者違約時不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的,同時從情感層面上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從法律上來講受眾有可能是站不住腳的。 解讀二:拼多多是否有權撤銷優惠券? 對此,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拼多多在公布之后,可能會有少量的用戶會退回,但是絕大部分都已經充值或消費掉了,這樣追回比較困難。還沒使用的可以凍結,一定程度上挽回損失。同時,根據《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如果此次拼多多出現優惠券漏洞是有黑產羊毛黨惡意“搞”拼多多,這類交易屬于存在“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可以要求撤銷。此外,根據贈與人享有任意撤銷權,即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其目的主要是賦予贈與人與受贈人達成合意后法定要件實現前以悔約權,使贈與人不致因情緒沖動,思慮欠周,貿然應允將不動產等價值貴重物品無償給與他人。從優惠券總歸屬于贈與行為來講拼多多是可以合理撤銷的。 同時,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盈科(杭州)律師事務所律師方超強律師表示,拼多多的損失,在法律上不存在追回的障礙,但在實際處理中,基于用戶體驗的考慮,拼多多可能會認下部分損失。單從止損的角度而言,拼多多目前已經下架了相關的優惠券,同時完全可以停止已經領取但未使用的優惠券,甚至于已經使用優惠券下單,商家還未發貨的訂單,也可以直接關閉,都可以有效止損。且若真是“黑灰產團隊”所為,在刑事案件處理過程中,拼多多也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要求具體侵權人員承擔損失。 解讀三:黑灰產團伙是一個什么樣的組織?對于電商帶來哪些危害? 在拼多多的聲明中提到的“黑灰產團伙”,大眾可能不是很了解,在業內卻是為害已久。據了解,“黑灰產業鏈”存在四大類型:1、技術類黑灰產業,包括虛假賬號注冊等在內的源頭性黑灰產業;2、用于非法交易、交流的平臺類黑灰產業;3、技術類黑灰產業,如木馬植入、釣魚網站、各類惡意軟件等;4、網絡黑賬號,多以惡意注冊、虛假認證、盜號等形式出現。同時,2017年國內活躍的專業技術黑灰產業平臺多達數百個,黑灰產業已達近千億元規模,但我國網絡安全產業規模為450多億元。 “黑灰產”的盈利手段主要為“撞庫”和“垃圾注冊”。第一種是“撞庫”,就是把其他平臺泄露的一些用戶名和密碼,不停地拿到另外一些平臺上去試,如果登錄成功之后首先會竊取賬號內的資產信息,之后會使用竊取的賬號去做一些薅羊毛等相關的事情。第二種是“垃圾注冊”,黑產要盈利必須要有海量的帳號,黑產會注冊成千上萬個小號來為后續的活動進行準備,這是萬惡之源。 對此,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李旻律師表示,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曾對“黑產”作了如下界定:一是發動涉嫌拒絕服務式攻擊的黑客團伙,二是盜取個人信息和財產賬號的盜號團伙,三是針對金融、政府類網站的仿冒制作團伙。灰產則是指“惡意注冊和虛假認證”,其特點為處于法律監管的空白地帶,是黑產的上游產業鏈。這里需要明確一點,黑灰產的說法僅是實踐中的稱呼而已,在法律層面上,目前并無黑灰產的明確定義,具體的判責要結合其行為來認定。根據其行為的不同,可能會構成詐騙罪、合同詐騙罪、盜竊罪、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等。 此外,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盈科(杭州)律師事務所律師方超強律師則認為,黑產灰實際上是一個網絡術語,并沒有明確的概念和外延;從本次拼多多事件來看,所謂“黑產灰團隊”,有幾個事實應當是明確的:1.應當是主動尋找系統漏洞,而非進行系統破壞和篡改;2.主觀上知道是漏洞;3.客觀上利用漏洞牟利;4.優惠券應當是具有一定價值的財物。因此,從犯罪構成要件看,個人認為涉嫌盜竊罪。 此外,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國內“羊毛黨”已經形成了組織化程度極高的黑灰產組織。這些羊毛黨,不僅手法嫻熟、而且深諳輿論造勢,一旦碰上風控高壓線沒能薅到羊毛,就會通過各種社交媒體給平臺施壓。上到BAT,下到初創的互聯網公司,只要舉辦市場活動,都可能面臨羊毛黨的巨大威脅。互聯網金融、直播、游戲等領域是“羊毛黨”的重災區,有些創業公司甚至因此而破產。一方面,互聯網公司需要苦練內功,不斷加強風控能力,同時也呼吁有關部門與執法機關加大對“羊毛黨”、“刷單族”、“黑公關”等互聯網黑灰產的打擊力度。 同時,曹磊還表示,對黑灰產的認定從嚴格意義上講,應該由相應的監管部門,或者是公安網監來進行來進行認定。當然,平臺方如果能夠提供充分有效的證據、材料,也將有助于監管、司法、公安等部門進行認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