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棉花高成交看紡織市場后市走勢
觀點摘錄
一、現狀
棉花供應和成交量價齊升。
棉紗消費活躍。
二、春天來了,是哪些因素支撐的?
政策春風拂面,力挺紡織企業。
中美貿易談判影響減弱,整體預期向好。
印染訂單復蘇,價格上漲。
三、市場觀點
聽聽樂觀派、中立派、悲觀派分別怎么說。
正文
3月份以來,國內紡織市場期盼已久的“金三銀四”終于到來??v觀近期現貨市場,無論是上游原料成交還是棉紗銷售,成交量價都頻頻提漲,給予市場一定支撐。
一、現狀
棉花供應和成交量價齊升。從上游棉花市場的原料采購來看,進入3月以來成交量明顯增多,成交趨勢也經歷了從量漲到價升的轉變。2月底之前,國內現貨市場確實成交低迷,受外棉價格下降及進口配額將要到期影響,外棉成交活躍,不過這也助力部分有配額的紡企進行原料補庫工作。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未來得及哀嘆國內現貨市場的清淡,短短幾日棉花現貨市場便峰回路轉,各地紛紛傳來棉花成交繁忙的聲音。
事實證明的確如此。3月8日,山東某家欲采購棉花的紡企采購負責人打來咨詢電話稱,中國棉花網3月4日發布的關于河北、山東地區的3128B級別的皮棉報價15100-15200元/噸僅過幾日市場便已無此價,對當時沒有下單追悔莫及。3月11日,黃河流域地產棉報價15300-15400元/噸,一周內漲幅達300元/噸。同日,“雙28”新疆手摘棉主流報價15800-16100元/噸,同級別新疆機采棉主流價格15400-15500元/噸,報價堅挺。
棉紗消費活躍。從下游棉紗銷售市場來看,盡管勢頭并未像棉花那般來勢洶洶,紗價上漲可能還在試探性階段,但坯布企業詢價采購明顯增加,棉紗出貨較前期加快也已是不爭的事實,特別是中低端紗32、40支普遍反映走貨好于中高端紗支。目前,C32支價格也逐漸站到了23000元/噸以上,JC40S價格穩中漲至26550元/噸,均較2月有每噸近百元的增幅。也有紡企表示,目前成交量剛剛起來,還未打算提價。
不過,整體紡織市場在慢慢復蘇,紗線庫存下降也讓紡企壓力得到一定緩解,后期市場價格漲跌或上漲增速還將由下游消費來定。
二、春天來了,是哪些因素支撐的?
2019年,棉紡織市場環境在潛移默化中發生變化,盡管紡織行業可能還面臨著招工費用上漲的難題,但近期頻繁出臺利好的政策,以及大量的棉花成交,猶如吹來陣陣暖風,使人感覺棉紡市場的春天來了。那么是哪些因素支撐的呢?
政策春風拂面,力挺紡織企業。首先,深化增值稅改革,下調增值稅率3%,對于后期商品價格而言,具有成本下降的預期。有機構預計,大約可以為企業節約200元/噸左右的成本。再疊加上銀行定向降準、小微企業貸款支持、降低企業電價等多方位受益政策,更切實際的減輕了企業現金周轉壓力,改善企業的現金流,為企業保障、活躍市場注入新動力。這些舉措猶如春風拂面,給市場溫暖又有實際力量。
中美貿易談判影響減弱,整體預期向好。中美雙方的貿易摩擦已長達近10個月,市場對于其影響已在逐步消化,各紡織企業紛紛有各自的應對策略,做內銷的企業基本穩步運行,僅部分有外銷業務的企業可能會受到影響。據了解,中國紡織品服裝進出口連續兩年平穩增長,但2019年2月紡織品服裝出口額下降幅度較大。有機構猜測,可能是受春節放假及企業為規避加征關稅的風險影響,或許并不能反映近期的真實出口情況。
印染訂單復蘇,價格上漲。自進入3月起,廣東、柯橋等地不斷傳來印染廠復蘇的消息,市場相對比較熱鬧。廣東地區的貿易商也表示近期單子多起來了。有消息稱,福建地區的印染企業在春節后就打響漲價的“第一槍”,盡管成本增加是不可忽略的一個因素,但市場供不足需,價格上漲可能也是一種市場行為,這同時也基本可以說明坯布市場消費的活躍程度。根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數據顯示,企業布庫存為34.8天,環比減少0.1天,同比減少15.1天,處近三年來較低水平。
三、市場觀點
為此,中國棉花網記者采訪了幾家規模不同的企業,他們分別闡述了自己對后市的不同觀點。
樂觀派:近一個月以來,花紗市場銷售都有一定起色,其中棉花價格增幅加大明顯,市場報價上漲500元/噸左右。由于紡織企業多對儲備棉輪出抱有期待,故前期未多準備原料庫存,加之目前棉紡行業金三銀四到來,紡織企業產品庫存下降較快,多數企業面臨填補原料庫存的需求,入市采購棉花數量驟增,引起采購小高潮,預計此番熱潮或將持續一段時間,不會曇花一現般匆匆結束。
中立派:中美貿易摩擦仍然是道難關。市場目前穩中向好運行,減稅降費的結果可能終會市場化——商品降價,但這需要一定時間。加之3月19日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報告指出,雖然中美貿易談判在朝著緩和趨勢發展,但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謹防過度解讀中美談判利好。后市情況仍需繼續觀察,尚難早下定論。
悲觀派:解決用工是第一步,成本上升導致壓力升級。紡織用工問題長期難以解決,大幅增加了企業用工成本,抵消了部分利好,從而加重企業負擔,同時也影響著企業的開工情況。在此境遇下,部分企業不得不面臨著升級改造,同時也意味著壓力進一步升級。這部分企業表示,中美貿易談判已經習以為常,員工流失的難題日益增加,拋開基本面,先解決了用工問題,企業發展才能更上一層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