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災后重建為什么開云集團買單?
“時間和人使這些卓絕的藝術遭受了什么樣的摧殘?關于這一切,關于古老的高盧歷史,關于整個哥特式藝術,現在還有什么留給我們呢?"——雨果《巴黎圣母院》
法國時間4月15日,位于法國首都的巴黎圣母院傍晚發生大火。據悉,火災起于閣樓,隨后蔓延至屋頂,現場濃煙滾滾,之后塔尖轟然倒塌,也吞沒了人類800年歷史。事發之后,許多巴黎民眾自發為巴黎圣母院合唱《圣母頌》并跪地祈禱。萬幸的是,巴黎圣母院內藝術品已經順利轉移,有報道稱,火災與近期的修繕工程有關。法國總統馬克龍在電視演講中發誓要重建巴黎圣母院,并且公開計劃發起一項全國籌款活動以注資重建項目。
法國作為奢侈品行業大本營而言,此次巴黎圣母院著火也引發了奢侈行業關注。在法國總統馬克龍發表聲明后不久,Gucci母公司開云集團主席兼CEO Fran?ois-Henri Pinault即時進行回饋表態。據法新社報道,開云集團主席Fran?ois-Henri Pinault第一時間表示,Pinault和他的家人將捐贈1億歐元,資金將通過Pinault家族旗下公司Artemis支付,以幫助重建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發生火災,引發全球奢侈品行業的廣泛關注。在火災發生后不久,Burberry首席創意官Riccardo Tisci通過instagram表示巴黎圣母院在他心中一直有著崇高的地位,他為巴黎圣母院這次的災難感到深深的遺憾。截至門道FASHION發稿,被開云視競爭對手的奢侈行業一號巨頭,LVMH集團及旗下奢侈品牌未公開發表巴黎圣母院火災任何看法。
巴黎圣母院(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建造于12世紀,她是一座哥特式風格基督教教堂,位于整個巴黎城的中心,矗立在塞納河畔,是古老巴黎的精神與文化象征,也是整個世界的藝術瑰寶。
在八百年的歷史長河里,巴黎圣母院成為法國歷史的見證者,從國王加冕到皇室婚禮、圣女貞德平反等,巴黎圣母院不僅見證了法國的風雨歷程,也見證了法國奢侈行業從萌芽到崛起,并稱霸全球的歷史每一個節點。
法國浪漫主義詩人維克多·雨果將這座教堂比喻為“石頭的交響樂”,他曾在他1831年出版的著作《巴黎圣母院》中寫道:“這座可敬的歷史性的建筑的每一個側面,每一塊石頭,都不僅是法國歷史的一頁,而且是科學史和藝術史的一頁……簡直就是石頭的波瀾壯闊的交響樂。”
800多年歷史中,巴黎圣母院經歷多次昂貴的修復,當火災爆發時,尖塔正在修繕過程中,以修復木結構的水損壞。近年來,由于巴黎圣母院毀損嚴重,大教堂官員一直在尋求私人資金來支持法國政府,提供巴黎圣母院修繕工程的維護資金。
此次火災發生后,開云集團主席Henri Pinault第一時間站出來,以個人名義捐助一億歐元援助重建巴黎圣母院,被業內視作是開云集團一次漂亮的社會事件公關效果。有業內評論表示,開云用強大的社會責任感,向世界展現它的格局與胸懷。
門道FASHION預測,開云集團之后,還將有更多奢侈集團、美妝集團等加入到這項政府援助以重建巴黎圣母院的行動中。
奢侈品牌一直忙著拯救歷史古跡
事實上,不僅是Gucci母公司開云集團,整個奢侈行業近幾年來,一直頻頻致力幫助拯救岌岌可危的歷史古跡的重建和修繕工作。
向來與巴黎大皇宮淵源頗深的CHANEL去年宣布,將捐助2500萬歐元以幫助巴黎大皇宮修復、重建。重建項目將于2020年啟動,2024年修復竣工。
除了法國巴黎之外,意大利羅馬也擁有著諸多歷史古跡。羅馬市市長前Gianni Alemanno 曾表示:“如果沒有贊助商來修繕,意大利就沒法完成這個任務,或許整個歐洲也不行。”
Karl Lagerfeld生前執掌的Fendi品牌,一直致力于修繕許愿池噴泉等羅馬歷史遺產古跡;意大利服裝制造商Diesel曾出資500萬歐元修繕威尼斯城風化的Rialto Bridge——一座橫跨威尼斯大運河的最古老的大橋;在羅馬,奢侈品制鞋商TOD’S集團曾斥資250萬歐元用來幫助修繕古羅馬競技場(Coliseum)。
不過,令人擔憂的是,除了許愿池或里亞托橋,意大利還有數以千計不那么出名的景點同樣處于搖搖欲墜的危險之中,而修繕這些歷史古跡仍然需要大量的資金,因此它們的前景仍晦暗不明。
奢侈不僅是一門商業藝術,更是一門關于時間的藝術。值得一提的是,奢侈品牌對于修繕歷史古跡也貢獻了許多新的思路,除了捐款保護歷史古跡之外,百年奢侈品牌不斷用歷史古跡辦秀這一方式,喚醒公眾及市場對于古跡的關注。
Fendi在著名特萊維許愿池舉辦了2016秋冬高訂秀,此前,Fendi為修繕特萊維許愿池捐助了300萬美元;2016年6月,Dior特意用專列送嘉賓前往英國布萊尼姆宮觀看2017早春系列。這座英國園林經典之作在1988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18年,Gucci在古羅馬墓園遺址Les Alyscamps舉辦2019早春系列發布會。
奢侈品牌贊助文化事業的事例早已常見,奢侈行業越發緊密與政治、經濟、文化、慈善融于一體。除了歷史人文層面的考慮,從另一個角度看,奢侈品巨頭們贊助文化遺產也是為了自身可持續發展,對于一些奢侈品牌來說,生意的好壞有賴于公眾形象和聲望,包括其優質產品設計、審美標準、文化共鳴等因素,而這些因素與文化古跡交織下,讓奢侈品牌釋放更大的勢能。
在意大利文化部表示不能保證古羅馬圓形大劇場的維護費用后,TOD‘S CEO Diego Della Valle為其捐贈了超過3600萬美元。Diego Della Valle表示:“對于我們這些靠‘意大利制造’吃飯的企業來說,這樣做是別無選擇的。”
然而,奢侈品大力修繕歷史遺跡也引起了社會擔憂,公眾擔心部分歷史遺跡會因此成為奢侈行業商業化運作而帶來負面效應。現在,擺在奢侈行業面前的挑戰在于觀念,文化遺產與奢侈商業如何巧妙互利共生?
希臘文化部曾公開否認過外部盛傳的Gucci將在希臘雅典衛城辦秀的傳言。希臘文化部稱:““雅典衛城是被列入科教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我們有義務去保護它。”
隨著社交媒體與年輕消費大潮的崛起,奢侈品牌早已站在注意力“金字塔”頂尖。
在社交媒體與全球化的今天,奢侈行業頻發文化風波背后,整個行業正在學習如何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感。2019年,Gucci、Prada、Burberry等奢侈品牌不約而同成立了“促進多元化和包容性咨詢委員會”,通過特設委員會用來建設多元文化項目,目的提升品牌文化責任感與包容意識。
此次深受全球關注的巴黎圣母院起火事件,我們不能看出,Gucci母公司為整個行業做出了一個行業范本。未來,奢侈生態也將觸角更廣泛、更有社會價值。
顯然,新的戰場已然形成。在社會責任感、全民口碑來說,奢侈品牌在市場銷量和產品設計之外,如何贏得更多尊重,越發成為新的競爭武器。
來源:門道Fashion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