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和Zara簽服裝生產協議 快時尚步入俄羅斯制造?
近年來,從制造轉向創造的中國逐漸在失去“世界工廠”的位置。在一部分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轉移至東南亞后,俄羅斯似也有意發展成新的代工廠大國。近日,西班牙快時尚巨頭Zara就和俄羅斯簽署了一個協議,將嘗試著在戰斗民族生產服裝。
“我們同意成立一個項目組,未來將和Zara合作,并幫助搜羅可信賴的俄羅斯合作者。這一切將會加速Zara俄羅斯供應鏈本地化的落地。”俄羅斯工業和貿易部副部長Viktor Evtukhov說。
在服裝生產之前,Zara于今年早些時候確認在俄羅斯生產它的家居類產品,并有意在當地擴充自己的供應鏈資源。俄羅斯工業和貿易部接下來將提供給Zara總部一個工廠名單,而Zara則會派遣相關專家去測試這些工廠的實際表現。
根據Evtukhov的說法,Zara在俄羅斯制造的產品數量將在今年內翻一番,并且“2017年,他們計劃在我們國家銷售上百萬產品。”
這次合作是由俄羅斯工業和貿易部促成。這兩年,俄羅斯政府積極吸引外國品牌在當地生產,宜家和H&M都在去年春天接到了生產許可,據悉,日本的優衣庫也在接下來的接觸名單之中。按照這個架勢發展下去,俄羅斯有望成為快時尚新一輪的生產大本營。
該趨勢與俄羅斯國內生產成本增長有關。去年,俄羅斯紡織業協會曾表示,俄羅斯的生產成本已經與中國持平,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還要便宜10%,因此外國和俄羅斯本土品牌開始把生產線從中國撤回本土,以抵抗成本價格上漲帶來一些列連鎖反應,比如成品價格上漲或利潤空間縮小。
而“失業率的提高提供了更多的廉價勞動力,讓零售商很感興趣。”調查公司Infoline主席Mikhail Burmistrov稱。俄羅斯當地新聞網Russia Beyond the Headlines曾在2016年5月就觀察到了上述動向,稱隨著盧布貶值,令Zara、Pull&Bear和Massimo Dutti等姊妹品牌都有意將生產地址遷到俄羅斯,據悉持有以上品牌的母公司Inditex當時已經開始和俄羅斯當局洽談。
不過,據《衛報》2014年報道,按照Zara以往的路數,當年它在中國生產的大部分服裝,銷往的多是本土商店,這是快時尚實現品牌本地化的一個策略,意在縮短物流成本并方便管理訂單。而同樣的邏輯也可以在俄羅斯落地,但這樣做的前提是品牌在俄羅斯的市場足夠大且有利可圖,據Russia Beyond the Headlines提供的數據,從2007年到2016年,Inditex在俄羅斯的門店數量從29家,增長到了485家。
而根據宜家此前和俄羅斯貿易部達成的協議,該品牌也是為了實現供應鏈本地化才將工廠遷往俄羅斯的,只不過目前占比只有60%,數字還在增長中。
因此,俄羅斯若是想成為全球輕工業集散中心,恐怕還尚待時日。它需要考慮的重心是俄羅斯經濟的現狀到底能持續多久,而這樣低成本的優勢又能撐得了幾時。
Burmistrov認為,俄羅斯的制造工藝令人滿意,但是盧布貶值帶來的低成本卻難以維持,“除非俄羅斯能夠提供其他競爭優勢,不然品牌在俄羅斯長期投資、或者和當地生廠商建立持續關系都沒什么意義。”何況,現在已經出現一些工廠指責部分外來品牌只是來生產,卻不看重俄羅斯的消費者。
小心,這已經讓戰斗民族不太高興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