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迎來第21屆國際服裝節
這是一場連續舉辦21年仍奇艷奪目的產業盛會;這是一座集納全省、全國乃至全球產業鏈上下游智慧結晶的展示舞臺;這是勾勒江蘇紡織服裝產業歷史變遷與明日藍圖的恢弘一筆——這,就是作為江蘇省13個先進制造業集群之一的紡織服裝行業發展近況的一面鏡子——江蘇國際服裝節。
“江蘇國際服裝節,伴隨著中國經濟體制的變革,伴隨著江蘇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為江蘇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不僅為江蘇紡織服裝產業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產業集群,還培育了一大批享譽國內外的自主品牌,吸引了一大批引領時尚潮流和行業發展的優秀人才,也為推動紡織服裝產業邁向中高端不斷注入新的活力?!苯K省工信廳負責人對服裝節給予高度評價。
以服裝節為“鏡”,產業發展昔日的榮光和今日的蛻變分外明朗。
回溯過往,展會脫胎發展需要
追溯紡織服裝產業發展過往,江蘇國際服裝節組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江蘇省紡織工業協會名譽會長謝明語速放緩,這是能喚起一代紡織人內心共鳴的成長歷程——
謝明回憶,解放初期,在物質匱乏年代,紡織服裝行業為了滿足人們衣著服裝的要求,什么都得定量,“國家把穿衣問題放在重要位置,每人發7尺布,雖然只夠做上衣,但就這樣的問題都是周恩來總理親手抓?!钡搅烁母镩_放,解放生產力成為第一要務,“1985年布票取消、供應敞開,成為推動全行業快速發展的一次巨大飛躍?!备母镩_放后,紡織服裝行業承接了出口創匯的重要任務,“在江蘇,純棉紗和混紡紗,純棉布和滌棉布,我們采取主動配額,能出口多少便貢獻多少?!敝痢笆濉鼻?,全國的纖維加工量已超過世界50%,全球紡織貿易中“中國制造”已占三分之一以上,“我們成為貨真價實的最大紡織服裝出口國?!?/p>
這是來之不易的成就?!拔覀儧]有松懈,建設紡織強國、紡織強省的思路愈發明晰。”省紡織工業協會會長韓平說,從紡織大省邁向紡織強省,關鍵要使科技、品牌、人才和綠色發展四大目標齊頭并進,“如今,江蘇國際服裝節也正是瞄準這一方向舉辦,服裝節主題‘品牌江蘇,時尚江蘇’和全行業的前進步調完全吻合。”
正是依托服裝產業和國際服裝節的深度交融,從首屆服裝節開辦至今,21年里推出的不少品牌已長成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皬牟ㄋ镜恰⒓t豆到陽光、雅鹿和海瀾之家?!敝x明盤點著如今人們耳熟能詳的江蘇品牌,如數家珍。不久前中國服裝協會發布的2018年中國服裝行業百強排行榜顯示,130家上榜企業中,海瀾、紅豆、波司登等31家蘇企入選,江蘇入選企業數量再度位居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之首。
企業與展會快速發展的同時,全省紡織產業的規模和利潤也在翻倍。1998年舉辦第一屆江蘇國際服裝節時,江蘇紡織產業銷售收入278億元,利潤虧損;到2018年,銷售收入1.06萬億元,利潤538億元。去年,全省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達到7224家,規??偭砍掷m保持“全國第一”的位置。
轉型創新,高起點促成高質量
服裝節落地并不意味著“萬事大吉”。
在射陽縣城,令鹽城市現代高端紡織產業區產業園區副主任劉建軍倍感欣慰的是,該園區如今是蘇北地區僅有的專業從事紡織生產的工業園區。之所以能擁有這一地位并越做越強,與園區的“綠色蝶變”密不可分。
幾年前,產業園區主營業務其實并非紡織,“化工是大頭。然而,縣化工集中區遇到安全和環保等方面的突出問題,開始倒逼我們思考轉型發展的路徑?!眲⒔ㄜ娊榻B,為順應紡織產業發展的政策要求,發揮縣域資源稟賦優勢,促進全縣紡織產業鏈和價值鏈形成,“關停化工、發展紡織印染成為不二之選?!币舱怯纱碎_始,原先進駐園區規模小、產能低、污染重的一批企業被徹底關停,騰出的土地空間和環境容量得以釋放,“此外,我們一改以往招商引資的方式,重新制定招商選資策略,提高企業入園門檻,并要求園區已有企業更新設備,中水回用率不得低于40%?!备咂瘘c、高標準帶來了產業園區面貌的轉變。今天,位于園區的米瀾紡織擁有兩條業內先進的無水生產線,而日本助野襪業憑借車間配套齊全的機器,“只要一根根棉線進去,出來的就是一雙雙成品襪子?!?/p>
“可以講,轉型發展道路上,只有主動出擊才能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抱殘守缺,不可避免將被市場淘汰?!敝x明說。如今,如果產品同質化,企業又沒開發能力,僅僅跟著人家走,利潤必然下滑,“這已不是靠數量競爭的年代,技術、裝備、生產效率包括生產工藝升級的必要性不可小覷。”
事實上,產業發展也確實如此。從事面料生產的常州強聲紡織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錢文青介紹,企業研發的可降解再生滌產品領跑國內同行。不僅如此,相較質感相似的棉,再生滌的價格還更便宜,“僅這一種面料,我們去年的訂單就達到了800-1000萬米?!卞X文青說。
然而,僅憑單個企業“發聲”仍顯勢單力薄?!盀樽尭嗵K企能更好連通上下游,協會正努力把國際服裝節這一平臺搭得更實。”謝明介紹,今年超過1200個展位已全數待命,“展會規模再超以往?!?/p>
平臺思維,集約化孕育新生機
一年一度的江蘇國際服裝節是全省產業發展、要素流動的巨大推手。與此同時,這一推手也在激勵園區、企業和各地政府奮發前行。
如何“從無到有”培育出一批“蘇字頭”的紡織服裝品牌優勢企業?“首先需要有適宜發芽的土壤。”海安市發改委副主任康健說,為引導本土紡織品牌“破土而出”,當地專門制定了一系列掛鉤具體政府部門的“培育計劃”——
《2019年1-7月時尚錦綸產業培育個性化重點工作情況表》上,詳細記載著當地稅務局承接的重點項目進度、項目規??偭俊⑷诤习l展途徑、創新驅動方式和企業上市計劃等信息?!捌髽I上市”一欄中,清晰記錄著“做好鴻順合纖新三板對接落實工作。6月10日已與墩頭鎮分管工業負責人進行商量,進一步加大推進力度”。在自然資源局掛鉤的《紡織絲綢產業培育重點工作情況表》中,“盛洲紡織目前已完成股改,中介機構進入現場進行審計”,對接資本市場的工作有序進展。
“一企一策就是海安的特色,品牌創建過程中,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還要解決什么問題,掛鉤部門負責人親自帶隊研討,深入企業,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笨到〗榻B,現在海安紡織服裝重點培育的10個板塊,分別由十個市級部門分別牽頭,“以品牌創建為導向,把做強產業、服務企業融匯其中?!?/p>
平臺如推手,張家港市經信局行政規劃科何增丁同樣感慨高起點推動品牌培育帶來的成效。今天,張家港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十大品牌”,從“伊斯貝德”“大唐公主”“澳洋世家”到“綠尚”系列、“雪蘭”品牌和“如伴衣家”,再到“雅獅頓”帽子和“舒跑”襪子……無盡新生正在孕育。
放眼全省,海安和張家港僅是平臺發展、集約作業,壯大培育自主品牌的縮影。在疊石橋、震澤和悅達集團的紡織板塊,“平臺思維”同樣占據著發展風向;在常熟,“云裳小鎮”已擁有各類品牌67個、設計師工作室41家、電商84家,設計師131名、技能人才215名。
“眾多平臺之上,服裝節將發揮更為顯著的‘虹吸作用’,吸引更多社會關注,利于品牌成長的機遇隨之而來?!敝x明透露,服裝節將吸引更多產業研討、行業論壇落地江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