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紡織勁刮“綠色”清風
江蘇是中國紡織業第一大省,江蘇紡織業連續多年躋身6大萬億級產業,坐擁3個千億基地、2個千億市場、1個千億企業、16個百億特色名鎮和15個百億企業。站在經濟高質量發展、企業轉型升級新的歷史節點上,一邊是紡織制造業迅猛發展,一邊是低碳減排呼聲高漲,如何“兩全”?在昨日舉行的江蘇紡織“綠色發展”高峰論壇上,來自全國各地的紡織服裝參展企業以及環保專家紛紛給出建議——“綠色制造”。在他們看來,只有綠色發展才能推動紡織服裝產業提速增效。
是形勢所迫也是大勢所趨
傳統紡織業是“高能耗、高污染”產業,這些“散亂污”的紡織企業不僅侵占了土地和環境容量,還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負面影響。當環境保護史上最大規模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行動來襲,不少江蘇紡織企業紛紛轉型升級,實現綠色制造。因此,在香港立信集團董事王清泉看來,“環保風暴”帶來的改變雖是形勢所迫,卻也是大勢所趨。王清泉介紹,他在調查中發現,為實現生態與經濟的平衡,不少企業淘汰老舊機器,加大環保投入,降低生產廢水排放量,提升企業環境管理水平。通過這一系列的綠色改造,不僅給企業帶來更多機遇,也給產品帶來更多的附加值,更加不斷推動產業的整體升級,而這些“陽光”,只有經歷過風暴,才能有更深地體會。
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這樣的事例蘇州吳江比比皆是。如盛澤,通過“鐵腕治污”,當地形成了紡織業“行規”,由于各企業不斷實施產業升級,涌現出一大批優質企業。其實,江蘇紡織服裝企業對于“環保”的認識越來越強,各企業紛紛從產品開發、生產制造環節入手,“綠色模式”正在江蘇全面開啟。其中,國望高科、旭榮針織、無錫百和織造、斯爾克纖維、黑牡丹紡織、丹毛紡織等企業被工信部認定為綠色工廠。
騰籠換鳥實現蝶變
提起綠色制造,會場上來自鹽城現代高端紡織產業區黨工委書記吳俊深有感觸。她激動地介紹道:“鹽城現代高端紡織產業區這列‘火車’,在‘生態和發展’兩條鐵軌鋪就的軌道上,走出了一條以發展理念轉變引領發展方式轉變、以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的綠色蝶變軌跡。”
吳俊坦言,幾年前,現代高端紡織產業區所在區域土地、環境承載已摸到“天花板”,安全、環保等突出問題倒逼園區點燃變身沖動,他們做出了“關停化工、發展紡織印染”的決定,原本已經進駐園區規模小、產能低、污染重的一批化工企業被徹底關停。雖然,經歷了一時的“陣痛”,但騰出了土地空間和環境容量,不僅贏得了瑞士菲利克斯毛紡、意大利薩奇涂層面料、日本助野襪業、韓國杜奧爾汽車裝飾面料等國內外著名紡織染整企業的“芳心”,還帶動了園區高質量發展。
記者了解到,經歷了企業從少到多、產業從弱到強、品牌從無到有的變化,如今鹽城現代高端紡織產業區已走出了一條具有印染特色的發展之路,并獲得“中國綠色染整研發生產基地”“全國印染行業創新型示范園區”“江蘇紡織印染創新型示范基地”等稱號。此外,通過騰籠換鳥,2018年該產業區紡織產業實現銷售30億元,預計2020年總產值將達100億元。
激發治污減排的內生動力
雖然,“環保風暴”給江蘇紡織企業帶來重重壓力,但從省生態環保廳發布的污染物排放數據可以明顯地看到,江蘇各類污染排放量已迎來拐點。“為了讓實現綠色發展、環境守法者受益得惠,我省也相繼推出不少激勵措施,激發全社會治污減排的內生動力。”江蘇省生態環境評估中心主任王靜說。
王靜介紹,雖然目前我省還未達到最佳環境狀況,但最優質的環保幫扶措施已經到來。去年省生態環境廳在國內首創了“環保貸”這一綠色金融產品,通過設立風險補償資金池鼓勵銀行向環保企業發放貸款。同時,省生態環境廳還牽頭出臺了“綠色金融33條”,為全省產業轉型升級和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強大金融支持,并且組織開展環保項目銀企對接會,幫助環保項目和金融機構牽線搭橋,提供高質量、低利率的融資方案。
當然,為了給環保守法企業營造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我省鼓勵企業開展自查自糾,對環境問題輕微、非主觀故意排污等行為,在整改到位情況下實施以教育處理為主的方式,并探索建立“學習積分補過制度”,鼓勵企業法人通過完成環保學時“抵消”部分行政處罰措施。對于環境治理任務重、轉型升級成效明顯的地區,將給予資金激勵。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