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瀾之家六年公益路 讓崎嶇山路“多一克溫暖”
“媽媽告訴我,今天有外面的哥哥姐姐來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我要在這里等他們。”11月22日,南開鄉塢鉛小學的孩子們,等來了這個冬天屬于他們的“多一克溫暖”。就讀于塢鉛小學一年級的李漫妮,很久很久沒有認識新朋友了,這個星期五,她比平常起得更早,和其他同學們一起列隊等待著哥哥姐姐們的到來。
同樣的故事,在海瀾之家“多一克溫暖”無數次實地捐贈行動中發生。這一次來自海瀾之家的志愿者們來到了貴州六盤水市的南開鄉。這里地域偏遠,溝壑縱橫。高寒冷涼的山區氣候與純農業的生產模式,讓南開鄉多少有些閉塞。延綿起伏的山路和盤山公路旁險峻的懸崖沒有讓“多一克溫暖”退縮。志愿團隊小心謹慎地行駛在霧蒙蒙的道路上,堅持到最后一公里把物資送到孩子手里。
“37℃。這是人類心臟的溫度,也是海瀾之家捐助冬衣所守護的體感溫度,看到這些孩子們的笑臉,再苦再累也值得。”志愿者在現場為孩子分發了過冬的羽絨服,溫暖在孩子們間無聲地流動著,當塢鉛小學的孩子們都拿到嶄新的羽絨服時,多雨多云的貴州,也露出了久違的太陽。
6年公益路
一步一腳印讓溫暖“多一克遠方”
“開始我們只是想做一件小事,為孩子們送一件衣服,后來發現,這一件小事帶來的溫暖卻是持久的。”海瀾之家負責人介紹,2014年9月,海瀾之家攜手網易、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暖流計劃公益基金共同發起“多一克溫暖”公益行動,旨在為偏遠山區學校的孩子和老師們送去過冬的羽絨服,讓他們能夠不懼寒冷,安心學習和生活。之所以用“克”來量化“溫度”,是因為每一件羽絨服從前期捐贈地區的實地調研,到中期根據孩子尺碼量身定做,再到后期將羽絨服送往實際捐贈地,海瀾之家的工作人員全程參與、仔細觀察,根據實際需求和各方反饋改進各個環節,用心將工作落到細節處。
6年以來,海瀾之家“多一克溫暖”行動走遍甘肅、河北、青海、新疆等23個省市自治區、上千所學校,為偏遠山區的孩子和老師們送去數十萬件的羽絨服。
“終于到天安門廣場啦……等我長大了,要帶爸爸媽媽來看升旗!”2018年初,寒風中的北京格外寒冷,可來自新疆阿勒泰阿熱勒鄉拜興小學的學生庫比列克一點也不覺得冷。當時的她讀六年級,在天安門廣場看升旗,是這個孩子從小的愿望。海瀾之家“多一克溫暖”知道這個情況后,特別邀請了庫比列克和她的小伙伴迪達爾、巴麗娜爾、阿合葉爾克、葉斯泰、阿勒哈爾等一起來到了北京,參加海瀾之家“多一克溫暖”公益行動第四年的“冬令營”活動。
“從一件衣服到一趟旅程,海瀾之家的公益腳步從來沒有停止過。”海瀾之家負責人介紹,積極踐行社會責任,用溫暖和正義的價值觀逐漸形成一股改變社會的正能量,海瀾之家從最初為山區師生訂制捐贈羽絨服暖身,到發起冬令營、引進教育資源予以自信心,如今已經走過了6年的時間,未來,海瀾之家更要將這份溫暖化為行動的力量,化為一種可持續的暖意,呵護兒童成長,用陪伴和關愛讓受到捐贈的孩子們真正能夠有所“改變”,跳出原有生活條件的限制,守護他們走向多一克“遠方”。
天使的像素
藝術人生讓公益“多一克夢想”
深秋時節的庫倫旗,即便有著太陽的照射,也依舊難以遮擋直逼而來的冷意。寒風不止過耳,更是能夠透過各種縫隙,在可以尋得到的角落里生生不息。此刻,茫汗蘇木小學的新宿舍樓剛剛竣工,而衣著單薄的小朋友們在守舊的教室里正對著鏡頭哈氣,他們瞪著圓圓的眼睛,成群結隊,寶貝似地盯著眼前的幾臺相機,滿心好奇詢問各個功能,然后小聲地講述著自己想要拍攝下的小心意。
“它就像是一個小精靈,能將所有美好的事物都裝到里面去。”9歲的希杰爾這樣描述她手里的照相機。在“多一克溫暖”到來之前,她從來沒有拍過照片,畫畫是她生活里為數不多的熱愛之一。希杰爾的爸爸是一位修車工,媽媽是一名理發師,家里還有一個總是會“欺負”她的妹妹。于她而言,幸福就是爸爸每天能夠快點修好別人的車,媽媽周末能夠早點下班回家。平時希杰爾喜歡將爸爸媽媽的工作場景畫下來,這下有了照相機,她說要用照片留住他們最辛苦卻也是最美的記憶。
“快門的聲音很好聽,拍出來的照片都像是特別美的畫一樣,能為身邊的人拍照我感覺很快樂。”希杰爾說,過去的她沒有什么夢想,但現在她希望成為一名攝影師。她想走出大山,去看看不同的風景,多記錄一些有“意思”的人。
“我想要拿起相機,把外面的世界拍給她看。”今年8歲的江布塔心里一直藏著一個秘密,那就是他希望用自己的照片來讓同學艾斯葉爾好好看看陽光下的世界。原來,10歲的艾斯葉爾從小患有眼疾,見不得強光。每次運動會和體育課的時候,她都只能自己在教室里坐著,默默地望著窗外的世界。細心的江布塔發現了這件事后,就利用這次“天使的像素”活動,為艾斯葉爾拍下了一張照片。再過不久,艾斯葉爾就要做手術了,他希望這張照片能夠鼓勵她勇敢地面對手術。
和他們兩個一樣,茫汗蘇木小學的許多小朋友都是第一次接觸相機,第一次有了對未來的初步想象,也是第一次開啟對外面世界的向往。12歲的白知全拍下一張敬禮照,未來他想要成為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10歲的曲藏加記錄了自己和支教老師的瞬間,他想用照片對老師說聲謝謝;8歲的聰格拉在車站拍下一張照片,他就是在這里等待每天從縣城回來的爸爸……
“公益活動不僅要給孩子們溫暖,更要讓他們看到更大的世界,點亮他們的夢想。”海瀾之家負責人介紹,此次海瀾之家“多一克溫暖”的活動主題定為“天使的像素”,便是希望能透過孩子們的天使視角,給予他們創造和記錄美好生活的工具,以拍照的方式,讓他們自由地傾訴和表達自己的情感,通過藝術的方式架起他們和世界的橋梁。
換個姿勢做公益
互聯網模式實現1+1>2
“你真的是志玲姐姐嗎?是‘志玲姐姐之家’的那個志玲姐姐嗎?”前不久,“公益同行人”林志玲攜手“護童計劃”,來到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庫倫旗茫汗蘇木小學的“志玲姐姐之家”,為孩子們送去訂制冬衣。看著現場小朋友們天真期待的眼神,林志玲緩緩蹲下身,緊緊地握著她們的小手。隨后,志玲姐姐還與小朋友們一起上藝術課和體育課,在教室里唱起《我和我的祖國》,陪著他們一起尋找生活中的美好和樂趣。
“我們的孩子缺少的不是糖,而是尊重和交流。”呼爾森小學的一位老師這樣告訴工作人員。除了林志玲,六年來海瀾之家“多一克溫暖”團隊還將杜淳、鄧飛、好妹妹、楊威等多位文體界愛心人士帶去孩子們的身邊。
奧運冠軍楊威給孩子們上體育課,講述他理解的體育精神,帶領躍躍欲試的孩子們做熱身和基礎體操動作;知名公益人鄧飛從“中國夢”出發,用“未來有無限的可能,每個人都可以努力拼搏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來激發孩子們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熱情;老朋友“好妹妹”則帶來了最生動的音樂和繪畫課,讓孩子們描繪心中的夢想與希望,給孩子們展現出更加繽紛多彩的世界。
“公益事業不能埋頭苦做,而是要擴大影響,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其中,形成社會合力,明星公益就是擴大影響力最好的方式。”海瀾之家負責人介紹,公益事業從“企業搭臺,大眾看戲”的1.0時代,到“大眾通過企業加入公益”的2.0時代,海瀾之家經歷了公益推廣的不同階段,也發現公益事業中民間公益機構孱弱、企業和個人公益行動碎片化等發展問題。為此,海瀾之家不再只做公益“號召者”,而是通過其企業影響力和媒體號召力,以年度項目牽線,把企業、公益組織、媒體和名人串聯起來,充分凝聚社會合力,匯集愛心河流。
在“多一克溫暖”的公益長跑中,海瀾之家作為領跑者和聯絡者,組織各方力量,以網易、鳳凰網兩大影響力媒體作為傳播者,深化詮釋公益行動價值;發動吉克雋逸、鄧紫棋、王凱等明星成為行動的最佳帶頭者,讓行動得到更大范圍的人群和媒體關注,真正實現人盡其責、物盡其用,產生互聯網公益3.0時代的1+1>2積極效應。
“未來,我們還將把‘多一克溫暖’行動繼續堅持下去,幫助更多的孩子們度過人生的嚴冬,擁抱溫暖的未來。”海瀾之家負責人表示。
來源:新華日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