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義成了光桿司令?優衣庫創始人辭別軟銀
在與軟銀創始人孫正義并肩作戰了18年后,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選擇了與他分道揚鑣。名義上,柳井正要專注于運營自己的公司,但在外界眼里,柳井正的離開多少多了些感情色彩——在孫正義“兵敗”Wework,“踩雷”Uber后,其激進的投資作風也成了風暴的焦點,作為孫正義的重要盟友,以及軟銀內部少有的敢跟孫正義唱反調的人,柳井正此時的離開,難免讓人覺得是理念分歧之下的一拍兩散的大戲。
痛失盟友
孫正義與柳井正的同盟關系將止于2019年。當地時間27日,軟銀發布的聲明顯示,優衣庫母公司訊銷集團CEO柳井正將于12月31日正式卸任軟銀集團董事會。這意味著,在2001年6月加入軟銀董事會的18年之后,柳井正將不再與孫正義共事。
根據軟銀的說法,柳井正提出辭職申請并被軟銀接受,而柳井正辭職的理由是“想專注于本業”。這樣的說法被優衣庫所證實。優衣庫也稱,柳井正的辭職是為了拓展海外業務以及為了強化國內業務基礎。
柳井正退出之后,軟銀董事會中僅剩下兩名外部董事,分別為三井物產主席飯島彰己以及東京大學人工智能教授松尾豐,值得注意的是,后者幾乎沒有任何公司治理的經驗。而在兩年前,孫正義的另一位好友,日本電產集團的創始人兼CEO永守重信也已經辭任軟銀的外部董事,CNBC對于永守重信辭任的評價是“軟銀失去了最直言不諱的聲音”。
目前對于柳井正的繼承人選,軟銀方面證實,還沒有確定人選,但柳井正的離去多少讓人覺得唏噓。有知情人士透露,盡管兩人在商業策略上存在分歧,孫正義卻仍希望柳井正能夠留任。不過柳井正則希望專注于本職業務,幫助訊銷集團在意大利、印度和越南等新的全球市場迅速擴張,以及大力投資機器人技術來改善物流和供應鏈,以求適應電子商務的新時代。今年9月,優衣庫還在米蘭開出了意大利的第一家門店。
柳井正不是個簡單的人物。近十年來,柳井正和孫正義幾乎承包了日本首富的寶座,但根據上周五的最新數據顯示,柳井正的身價已經達到了302億美元,相比起來,日本富豪榜排行第二的孫正義,其身價僅為207億美元。風頭最盛的時候,孫正義也曾憑借對雅虎和阿里的投資而一度逼近世界首富,但在一系列“翻車”操作下,孫正義便落得了如今的田地。
意見“不和”
若是普通的辭任,柳井正的離去可能并不能激起多大水花,但現在問題的關鍵之處在于,這對并肩作戰了18年的戰友之間可能已經出現“裂痕”。在外界看來,柳井正可能是軟銀內部少有的能夠與孫正義唱反調的人,一個可以佐證的例子是,在今年6月的軟銀股東大會上,柳井正就曾直言:“無論孫正義做什么,我總是提出反對,有夢想是件好事,單沒什么比切合實際的管理更重要,我們還是應該腳踏實地。”
那時候,孫正義正雄心勃勃,稱軟銀投資組合的價值可能在未來20年后增長33倍,至200萬億日元。彼時,柳井正便在董事們的笑聲中假裝憤怒,并提醒股東們要時刻留意孫正義,否則他將會失控。敗局來的太快,今年10月,世界上最大的“二房東”WeWork暫停IPO計劃,由此開啟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泡沫的評論鋪天蓋地,而軟銀集團作為WeWork的最大股東,也瞬間成了眾矢之的。
從這一點上看,柳井正的離開似乎是環環相扣的。一個值得注意的時間點在兩年前,2017年的8月25日,柳井正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到了孫正義,在他的評價里,孫正義有個壞毛病,就是興趣點不斷變化,“這也想干,那也想干”。“軟銀已經是個大企業了,就不能說大話了”,但柳井正緊接著話鋒一轉,稱“不過這也是孫正義的魅力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恰恰是那一天,作為頂級投資人的孫正義再次出手,一次就是44億美元,而孫正義出手的對象,就是WeWork。那時候,WeWork頭頂著全球第五大初創公司的光環,十分奪目。市場傳言,當時WeWork聯合創始人及前CEO亞當·諾依曼僅帶著孫正義在WeWork總部周圍逛了12分鐘,就促成了后者44億美元的第一筆大投資,而這44億美元,也是當時風險投資公司對櫥窗企業最大的單筆投資之一。
一個是投資者,一個是實業家,這樣的概括或許更為合適。相比起孫正義的激進,柳井正顯得踏實的多,早前在提及孫正義的時候,他就表明自己不想做投資家,而想成為真正的實業家。今年10月公布的訊銷集團2019財年年度業績顯示,訊銷集團實現營收2.3萬億日元,同比增長7.5%。
對于柳井正與孫正義的投資理念“碰撞”及對于WeWork等失敗投資的處理等情況,北京商報記者聯系了軟銀,但截止發稿未收到回復。
失意軟銀
失去柳井正的當下,軟銀正經歷一段非常的時期,而這一切也要從WeWork說起。上市失敗,估值雪崩,470億美元的估值轉眼便只剩下80億美元,福布斯一度將WeWork的估值調至28億美元,所有人仿佛都能聽見泡沫破裂的聲音。孫正義也罕見地低頭,稱“對諾依曼的錯判是自己犯的最大的錯誤”。
在向WeWork出資數十億美元之后,孫正義承認,他將WeWork變成了怪物,卻不得不為其紓困。也是在那時候,WeWork宣布,與軟銀達成了價值95億美元的救助協議,軟銀將獲得WeWork80%的股份及控制權,WeWork將成為軟銀的關聯公司,但不是子公司。相比起來,諾依曼帶著自己17億美元的“遣散費”匆匆離場,而孫正義則正忙著為自己的瘋狂買單。
這件事過后,孫正義幾乎跌下神壇,一直堅定地站在軟銀背后的日本銀行家們也開始重申審視軟銀乃至孫正義。這些銀行的高管們普遍反應,他們對這位億萬富翁管理軟銀以及1000億美元愿景基金的做法產生了疑慮。據了解,在近40年的時間里,日本銀行業給軟銀和愿景基金提供的貸款超過150億美元。利益是互惠的,市場研究機構Freeman&Co的數據顯示,自2015年以來,軟銀已經向全球銀行支付了超過19億美元的費用,其中大部分流向了日本的銀行。
值得注意的是,WeWork并不是孫正義唯一失敗的投資案例。今年5月,孫正義先后扔進去77億美元的網約車鼻祖Uber成功上市,IPO首次發行價45美元。但在過去這段時間,覆蓋在Uber身上的卻是始終不斷的麻煩,大批裁員、賣出子業務、巨額虧損……目前,Uber股價僅為30.17美元/股,市值514.64億美元,而在上市當天,Uber便已破發,市值跌破700億美元。而在業績層面,Uber也已經連續虧損了6個季度。
受累于WeWork和Uber,軟銀在截至今年9月底的第二財季中,營業虧損高達65億美元,而這也是軟銀14年來的首個季度虧損。孫正義在當時的新聞發布會上直言,軟銀經由愿景基金對WeWork的投資拖累集團表現。眼下,軟銀正努力應對WeWork帶來的失敗,并承諾加強對WeWork的管理,但外界卻對軟銀持普遍批評的態度,而原因則在于軟銀內部幾乎沒有真正獨立的聲音可以質疑孫正義的判斷。
來源:北京商報 作者:楊月涵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