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鵬:2019中國服裝產業,在困難和壓力中創新而行
行業正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迎來百年未有之大機遇。
把變革化為機遇和動力,轉向高質量發展,這是我們這一代服裝人的時代使命,也是新歷史方位下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2019年,是中國服裝行業很不平凡的一年,不僅面對著國內外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和市場壓力,也經受著數字經濟時代到來的洗禮。這一年里,行業經受了什么樣的考驗,在壓力和困難中獲得怎樣的進步?2020年產業發展又走向何方?在新年來臨之際,記者專訪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服裝協會會長陳大鵬。
記者:對于剛過去的2019年,您有怎樣的體悟?
陳大鵬:2019年中國服裝行業壓力很大,可以說是很艱難的一年。國際環境日趨復雜,市場增長動力不足,尤其是國際貿易摩擦負面影響所帶來的溢出效應深刻影響著國際貿易的發展。在這種大的國際環境下,我國宏觀經濟同時也呈現出下行壓力加大的態勢,消費信心不足,市場低迷不振,同時加上消費需求變革步伐的加快,給行業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困難。
在如此大的內外壓力下,中國服裝行業作為最為市場化的產業,發揚艱苦奮斗、勇于拼搏的精神和意志,以高質量發展為方向,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一路承壓負重、迎難而行。我們看到,盡管行業增速總體放緩,運行質效波動較大,但是行業基本盤牢固,總體保持基本平穩。尤其是面對數字經濟時代洗禮,中國服裝行業在陣痛中加速轉型升級,調整與創新步伐加快,產業素質持續提升。行業在這戰略重構和變革發展期,開始了新一輪的蛻變與成長。“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正是現在產業的生動寫照。
記者:您認為2019年中國服裝產業經受了哪些考驗?
陳大鵬:回顧這一年,成績的取得著實不容易,尤其是產業升級步伐的加快,更是提振了行業信心,同時也為下一步產業重塑打下堅實的基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困難又是產業未來發展的活化劑。行業在應對壓力的過程中,強健了機體,提升了能力。
正如剛才所說,2019年我們首先經受了消費變革的考驗。在消費低迷的前提下,消費升級給我們帶來巨大挑戰。“90后”已經登上歷史舞臺,成為主力消費人群。從產品到生活方式,從品牌到價值主張,他們的消費需求呈現個性化、智能化、定制化、年輕化,以及高性價比等多元化趨勢,這給行業供給提出新的要求。當然,我們也要看到,雖然內銷增長速度有所減緩,但市場基數非常大,市場需求非常大,依然處于增長軌道。關鍵是,我們要適應消費升級的要求,提升有效供給,滿足市場新需要。
另一方面,我們經受了商業邏輯變革的考驗。在數字經濟時代,企業與消費者交互方式、連接方式,包括對消費者獲取方式,都發生著巨大變化。消費者在哪里,消費者畫像是什么,如何找到并服務品牌目標消費群體,都對我們供給端提出新的挑戰。
同時,我們也經受著產業邏輯變革的考驗。數據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產業資源和消費關系在重構,生產范式和生產關系發生著顛覆式變革。在數字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的前提下,行業從供應鏈經濟走向網狀經濟,企業組織也向柔性和協同方向發展。企業如何適應這一大趨勢,也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
記者:進入新時代,產業會迎來哪些利好?
陳大鵬:改革開放40年,中國服裝產業從小到大,構建起全球規模最大、產業鏈配套最完整的產業體系,實現了一個行業大國的崛起。進入新時代,歷史賦予我國服裝產業發展的新機遇、新空間和新方向,也給行業提供了新的無限可能。
從政策上看,國家對實體經濟和制造業高度重視。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發展制造業也是國家的基本國策。近年來,圍繞制造業、對外貿易、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國家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為產業發展凝聚良好的環境。同時,作為重要的民生產業、基礎性消費產業,各地政府不僅高度認同“科技、時尚、綠色”的新認知,同時結合中西部承接轉移、提高就業質量以及扶貧脫貧等工作,大力推動產業的發展,這為各地服裝產業尤其是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外部條件。
從技術上看,新技術為產業賦予新勢能。產業幾十年發展過程中所積累的很多瓶頸性問題與矛盾,都可以有效地從新技術層面找到新的解方案和方法。新一代信息技術,特別是5G、產業互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作為重要的新的生產要素和社會基礎設施,正在重塑著產業形態與結構,給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帶來重大利好。
從市場上看,我們依然看好未來消費潛力。中國是全球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蘊含著巨大空間。無論是消費分級、需求細化,還是娛樂經濟、環保時尚、國潮崛起等種種新現象的出現,都是市場需求的具體表現。富有潛力的市場,是行業發展重要的支撐。
記者: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又是“十四五”規劃之年,您如何評價中國服裝行業“十三五”所取得的成績?
陳大鵬:“十三五”是服裝強國建設的重要時期,也是產業轉型的重要時期。在國際經濟復蘇乏力,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我國服裝產業明晰“科技、時尚、綠色”的新定位,明確創新發展的新方位,憑借國際化歷煉的視野,以及市場經濟洗禮所賦予的膽識,在困難和壓力中創新前行,展現出行業的活力與韌性,整個產業正朝著科技領先、品牌一流、生態持續、人才杰出的服裝強國奮力前行。
技術應用不斷進步。技術是時代,是生產力,是產業最重要的動力所在。信息技術、數字技術等新技術的應用,使得“兩化”深度融合步伐加快。從消費者感知、交互,到柔性化、智能化為特征的生產范式,乃至管理、服務、營銷整個價值鏈條的變革,我國服裝行業都走在世界前列。大規模定制技術的產業化應用取得新進展,智能化現代工廠不斷涌現,全流程自動化制造模式大量采用,新科技為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動力杠桿。
運營模式不斷創新。隨著產業協同不斷深化,“大而強”和“小而精”的產業生態逐步構建,大企業做平臺,小企業做專做精的同時,數字經濟時代平臺模式給中小企業帶來發展的機遇和條件,小而美企業快速成長。同時,“互聯網+”行動加速“微笑曲線”向“全程協同”轉變,并催生著模式、渠道不斷創新,大量新物種不斷涌現。
產業本質全面回歸。在經歷快速發展之后,“十三五”期間產業本質逐步回歸,我國服裝企業全面重新審視消費者價值,以消費者為中心,注重產品開發、注重設計創意,尤其注重產業鏈的協同發展。同時,產業還把消費者體驗,作為整個產業價值鏈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業本質化發展特征非常明顯。
發展理念不斷深化?!笆濉逼陂g,產業價值觀、發展觀日益清晰,產業整體更為務實理性,轉向內涵式發展。投資結構更加合理,技術及研發設計的投資比重大幅提升。時尚創意內生動力和創新能力持續增強,新業態、新產品不斷出現。社會責任理念不斷深化,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正成為產業重要的競爭優勢和價值源泉。
國際化水平進步一步提升。在全球化的視野中,企業積極嫁接國際優質資源。一方面,通過與國際知名設計、研發、品牌等機構合作,實現各類智力資源的整合。另一方面,許多中國服裝企業加入國際品牌合作并購的隊伍,從而獲得研發團隊、管理團隊、營銷理念以及市場渠道。同時,更有越來越多自主品牌在發達國家建立銷售渠道,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和國際化發展的水平。
記者:您對產業的下一步發展有什么建議?
陳大鵬:面對下一步的發展,我想一定要對這個時代、對我們自己要有非常清晰的認識。我們不僅有著產業幾十年所積累的底氣和信心,同時更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消費變革給我們所帶來的新機遇,加快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步伐,全面向服裝強國目標沖刺。
要深入擁抱新一輪的科技革命。新科技已成為產業發展的全新生態條件,數字化轉型是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這需要我們構建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核心的現代制造體系,推進制造技術、制造系統和制造范式的全面革新;需要利用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實現產業鏈與價值鏈的全面連接,形成以數據為驅動要素的產業發展體系。同時,加強產學研用相結合,促進組織管理模式與智能制造體系的協同,形成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科技創新生態體系,推動行業全面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要不斷補產業基礎能力的不足和短板。產業基礎能力,是科技創新、模式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盡管我們產業規模全球最大,但很多基礎能力依然存有很多短板,精益管理、精益制造、設計創意、藝術審美、商品企劃、供應鏈管理以及人才建設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如果這些產業基礎沒有夯實,智能制造只能是空中樓閣,引領消費潮流,適應消費者生活方式、消費方式的變革,也是一句空話。產業要走向中高端,就必須挖掘行業本源,圍繞產品和服務做好產業基礎系統這篇大文章。
要抓住新生代消費市場。“80后”“90后”,甚至“00后”成為市場消費的主體,決定著未來產業發展的趨勢。他們是互聯網原住民,普遍接受過良好的教育,生活方式、消費方式有著很大的不同。我們的產品和服務必須滿足他們身份認同和價值觀實現的需要。緊緊把握新生代生活方式的變化,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發、設計等工作,是下一步發展的重要課題。
要全面提升產業軟實力。高質量發展,不僅僅體現在科技、制造硬實力,還要有軟實力的內在支撐。這是衡量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也是產業的思想和精神動力所在。從服裝行業來說,軟實力一是文化創造,一是責任發展。從產品到產業,從時尚話語權到文化自信,文化創造是產業價值創造力的關鍵內容。從人本責任、市場責任到環境責任,以及人文情懷,社會責任是關乎可持續發展和構建受尊重的服裝強國的重要路徑和體現。
要進一步轉變發展理念。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要從根本上改變依靠規模擴張、表面化、形式化、功利性的創新帶動增長的理念,并真正轉向靠創新驅動的內生動力、文化創造、責任發展所帶來的核心創新能力和價值創造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在數字經濟時代,新技術正在打破原有的行業界限和專業界限,協同創新,跨界、融合、共享的綜合式創新,平臺化、生態化的發展理念,已成為產業新時期發展的重要條件。
記者:2019年,中國服裝協會做了哪些重點工作來服務產業的轉型升級?
陳大鵬:在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2019年中國服裝協會緊扣產業新定位,聚焦產業在變革中的新變化,新問題和新需求,以針對性的有價值服務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和強國建設。2019年協會工作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推動行業技術進步。推動技術進步是協會服裝工作的重中之重,2019年協會科技工作依托中國服裝智能制造技術創新聯盟,大力推動智能制造,“三衣兩褲”全流程自動化技術裝備取得新進展,自動縫制單元不斷深化提升,特別是9項CNGA服裝智能制造系列團體標準的發布和實施,對加快推進服裝行業智能制造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還舉辦了第五屆中國服裝科技發展會議,與海爾合作成立中國服裝物聯生態聯盟,在藝尚小鎮創辦中國服裝科創研究院等,這些工作在推進工業互聯網、數字技術在行業中的應用,促進行業柔性化、智能化發展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推動產業集群升級。產業集群是產業的基礎,代表產業制造、技術應用和綜合競爭力水平,同時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這一年,協會一方面完成產業集群試點復評,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單位達到61家。同時,協會還與產業集群進行戰略合作,通過集群產業規劃、人才培養、研發設計、社會責任、產業對接等一系列服務,有效推動了集群的升級與發展。
推動產業制造升級。在數字變化變革中,作為產業基礎創新的主體和核心,優質制造不僅是支撐終端品牌發展的能量之源,同時,也逐步向服務形態轉變,為產業渠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展現著更多新的可能。為適應這一變革,協會專門成立優質制造時尚聯盟,打造時尚工園。經過一年的運行,已經取得一定成效,為產業賦能的平臺價值初步展現,在推動新技術與制造結合、新型產業價值生態體系構建方面,開始發揮著獨特的價值和作用。
推動產業價值協同。在這一年里,協會注重強化上下游協同,推動產業集成創新。中國服裝協會各專業委員會以及中國服裝大會、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CHIC)、中國服裝論壇、中國職業裝產業大會等平臺型活動,主體上都是以各種形式、從各個方面和角度,積極推動國內外資源交流合作以及產業上下游關聯產業的協同與發展。
記者:新的一年,您對產業有何新年寄語?
陳大鵬: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行業正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迎來百年未有之大機遇。我們只要以攀登珠峰精神,擁抱這個變革的時代,擁抱新技術、擁抱新消費,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以創新之心、堅韌之志,登上強國之巔。
來源:中國服飾 作者:劉曉青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