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河南、山東棉紡織企業生存百態
受國外疫情持續擴散影響,國內紡織產業依然面臨嚴峻形勢,特別是北京新確診了病例,又給這一市場增加諸多不確定性。上周中國棉花網記者深入河南紡織產業集聚區,實地調研走訪了鄭州、許昌、漯河、商丘、周口、南陽市等多家紡織企業,帶你了解疫情下紡織企業真實產銷情況。
企業分化明顯 冰火兩重天
河南是國內重要紗線生產基地,年均紗線總產量位居全國第三位,其中純棉紗產量僅次于山東省。經過走訪調研發現,疫情導致河南棉紗產品和市場出現了很大變化,外貿出口型企業訂單大幅減少,生產經營壓力重,而傳統內銷企業生產保持正常,受疫情影響相對有限。
紡織企業進入傳統淡季,但開封某紡織企業負責人表示,內需市場表現穩定,并不擔心下游訂單問題,畢竟國內有著14億人口的大市場。
傳統內需企業產銷正常,外貿企業壓力山大。據商丘一家精梳紗生產企業表示,目前精梳紗庫存量明顯高于普梳紗,雖然現在外貿出口訂單有所恢復,但量很少,另外,現在企業以秋冬季訂單為主,普梳紗織成品較為厚重,迎合季節特性需求,而精梳紗織成品輕薄,反而受到季節性限制。
總體來說,普梳紗銷售明顯好于精梳紗是一種普遍現象。
地區間出現分化 原料成本是關鍵
據調研得知,南陽新野縣多數企業開工率基本在50%左右,明顯低于河南其他紡織園區。經向企業了解得知,南陽新野縣地理位置特殊,位于河南最南邊,與湖北省交界,受疫情影響程度明顯重于省內其他地區。
新野縣某紡企表示,當地疫情防控政策較省內其他地區嚴格,導致人員返廠率及開工率偏低,對企業影響非常大。另外企業原料儲備庫存規模(個別企業原料規模達到6個月用量)超過省內其他地區企業,企業使用高價庫存原料紡紗,無法從價格上取得優勢,企業經營更顯壓力。
新野縣另一家企業表示,雖然普梳紗只要降價就能銷售出去,但是為了控制虧損,不敢輕易降價銷售,如果再降價,虧損會進一步加大,企業無力承受。
新野縣紡織聚集區總產能在200萬錠左右,規模大于省內其他園區,還面臨著紡織產能集中、工人缺口大、企業待遇吸引不到工人等問題。據介紹,新野縣產業園區有一家大型電子廠,不僅環境好、工資水平高,最關鍵是工資能夠按時發放,相比紡織企業高溫高濕的工作環境具有很強吸引力。
管理出效益 專注生活力
調研過程中,記者發現河南企業非常重視管理,注重提升設備自動化,即便5-6萬錠小企業,生產線自動化給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粗紗工序全部采用粗細聯合智能粗紗機系統,粗細聯軌道輸送為自動模式,細紗機紗架全部被粗細聯軌道取代,細紗機換紗采用“整排換紗”的模式,整個項目實現了粗細絡包聯。
有企業負責人表示,用工難面前,只有增強管理水平,加大技術投入,提高產品自動化水平,才能創造出更大效益。比如同樣5萬錠企業,自己企業萬錠用工數量在40人左右,每月工資總額80多萬,另外一家同樣規模企業每月工資總額在130萬左右,比我們每月高出近50萬,這樣管理低效的企業根本無法與我們展開市場競爭。
記者發現河南有的企業專注紡織產業,穩步前進,在遇到產業寒冬時,有能力從容應對。也有企業激進發展,多產業經營,遭遇困境時應顧不暇,甚至還有企業不斷從紡織企業輸血救助其他行業公司,極大拖累了紡織企業發展。
內需市場穩定 消費出現降級趨勢
據悉,河南紡織企業原料和成品庫存均維持在低位,有的企業原料維持在20天左右,有的維持在1個月左右,大幅低于企業同期庫存規模;另外,一些企業產品庫存是零庫存,一些企業則維持在10天左右。對于原料,只要棉價下跌,就會在盤面根據基差大小進行點價采購。對棉紡企業來講,棉紗的主要成本是棉花,其余才是工資、電費等支出,控制好原料,就能在市場占據主動權。
調研過程中,記者還了解到下游消費市場出現了降級趨勢。企業認為,除了外貿精梳產品訂單大幅減少外,國內精梳產品市場也在萎縮,銷售量明顯低于普梳產品。一般精梳產品價格相對較高,而普梳產品價格相對低,在疫情影響下,人們收入減少,影響了消費支出。現在國家倡導地攤經濟,賣的也是一些價格低廉的衣服。因此,現階段款式新穎、質優價廉的衣服更受消費者青睞。
相關閱讀:
山東高密:產業鏈條不完整,發展空間面臨瓶頸
近期,高密市工信局通過發放調查表、實地走訪、座談等形式,對全市紡織服裝企業進行了專題調研。通過調研基本摸清了行業總體現狀。
紡織服裝行業是我市最大的支柱產業,主要生產紗、坯布、床上用品、巾被、服裝、印染坯布等產品。先后獲得"山東省十大工業產業集群"、“山東省紡織服裝產業基地”、”中國家紡名城”等榮譽稱號。行業擁有孚曰集團、銀鷹化纖、大昌紡織、富源印染、真又美服裝等一批龍頭企業。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主要經濟指標總量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比重超過30%。
本次調硏共摸底企業464家,其中規上企業138家,分紡紗、織布類、巾被、床品等家居用品類、印染類、服裝類、其他類等6個類別進行了調研分析。
調硏中發現,制約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一是創新意識不強。二是昔遍缺乏高端專業人才。三是產業鏈條不完整。四是發展空間面臨瓶頸。五是人工成本高,效率優勢降低。
下步工作重點:一是加強運行監測,精準服務產業發展,二是堅定發展信心,引導企業危中尋機。三是加快技術改造,提升產業競爭力。四是加強對外交流,推逬產業集群品牌建設。
建議相關部門:一是加大信貸支持力度,減輕企業壓力,二是突破產業鏈條瓶頸,補齊補強產業短板。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山東鄆城:生產形勢好轉棉紗走貨順暢
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菏澤監測站消息,5月底通過赴菏澤鄄城地區的幾家紡織企業調研了解到,目前鄄城紡織市場的主要生產品正在由機織紗轉向針織紗,以生產32S、40S針織紗為主,整體走貨較為順暢,開工率較前期上升,生產形勢有所好轉。
據了解,當地紡織企業加工每噸棉紗所需電力、工資、管理費用成本在6000元/噸左右,紗錠規模較高的企業,管理成本相對越低。目前針織紗40S價格在20500元/噸左右,較3-4月時期上漲200-300元/噸,主要銷往福建或浙江市場。企業表示,目前原料價格處于相對低位,按當前銷售情況來看,棉紗銷售有利可圖,在眾多規模的紗線中,目前32S棉紗走貨更為順暢。當地多數企業原料庫存水平在1.5個月左右。
某2萬紗錠的紡企負責人介紹,盡管5月中旬由于經營不佳計劃放假10日左右,但隨著近期接到了外貿經銷商的部分訂單,已取消放假計劃,正在加足馬力促進生產。6月初該廠日銷售棉紗約5噸,產品庫存約130噸。
山東菏澤:紗廠對棉價上漲難以接受
6月初,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菏澤監測站信息員走訪山東省菏澤市單縣幾家紡織企業及一家大型染色廠,通過跟企業負責人溝通了解到,目前針織紗32S、40S走貨較快,往年這2個月正是該規格棉紗銷售旺季。
據了解,這幾家紡織企業使用新疆棉為主,由于地產棉短絨率高,極個別企業也僅作為配棉使用。目前企業原料庫存在半個月到1個月之間。走訪紡織企業普遍認為,當前紡織市場行情剛有起色,棉紗銷售價格已在成本線附近,若按當前12000元/噸左右棉價再加上升貼水、運費等,原料到廠價已在12500-13000元/噸。用棉成本提高,未傳導至下游紗線價格,紡織企業普遍表示對于目前原料價格難以接受。
據了解,目前有意向采購棉花原料企業較少,多是先緊著已有庫存生產,結合期貨及棉紗市場行情后再做決定。某棉花貿易商介紹,由于當前鄭棉價格上漲,近日點價撤單數量明顯增加,下游客戶轉向現貨采購一口價資源,等待期貨價格下跌時再點價采購。
從一家大型染色廠負責人處了解到,該廠主營為客戶加工棉花印染業務,多數是客戶來料加工,少部分是直接銷售染印好的皮棉,比例為6:4。由于疫情原因影響,該染色廠訂單驟降,當前訂單量較往年同期減少約50-60%。據了解,國內色紡產品出口比例占70%、內銷僅占30%,雖國內市場有所好轉,但國外市場啟動仍需時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