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路孚特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陳芳:疫情推升金融機構數據需求 中國亟需建立數據安全標準并與海外對接
“隨著中國不斷開放,不少海外投資機構陸續取得更多經營牌照,他們對中國市場數據信息的廣度和深度、數據覆蓋面和合規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路孚特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陳芳在日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隨著大數據成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和無形資產,中國的大數據產業也在持續高速增長。
陳芳表示,在這個過程中,作為一家擁有168年悠久歷史的數據提供商,路孚特也希望貢獻自己的價值,其中數據開放、數據標準制定、數據國際化接軌是路孚特較為關心的三個重點方向。
談及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之下,金融機構對數據需求的變化,陳芳指出,疫情加速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和企業上云,如果企業不能把數字化轉型提上日程,很可能失去今后持續發展的機會。
國際投資者對中國數據的需求不斷增強
《21世紀》: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被寫入中央文件,此后又頻頻出現在各類“頂層設計”當中,你認為這釋放了什么信號?中國大數據產業的發展將發生怎樣的變化?
陳芳:有一個說法是“數據是新的石油”,各行各業的發展中,數據可以凸顯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從數據提供商的角度來看,中央文件的推出是非常及時的,無論對于監管者和市場參與者而言都是非常積極的信號,意味著對數據的認識上升到新高度。
數據將持續推動中國今后大數據行業的發展,我們較為關注數據開放、數據標準制定、數據國際化接軌三方面。
近幾年中國市場開放的步伐越來越快,海外投資者對于中國市場數據的需求與日俱增,如何獲得可靠、可持續、合規、透明的市場數據至關重要。
舉例來說,路孚特作為一家立足中國、放眼全球的外資數據提供商,已經根據中國市場變化第一時間更新交易平臺數據,比如新近推出的債券通、人民幣原油期貨,平臺都有涉及。同時在海外投資者較為關注的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數據方面,我們也能提供實時準確的數據信息。
《21世紀》:過去幾年,全球客戶對于中國相關數據需求有何變化?
陳芳:隨著中國不斷開放,不少海外投資者機構陸續取得更多經營牌照,他們對中國市場數據信息的廣度和深度、數據覆蓋面和合規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我們有一個叫Datastream的宏觀經濟數據庫,與中國市場相關的宏觀經濟數據已經增加至35萬條,部分數據已經可以下沉到縣一級。
全球客戶對于財務資金管理數據的需求也與日俱增。不少企業通過國際化方式進入中國市場,他們很關注現金流、銀行賬戶、貨幣對沖、匯率變化、監管制度等公司財務管理方面的數據。
不同客戶對數據的需求可能千差萬別,從需求角度我們可以分成資訊、研究型數據和交易型數據這三大類。
《21世紀》:不少地方政府希望增加本地數據平臺的使用率,也提出建立交易平臺進行數據價值挖掘、提升數據資產使用的想法。你認為政府應從哪方面進行布局?
陳芳:各行各業每天都在生產海量數據,我們需要思考如何使用機器學習,或者以可視化方式,對數據進行分析和梳理。
我認為政府可以從兩方面著手。一是數據開放,二是設立數據標準。
以路孚特為例,我們非常提倡建立開放共享的數據環境,我們的數據平臺已為客戶和合作伙伴開放,通過開放AP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客戶和第三方應用可以與路孚特平臺相連接。
政府如果希望進一步推動數據行業的發展,應該加大數據開放力度,為大數據創造更多使用場景。
此外,大數據行業擁有很長的產業鏈,開放數據共享時也應該兼顧產業鏈上中下游各方利益,數據創新和數據應用才能持續發展。
二是設立數據標準的問題。中國和全球市場正處于融合過程中,如何打通中國和海外數據標準,是政府需要思考的方向。
打個比方,粵港澳大灣區在打擊反洗錢方面,內地和港澳之間存在不同的認證標準,從政府角度,應該思考如何在統一的標準下運行。數據標準也是如此,數據在各地流動,設立數據標準對數據接軌而言非常重要。
目前海外政府已經有不少的先行嘗試。比如在海外被廣泛使用的XBRL工具,使用的就是可拓展的商業報告語言。路孚特也非常愿意與央行以及其他金融監管機構一起制定中國金融數據標準。
《21世紀》:數據安全是各國關注的問題,中國、歐洲和美國政府各有側重。你認為不同市場間,如何建立數據安全標準共識?是否有機會建立一個世界通用的數據標準?
陳芳:我們也非常關注數據安全標準這個話題。我們會在內部進行研究以及與外部專家合作,根據不同地區的法規提供不同數據。
目前數據安全的重要性愈加凸顯。隨著國際形勢愈發復雜,網絡犯罪愈發不可預測,稍不留神,安全漏洞就會在金融生態系統中蔓延。去年我們對3000多名大型國際機構合規部門負責人調查發現,金融機構對于數據安全的認知仍需進一步提高。
數字化轉型關系企業未來發展
《21世紀》: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范圍內持續蔓延,金融機構對于數據的需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陳芳:疫情下,金融機構對數據需求方面的變化很明顯,由于很多工作都從線下轉移至線上,企業對實時數據的需求增長較快,對實時數據時效性和準確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對數據的傳輸方式也提出了新的需求。
如何能夠獲得最及時、最快速的一手數據非常重要。此外,還有一些外圍衍生數據,包括一些日內數據也被廣泛關注。
《21世紀》:疫情對金融數據市場有怎樣的影響?尤其像最近黑天鵝和灰犀牛出現比較頻繁,且疊加疫情的情況下,市場會出現什么變化?
陳芳:疫情極大加速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正如我剛剛提到的數據是“新的石油”,在數字化進程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疫情迫使金融機構獲取大量數據追蹤疫情對市場的影響,并且為業務決策提供依據。不少金融機構已經將業務流程嵌入到云端。但我們也看到,仍有不少金融機構缺乏強大的基礎架構和技術,不能迅速適應當下環境的轉變。
疫情可能會常態化,如果企業不能把數字化轉型提上日程,很可能失去今后持續發展的機會。
《21世紀》: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公司和客戶在工作中發生了哪些變化?比如人員辦公模式、與客戶的溝通?金融機構面臨著一些怎樣的問題?
陳芳:變化主要體現在靈活辦公方案和企業上云這兩方面。
以路孚特為例,在疫情最初暴發的48小時內,我們已將全球18000名員工轉移到一個虛擬辦公室里。
此外,公司為員工提供靈活辦公方案。路孚特管理層6月提出,2020年年底前全球員工可以選擇遠程辦公。我們在全球各地都有本地突發事件處理小組,可以保證與員工之間的信息透明公開。第二點是企業上云,上云后,可以確保路孚特在任何環境和任何狀態下,都能為客戶持續提供高質量服務。作為一家全球性的公司,路孚特“7*24日不落”的模式運營,能夠確保不間斷的數據處理能力。
《21世紀》:疫情期間,路孚特終端搜索結果出現怎樣的變化?
陳芳:我們通過40萬終端用戶的搜索結果進行分析,發現有7個有意思的變化。
首先是對亞洲航空股票結果的搜索。2020年2-3月疫情發展初期,對亞洲各大航空公司股票的搜索量較往年均值飆升了2000%,反映投資者非常關注疫情對特定行業的沖擊。
第二個是對實時新聞的關注。從年初開始,用戶對于實時新聞頭條的瀏覽量比往年翻了一番,大家非常關注如何能夠獲得一手實時新聞報道。4-5月份,投資者更關注疫情對整體經濟的影響,我們看到投資者對于5月第1周美國勞動力成本數據的關注度較往年均值增加500%。
第三個關鍵詞是電子商務。疫情期間,電子商務獲得前所未有的關注。5月zoom的搜索量達到往年均值的350%,表明在線辦公需求下,電子商務價值凸顯。
第四個詞是外匯。3月份外匯交易量波動率急劇增加,在路孚特外匯交易平臺上錄得每天平均交易量達5400億美元,是有記錄以來的歷史最高值。
第五個是原油。原油仍是市場焦點,4-5月期間,對7-8月到期石油合同的瀏覽量增加了150%。
第六個是對銀行板塊穩健性的關注。數據顯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相比,目前的銀行的資本狀況要好很多。當然銀行也面臨巨大壓力,5月第1周,隨著利率的上升,對Euribor(歐洲銀行同業拆息)搜索量激增了1/3以上,與之對應的是接下來一段時間歐洲銀行融資成本不斷上升的壓力。
最后一點是關于可持續發展。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可持續發展、環境社會治理將成為社會持續關注的熱點,受綠色概念股票的強勢推動,可持續投資數據需求也增加了63%。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