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聲現場:場景是氣味,是光線嗅覺的盛宴
8月9日舉辦的「新物種爆炸·吳聲商業方法發布2020」上,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現場發布新作《場景紀元:從數字到場景的新商業進化》,并由中信出版集團、京東圖書、得到APP聯合首發,目前已于各大平臺上架開售。
作為吳聲《場景革命》5年后的方法論迭代新作,《場景紀元》闡釋了「場景」從局部突圍的「破壞者」姿態,如何轉變為新商業周期堅實有效的建設者。一切都在場景化,場景革命正式邁向場景紀元。今天節選吳聲書中自序的部分內容,與大家分享。
齊格蒙特·鮑曼(Zygmunt Bauman)提出“液態社會”概念之初,甚少想到數字化的進程會如此之快、如此之深。萬物互聯的時代旋即成為現實,數據合理詮釋“液態”,也在重塑商業的個體與場景。
多樣性正在回歸,表現為有趣的人,有紀律的貨,有內容的場。人、貨、場不僅之于零售,之于主流商業仍是很好的解釋框架,但內涵和外延的變化遠勝過往∶
數字化的人,是有趣味的人,可以橫跨抖音、快手、油管一窺直播背后的人設共性,趣味其實在于多樣性;
數字化的貨,是有紀律的貨,決定了算法效率,也隱喻了供應鏈制勝的生鮮零售、網紅經濟和DTC趨勢;
數字化的場,是有內容的場,注解流量的生生不息,也為社交裂變與社群運營提供了切實可行的運營依據。
數據連接精準而智慧,茍日新,日日新。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用了差不多20年,從移動互聯網到場景互聯網,不過10年,已是天上人間。從以信息為中心到以人為中心的認知改變似乎才形成共識,我們又開始思考最重要的場景變化。為何是范式轉移?新的商業規則如何以場景為中心?時時場景,處處場景,是不是全新的社會心理基礎與商業底層?如此便能解釋,為什么漫無邊際的數據應該讓位于場景化的數據。
5年前,我寫《場景革命》,思考的是流量迭代,是人與商業如何重新連接。在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社交應用等業態,以及App產品的研發,場景規劃作為優先的體驗設計和交互邏輯,是絕大部分應用的產品經理文檔。不過短短幾年,信息流、空間數字化、新能源汽車、掃碼購、小程序、“直播+”不斷涌現,商業邏輯已進化為數據的生產、挖掘與數據之間的協作和競爭。算法進入每個顆粒度場景,是場景算法,是場景協作,本質是算法驅動的場景競爭。從數字到場景,新的游戲規則可謂一夜春風。
場景生態位驅動新物種進化
無論類似拼多多、Zoom這樣的新物種橫空出世,還是如同微軟、美團點評的不斷進化,都因為占據了獨特的場景生態位∶微信、視頻會議、云服務、本地生活。但如何理解特斯拉這樣的公司?它參照的是蘋果模式,還是走向新能源公司之路?
品類與定位不再是商業競爭的決定性要素,場景才是。機器人不是作為機械手或人形機械而存在,是陪伴場景或者高空作業場景決定了其發展方向。“宅經濟”抑或“農藥噴灑”的場景,設計了機器人靈活演進的方向,加上傳感器與數據反饋的優化,有理由相信,平整墻壁和衛生防疫都會殊途同歸,正如掃地機器人與炒菜機器人在程式層面的邏輯趨同。售價74500美元的波士頓動力機器狗Spot,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從游客提醒到船舶故障巡檢,從醫生助手到園區保安,廣泛應用于各種危險場景。有場景才備受矚目,所以孫正義說∶“智能機器人將成為信息革命下一階段的關鍵驅動力?!?/p>
長期以來,我們把剛需、痛點、高頻作為場景要素來設計“產品即場景”,進而又以“意義”來衡量場景成長為生活方式品類的可能性。時間作為最重要的判斷標準,決定了場景價值。事實上,今天商業價值的核心評估邏輯就是注意力與用戶時間的分配。場景是否成立,應用場景能否被集中精力運營,取決于場景的可持續。正如波士頓動力公司會對機器狗Spot的功能做定制開發,同時通過API,合作伙伴可以在Spot中加上自己的場景應用。而相比Spot,Spot的“兄弟”搬運機器人Handle的場景更加明確——在倉庫中搬運貨物。兩個輪子控制移動,頭頂的吸盤能吸起至少100 磅的貨物。計算機視覺讓Handl可以準確識別目標并完成全自動的搬運工作。
消費品牌層面,以瑜伽為例。初始功能性的單點交付,在瑜伽服務和用戶需求之間建立起的是一種線性關系;在被賦予重要生活方式意義后,修復與閑暇、形體與自律,瑜伽逐步超越普拉提、團操、跆拳道、動感單車等健身項目,成為接近“冥想”的新場景。露露檸檬與安德瑪近幾年市值的此消彼長充分說明場景獨占的溢價,露露檸檬更成為2019年品牌價值增速最快的全球品牌。而WeWork的功敗垂成,不過因為所有空間都在WeWork 化,但作為賦能者,“SaaS+社群”的新辦公模式依然讓優客工場這樣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公司值得期待。
場景即身份,體驗即細節
生活方式與人性的進化一樣,非常緩慢。類似瑜伽這樣的突變,表現在共享單車、聯合辦公、短租民宿、精品咖啡,最后總是止步于大平臺或大生態的輔助要素層面,未能保持獨立。我們設想,除非“人”的本質發生變化,或者“人與世界”關系的本質發生改變,否則層出不窮的新場景很難被認為是開闊的賽道,而只能算是數字時代的泡沫,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兩個看法∶一是人的數字化背后是何種邏輯,二是人與世界聯系的數字化是何種規則。前者表現為人機共存,與AI關聯深人;后者表現為萬物互聯,與連接效率的改善關系密切。這兩種看法背后的依據同樣是場景。
場景即身份?,F階段,人的數字化仍基于ID的部落化生存,小紅書博主、快手老鐵、B站UP主對于今天的職業意義前所未有。公眾號曾經的盛宴,啟發了視頻號的朋友圈狂歡,然而大多數時候,類似亞文化的生存仍須小心翼翼。人的數據資產化為個體的多重身份提供了堅實支撐,有效管理平臺個體的數據資產,進而驅動自身網紅化的斜杠者,正在成為復合競爭時代的勝出者。精深的專業人士必須從廣袤的信息中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脫穎而出。
個體的身份模糊而清晰∶演員張譯和知乎大V張譯,網紅Angelababy和演員楊穎,抖音李佳琦和淘寶李佳琦,主播羅永浩和企業家羅永浩。身份實則是話語體系的精分,而話語體系的變化,恰恰來自場景的動態更新。
體驗即細節。基礎設施被場景化改造,正如直播間和店鋪的二合一,買手店和畫廊的二合一。遠程醫療成為現實是5G 應用場景的必然,是嚴絲合縫的連接,在可靠性、低時延、高速率方面經得起挑剔。自動駕駛同樣不能掛一漏萬,無論L4還是L5,只有充分設計細節,新的駕乘倫理才會逐步形成。
細節既是技術的,也是內容的;既是推薦算法的,也是工藝流程的,歸根結底,是用戶的體驗感受,是產業鏈的行業共識。VR抑或 5G,總有更小的細節被發現、被連接。
之所以說萬物車聯是萬物互聯最重要的表達,是因為沒有哪個系統能像萬物車聯一樣完整囊括數據個體與身份場景。
常態的移動,美好的生活
數字化的設備形成屏幕網絡和交互系統,讓我們時刻處在移動中∶
數字化社區,從指紋、人臉識別到家庭能源計算與管理;
數字化能源,“過目即擁有”成為電動車規則;
數字化貨幣,讓分布式再次為主流商業凝聚共識;
數字化空間,讓靜態的大師作品與數碼聲光電裝置共存審美的策展式交互;
數字化信息,從短視頻到直播的社會化大爆炸,萬般溯源,萬般存儲;
數字化訂閱,個體的ID化讓“萬物皆可訂閱”無處不在;
數字化城市,從傳感器到智能攝像頭的算法驅動……
我們不得不習慣于數字時代的不確定性??梢詰c幸的是,場景可以賦予隨機的生活另一番意義。我們選擇操作系統,我們選擇軟件組合,我們選擇內容服務的差異化,我們選擇新的移動終端策展、社交,組建新的網絡,全情投入注意力與時間,我們試圖告別脆弱的觀念時刻,以此定義何為數字時代的美好生活。
場景是氣味,是光線嗅覺的盛宴;場景是溫度,是自由氛圍的微妙;場景是韻律,是時間變化的節奏;場景是舞蹈,是空間設計的靈動;場景是智能,是一鍵識別的算法;場景是智慧,是數字靈感的藝術。
全新的場景紀元,讓我們跟隨迅疾的萬物車聯,一日千里,如同詩人陸游的《初夏絕句》∶“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
看得盡夾路車聯,放得下此身太平——場景時代的生存法則,便是如此深入淺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