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網授”讓留學含金量成疑,延期入學或成普遍選擇
中山大學副教授陳永杰
暑假走向尾聲,歐美各大高校陸續開學。但疫情之下,已經拿到錄取信的很多中國學生,此刻卻在思考應該動身啟程抑或申請延期入學。與此矛盾心情相對應的,是近期很多留學中介機構在強力兜售的策略:海外名校競爭大幅降低,“出身不好”的學生值得把握本輪“千載難逢”的機會。似乎,對于大部分的中國學生而言,平時“拒你沒商量”的那些歐美高校,現在正是“逆襲”的難得機遇。
但疫情之下,究竟是給了機會讓學生可以“逆襲”,還是學校盼望實現“逆襲”,現在還很不好說。英國高等教育分析機構QS日前就新冠肺炎疫情如何影響國際學生的留學決策向近三萬名“準留學生”發放了問卷。結果顯示,近半(48%)中國大陸準留學生傾向于延期或延遲(defer/delay)入學。這大概與他們覺得疫情之下的留學體驗大打折扣,性價比驟降有關。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很多課程改為網授:自從英國名校劍橋大學5月中旬宣布下學年所有講座均改為網授后,歐美高校紛紛跟從。能上劍橋這類頂級名校,即使網授也可能令很多學生趨之若鶩。但這個世界有多少個劍橋?QS的調查還問了準留學生們對于上網課的態度,結果是只有39%的學生不同程度地表示接受,表示較難接受的有24%,完全不能接受的高達37%。與此相關的另一條發現是,78%的準留學生認為,如果網授就應該減學費。然而,不但沒有任何傳統名校對此作出實質回應,甚至連英國大學事務大臣唐蘭(Michelle Donelan)也表示,大學毋需因為網授而“減價”??芍^潑了一頭冷水。
值得分析的是,在這個問題上各方有迥然不同的盤算。對于大學而言,不管是不是網授,教師的工資都得按合同規定的標準發,人力成本并不會因此減少。但是對于學生而言,如果只能網授,整個留學的體驗將完全不同:生活經歷、文化交流甚至社交發展都幾乎完全失去。更重要的是,這種經歷很難有效地轉化成競爭高薪崗位所需的人力資本標簽。對于已經壓縮到一年的碩士課程而言,更是雪上加霜:本來就已經被國內大企業的HR嘲笑為“洗澡式留學”,現在連海水都沒沾一點就回來,很多人會覺得更加心虛。
這里的關鍵是社會制度差異。這種差異令歐美的大學管理者難以準確掌握中國學生留學的確切需要,以及他們回國后將要面對的就業競爭。中國留學生的需求是用高學歷爭搶高薪職位(近期余杭區錄用大量北清碩博就是一例)。以留學市場中發展得最快的一年制碩士為例,這主要是國內大學生就業困難的格局下考研熱的一種延伸。國內大學生起薪已經完全兩極化,要爭取在進入就業市場后擠進只能容納少數人的高薪一端,提高學歷層次是最基本的條件:本科就進了國內名校且成績好的有機會保研解決,家里有經濟條件的出國,兩個條件都沒有的就考研?;旧暇褪沁@三類。
但水漲船高,國內強勢企業的HR也很清楚形勢,面對越來越多的碩士學歷申請者,他們會以畢業生的本碩學校級別以及是否在職完成碩士學位進行第二輪淘汰。在歐美,學位并不會區分為全日制(full-time)還是在職(part-time)完成,但在國內,往往只有在職學位才會網授,部分甚至會在學歷證書上注明。從這個角度看,“網授”一詞帶來的負面觀感,可能會比缺少發達國家生活經歷,更加打擊留學生的潛在競爭力。
因此筆者傾向于贊成申請延期入學。如果接受當代中國人去留學并不純粹是為見世面長見識的話,不妨可以站在家長的角度功利一點地看:畢竟幾十萬一年的留學費用,即使對于國內中產家庭而言都是一筆龐大的支出。
然而,最大的損失,恐怕是多年以來不斷吹噓的未來網上教育產業可以取代傳統教育模式的那些論調。留學生們對網授的厭惡,在今年之后,恐怕會持續很多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