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水遷徙的人類足跡
《海洋文明史》是一部關于世界各地的人們如何捕魚和從海洋覓食的歷史著作,揭示了魚類和貝類在人類文明崛起中的重要作用。無論是淡水漁業還是咸水漁業,無論是在歐洲、東亞還是美洲,漁業發展與文化發展的軌跡基本相同。絕大多數人類早期文明都在江河入海口、湖泊、河流周邊或離海洋很近的地方興盛起來。為了獲得各種食物,人們不斷遷徙。人類通過捕撈淡水魚、海魚和貝類動物來養活自己的家族或家人。可以想象,河谷溪流和海岸線是人類主要的遷移路徑,后來人們在這些地方的遺址發現了大量的貝殼和魚骨。
在地中海,無論是古老的尼安德特人還是現代人都擅長從事捕撈業。捕魚是一種帶有機會主義色彩的活動,只有到了魚群游往近海或遷徙產卵的時候,人們才會從事捕魚活動。考古學家在亞得里亞海沿岸和其他地方首次找到了人類沿海洋設立長期營地的明顯跡象。一群又一群的遷移者在靠近入海口的內地村落定居,以大量鳥蛤、牡蠣和帽貝為食。如今,在這些村莊里,仍保留著一堆堆巨大的白色貝冢。從貝冢的大小來判斷,人們已經在此持續生活了千百年之久。
這本書對美洲土著的起源,從漁業角度做了合理的分析和推測。遺傳學和冰期晚期的地理表明,人類是從亞洲東北部開始進入美洲大陸的。兩萬多年前,地球正值末次冰盛期,冰川作用使極北地區陷入冰凍中,北半球地貌不斷變化,環境極其惡劣。研究人員將現代美洲土著居民的基因樣本和一些古人類骨骼的基因結構進行了對比,發現所有美洲印第安人都來自一個群體——西伯利亞人的祖先,他們在大約2.3萬年前發生了首次分化。在2萬年-1.5萬年前,西伯利亞人曾向東遷徙。距今約1.3萬年,美洲土著人的祖先已經完全分化成南北兩個分支。其中一個分支是來自冰期大冰原南部的北美洲印第安人和中南美洲印第安人,另一個分支則是美洲大陸北部的內陸群體,如古愛斯基摩人和因紐特人。
東北亞地區散布著一些末次冰盛期到來前形成的人類遺址,這表明早在4萬-2.8萬年前,獵人們就進入歐亞大陸北部并適應了當地的寒冷天氣,后來在距今2.4萬-2.1萬年的時候,他們又因極度嚴寒而放棄了那里的大部分地區。人類從東北亞向北美遷徙時,氣溫要比現在低5.1攝氏度。除了干旱和極度嚴寒,大部分地區沒有植被,對于獵人們來說,唯一的辦法是向南遷徙到條件依舊惡劣,但氣候比較溫暖的地帶。當時的海平面遠低于現在,北太平洋環流為白令陸橋創造了溫和氣候,大陸橋的草原植物群落養活了許多大型哺乳動物。現代美洲土著人就是這些族群的后代。1.6萬年-1.7萬年前,隨著氣候逐漸變暖,他們沿著不斷擴大的灌木凍原帶向東和向西遷移,一部分回到西伯利亞,還有一部分進入了阿拉斯加。
由于氣候變暖和生態生產力提升,不斷上升的海平面淹沒了低洼地帶。大約11600年前,白令陸橋完全消失,河谷被海水淹沒,形成沿海淺水區。對于魚類和軟體動物來說,淺水區提供了絕佳的生存環境,其中海藻床大肆繁殖的區域尤其適合魚類和軟體動物生長,并可能是鮭魚洄游之地。東北亞人群是怎樣在短時間里遷移到南北美洲的呢?書中指出,大致有兩條路徑,一條是沿著太平洋西岸,一路以捕魚維生,直達無人居住的南方大陸中心。考古學家在秘魯北部沿海發現了人類居住過的痕跡,時間可追溯到大約1.4萬年前。而北美陸地被冰蓋覆蓋,向南一直延伸到五大湖和西雅圖地區。直到1.3萬年前,冰川消融,形成了一條無冰走廊,人類得到經由陸地向南遷徙的機會,進入北美洲的心臟地帶。當時南美洲的人類數量可能很少,但漁場極其富饒。只要有簡易的筏子,人們就可以在沿海的海藻床捕撈鳀魚。人類就是以這種方式開始了在美洲的生存繁衍故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