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領袖的“五可”“五不可”
在重商的時代,商業領袖,而且是最佳。
是不是一個人在財富榜上名列前茅(如嚴介和先生),或者他所領導的企業規模龐大(如張瑞敏先生),或者他是商場上的元老(如段永基先生),或者長于雄辯(如馮侖先生),或者長于表現(如江南春先生),就可以當得這“商業領袖”的名號呢?我個人覺得,這些或可為成為商業領袖的一些條件,卻并不必然是擔當領袖的要素。在這里,我試舉出若干我認為的商業領袖的構成要素:
其一,能登高望遠、預見趨勢,在人皆不知的時候知之識之,使其他隨從時風的人錯愕而反思,例如比爾·蓋茨。
其二,超越自身之限,于企業內非事必躬親、信托專才,駕馭方向,把握關鍵;于企業外能超越自己企業而有行業目光與宏觀利益格局意識,例如柳傳志。
其三,舉有限資源而擔當重責大任,或因勇嘗商機之先,或因冒無人去冒之險,從而使較少的投入而譜寫出規模商業傳奇,令創業活動凸現魅力,例如李嘉誠。
其四,反思自己與其他人經營管理成敗精要,不吝傳播,令后人與他人規避險路,攀越前峰,例如杰克·韋爾奇。
其五,雖居其富而不以富勝人,重視說服力,建構為社會所認同的價值觀,而使人心悅誠服于其道義影響力,例如沃倫·巴菲特。
舉這五者的一個核心的意思,是說領袖不是自封的,它是一項基于充分而自然的社會認同而獲得的名望。
怎樣的人則不適合做商業領袖呢?我總結“五不可”在此:倚特權而成勢,勢雖威大如諸壟斷型企業而不可;基于明顯瑕疵而事,事雖大如顧雛軍者而不可;徒用巨富而道德示范不良如周正毅者不可;徒有炫人構想而多成真實成功實踐者如唐萬里、牟其中者不可;隱而不顯,不與世人溝通者不可。
我說這些不可,并不是說他們就絕無任何價值,在這些商界人物不觸犯法律的前提下,自然都是有特定價值的生意人,只是不適合做商界領袖為人標桿而已。
中國的民間文化是,家長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家之臉面,而企業主則是一企業的臉面。于整個商界來說,我們列出的“商業領袖”就是我們國家與諸行業的臉面。枯燥的道理說了千千萬,別人可能一條也記不得,但我們要給人們的中國經濟形象是壟斷經濟得勢么,還是民營經濟勢大?是某個行業或者幾個行業一手遮天么,還是經濟基本均衡發展?僅僅是一些囂張的財富人物在主導么,還是有一個合理的企業邏輯與商業倫理在主導?那么我們給出的“商業領袖”清單及其臉譜可能更有說服力、沖擊力、可記憶性與印證性。
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倒要等待看看“中國最佳商業領袖”推出的到底是一些什么樣的領袖人物,以及可供我們做些怎樣的想象與邏輯推衍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