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如何才能做一個“事先諸葛亮”?
在經濟資源與經濟資本的能力也。什么意思?
就是說如果一個人能夠事先區分出哪些是經濟學意義上的資源,哪些是經濟學意義上的資本,又知道“資源是資本之母”的道理的話,那么他就是一個“事先諸葛亮”而不再是“事后諸葛亮”了。做一個“事先諸葛亮”又需要具備那些條件呢?誠然,除了具有上述認識之外,還需要首先搞清楚什么樣的事物、物質才具有未來性。
怎樣避免做一個“事后諸葛亮”?
在資本經濟、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誰都想獲得更多的財富。而事實上是,人們很難做到這一點。問題究竟出在哪兒?作為“規律產生于場的規律”的發現者,我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們并非都了解“資源是資本之母”的道理也。誠然,這么說大家不容易理解,我還是用一些事物、現象來說明這個問題吧!首先,我要說的是,所謂“資源是資本之母”,就是資源是資本的母親的意思。為什么要討論這個問題?作者又憑什么會得到“資源是資本之母”的結論?
大家至少應該知道并承認地球是生物的母親,生物是人類的母親,人類社會是經濟的母親,經濟是資本的母親,資本是企業贏利的母親,贏利是個體人類財富的母親……。之所以要討論這個問題?就是想告訴讀者,無論是什么事物,都應該有自己的母親,資本也不例外。那么,資本的母親是誰?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學者認為,資本的母親是資本自己,因為他們認為資本是投入的產物。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學者則認為,資本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即勞動是資本的母親。
筆者以為,上述這兩種說法均不成立。首先,并不是所有的投入都能夠產出,搞不好有虧損、虧本的可能;其次,并不是所有的勞動都能夠轉化成剩余價值,比如投入了過剩產品生產中的勞動,既不能給購買這種勞動的人帶來所謂剩余價值,也難以給付出這種勞動的創造剩余價值。而事實上是,無論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很少有人通過所謂的勞動付出發家致富的,也就不要說在當今之世界還存在著一個極不合理的“按資本投入的多寡”來“瓜分社會財富”的分配制度。
可是,有這樣的一種現象似乎誰都無法否認,那就是有人在一夜之間爆富,而又有一些人會在一夜之間爆貧。毫無疑問,形成上述兩種現象者一定有多種多樣的原因。那么,有沒有共性的東西?當然有,那就是看他們究竟是“事后諸葛亮”還是“事先諸葛亮”了。也就是說,凡是具備“事先諸葛亮”能力的人,一般來說能做那個一夜爆富的主兒;反之,凡是不具備“事先諸葛亮”能力的人,也就自然屬于“事后諸葛亮”的人了,所以他們也就難以做一個能夠在一夜爆富的主兒。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