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品牌輸出 泉州鞋企試水國際化
近年來,歐盟對中國鞋企的反傾銷調查愈演愈烈,紡織服裝、玩具、箱包等行業也頻頻遭遇技術壁壘,出口形勢可謂相當嚴峻。國內市場上,外貿企業的轉型、內銷品牌銷售網絡的擴張,競爭更是激烈。于是,“走出去”就成了一些企業的不二選擇。和“多元化戰略”一樣,不少泉州企業在這幾年就紛紛提出了“國際化戰略”,開始邁開了走出國門,謀劃海外擴張的步伐。 放眼全球泉企謀劃海外擴張 今年3月份,匹克在“2008秋冬新品發布會暨訂貨會”上,首次祭出了“全球訂貨會”旗號,把訂貨會范圍從全國升級到全球。在訂貨會上,匹克除了邀請以往的國內代理商和經銷商外,還有來自亞洲、歐洲、大洋洲和美洲十幾個主要國家的40多位經銷商到場。 作為國內較早啟動“品牌國際化”戰略企業之一,匹克在早先時候就贊助了歐洲籃球聯賽和澳大利亞籃球隊。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匹克已基本完成亞洲、歐洲、南美洲、大洋洲等主要國家市場的網絡鋪設。 在服裝界,隨著在國內市場站穩腳跟,不少服裝品牌也紛紛試水海外市場。2007年初,利郎代表中國男裝首次登上米蘭國際時裝周的舞臺,邁出了品牌國際化的第一步。去年底,九牧王全程贊助愛樂臺灣巡演的目的是為其在臺灣開設專賣店做準備。更早些時候,泉州格林童裝品牌就已開始在沙特阿拉伯、俄羅斯和土耳其陸續建立專賣店。 在國外設立專賣店的形式,意味著泉州企業已經在進行品牌輸出,這在以往是很難想像的。以鞋子為例,泉州鞋以往在海外長期是走批發市場,到了終端,則進了倉儲超市或者淪為跳蚤市場地攤貨,在品牌價值上沒有明顯的體現。但這兩年,隨著泉州企業品牌意識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企業選擇了到海外市場自建通路。成本上漲海外建生產基地 廉價的勞動力歷來是“中國制造”的比較優勢,但這個優勢正在逐漸失去。 “今年的人工費用就提高了30%%,以前月薪1000元能夠請來一個工人,今年月薪若沒有1300元,工人都不愿意上門。”安海一家玩具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經濟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工資剛性”,意味著工資往往只能漲不能降。因此,大型企業的人工支出更加龐大。據了解,泉州的一些品牌企業早幾年就對人員工資作出了明確規定,根據不同級別的員工規定不同的上調幅度,每年都要上調一次。“即使每人只上調100元,對于一個1000多人的工廠來說,一個月都要多10萬元的支出。”東海一家服裝企業的有關負責人陳先生說,而這還不包括管理方面多出來的費用。 為了尋找更加廉價的勞動力,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晉江一些鞋材、輔料企業便頻頻走出國門,考察越南、印度等國外市場。而事實是,一些國際大牌,如阿迪達斯、耐克也已出現“越南制造”的產品了。 晉江國輝鞋業幾年前就把廠設到了越南,在當地與經銷商合作生產國輝公司的品牌鞋。據了解,國輝目前在越南已經擁有4條制鞋生產線。利用當地更加廉價的勞動力和當地政府扶持發展的優惠政策,新的生產基地相比目前國內的制鞋企業更具一定的成本優勢。 泉州寶峰鞋業有限公司海外建廠的計劃也正在進行當中,其去年就到菲律賓、越南及印尼等地考察,有意把海外的廠設在印尼。 把廠建到海外去,這一現象在泉州石材業中更是普遍。據了解,目前在坦桑尼亞、肯尼亞、韓國、越南、印尼等14個國家和地區,都有泉州石材企業的影子。它們以合資或獨資企業的形式出現。目前,僅在非洲,至少就有5家泉州企業投資設立了8個石材加工廠,總投資額接近1億元。海外市場東南亞成為首選 記者獲悉,目前以專賣店形式在東南亞開拓市場的泉州運動品牌,已有安踏、特步、鴻星爾克、亞禮得、三六一度等等,而海外市場更多是在歐洲與澳大利亞的匹克,也在今年宣布將進軍東南亞市場。 在東南亞市場上,特步的開拓步伐很快,其在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等地已開設專賣店,并擬訂了在馬來西亞等國的品牌廣告計劃。今年,特步將加大在新加坡、倫敦、紐約等地的品牌推廣工作,鼓勵有實力的經銷商走出國門,將特步帶向全世界。 東南亞也是安踏品牌海外擴張的主要市場,目前安踏在菲律賓、新加坡等地都已設有專賣店。據透露,未來安踏在東南亞各國還將開設更多的分公司。記者同時也了解到,利郎謀劃的海外第一站也將選址東南亞。 東南亞市場同樣引起了官方的重視,并正在成為企業進軍東南亞的推手。今年4月,晉江市有關方面就組織了恒安、七匹狼、潯興等10家企業進行了一次東南亞之行,前往柬埔寨、泰國、印度等地考察投資環境,考察內容主要為拜訪當地企業和工業區。 據分析,有關方面的希望是能以此為“跳板”,采取全部在外或一頭在內、一頭在外的經貿合作方式,開辦與本土產業相配套的境外加工廠,這樣既可利用外部資源,又可規避貿易壁壘。 在談到選擇東南亞市場時,多家泉州企業的負責人都表達了一致的看法。他們認為,泉州是著名的僑鄉,泉州早期的民營經濟也是依靠僑資發展起來的,其中更是以來自東南亞地區的居多。擁有廣大僑胞資源,是泉州企業首選東南亞的原因,通過當地僑胞的幫忙,有利于晉江品牌迅速打開局面。境外參展尋找外國代理商 王先生是泉州一機械廠的負責人,去年剛剛去歐洲考察了一番,主要的目的就是去看看當地的一些展會。今年,他已經籌備著要去參展了,他的目的很明確,通過參展尋找當地的代理商。而此前,公司的主要市場都在東南亞。 王先生告訴記者,企業想拓展海外市場,到境外參展是一個比較直接的途徑。“以前不少出口企業的市場都集中在東南亞,對新的市場還不是很熟悉,只能是通過參加國外的一些專業展覽會,才能了解到一些當地消費的情況。”王先生說,一開始也不適合自己就去做品牌,請當地的經銷商來幫忙會更好。“畢竟,當地人對于當地的資源、風俗、文化等因素都比較熟悉,在初期請當地人來代理經營,更容易進入外國市場,品牌也易讓當地接受。” 據了解,泉州一些食品企業也正謀劃著“走出國門”,其開拓國際市場的主要渠道,目前還是以到國外參展為主。談國際化本土化是個問題 國際化戰略對不少泉企的意義越來越大。安踏在提出“深耕中國,布局亞太,展望全球”的國際化戰略時就表示,到2010年海外市場的銷售額將占安踏總銷售額的10%%。 不過,對于到海外建設生產基地,一些企業老板也坦言沒有做好準備。“當地的政策環境不太熟悉,而且在中國有效的管理辦法,到外面不一定行得通。”一服裝企業人士說,雖然海外的確在勞動力、土地等方面具有比較優勢,但在勞動效率方面并不一定很高,所以不會貿然嘗試。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國際品牌進入中國市場,首先要面臨一系列的本土化問題。其中,人才本土化成為第一要害。王先生就認為,“人才缺乏將是目前泉州品牌海外拓展的最大難題。”此外,產品如何適應當地市場,把品牌的塑造“本土化”也是一個問題。 有分析人士就指出,泉州企業的國際化,必須擁有國際化的管理、國際化的人才和國際化的產品。而對于品牌企業來說,先實現國內市場的國際化,才能夠談國際化的問題。 結語:宏觀經濟總是有冷有熱有變化,當前“外困內緊”形勢對大多數企業都是一個挑戰。如何應對求變、生存、發展,是決定企業前途命運的關鍵因素。從多方開源、創設品牌、建設通路到走向多元化、國際化,我們對泉州傳統產業主動升級換代的努力與潛力又驚又喜。這一組“外困內緊泉州產業冷觀察”系列報道就要告一段落了,針對當前宏觀環境對泉州民營經濟的影響,闡述也許不夠全面、也許不夠深刻,但我們看到了泉州企業家愛拼敢贏的精神,希望給廣大的泉州企業予啟迪。今后,我們仍將持續關注泉州企業界新的變化并在第一時間內記錄。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